刘光溪,1988年8月光溪研究生毕业,他又面临着新的人生选择。在去专业外贸公司,或到学校任教后过几年再读博士,还是留到外经贸部国际司从事复关的谈判和政策研究的三个答案上,他思前想后,最终选择了后者,可他没有想到,一经做出这项选择,就要花去他最富有青春活力的13年。一轮又一轮的复关入世的谈判,面对的是枯燥的概念、理论和规则的条条框框;重复的是同外国人一次又一次面对面的唇枪舌剑,据理力争;时至今日,那“黑发人谈成了白发人,有发人谈成了无发人”调侃的背后,又包含着多少艰辛……从1988年毕业到1991年光溪参加了复关谈判第一阶段的实际工作,并成为代表团中最年轻的业务骨干。1991年底中国复关谈判陷于低潮,因为工作需要,光溪又调到中国驻美国使馆经商处,负责美对华投资和中美关贸总协定关系的协调工作。1993年11月,在美国西雅图APEC第五次部长会议期间,他得知薛荣久教授在1994年招收第一批WTO专业博士。他激动万分,向当时的外经贸部部长助理龙永图汇报了自己想读WTO博士的想法,龙永图听后,欣然同意。然后他又向当时参加会议的吴仪部长谈及此事,吴部长笑着说:人家要下海,你却要读博士,当然应该大力支持。1994年5月,北京外经贸大学开设了全国唯一一个关贸总协定(世贸组织)专业博士点,刘光溪成了著名的WTO家、博导薛荣久教授的开山弟子。在各级领导和同事们的大力支持下,刘光溪一边在日内瓦参与中国的入世谈判,一边读在职博士,专修“世界贸易组织与区域经济合作”课题。1995年11月,随着他的46万字博士生论文《互补性竞争论:区域集团与多边贸易体制》完成,整个世贸组织被震撼。使得不少谈判桌上的对手对这位老成的年轻人十分敬佩,连连伸出大拇指“OK”。从此,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WTO博士研究生诞生了。之后他又完成了35万字的《中国与经济联合国》、《入世与中国经济》等著作。自1998年以来,陆续发表了100余篇有关国际经贸与金融政策、中国与多边贸易体制和区域集团关系等方面的文章。2001年成为中国十大新锐人物。现任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副院长,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