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玉,1930年8月出生于甘肃省皋兰县(现兰州市)。1952年于兰州大学文学院俄文系毕业后,分配到北京石油总局,在北京石油地质学校短训班系统地学习了石油地质的基本理论、石油勘探基本知识和方法。工作后,先后担任过石油工业部俄文翻译、石油科技情报所副所长、总调度司副司长、勘探司副司长,能源部油气资源管理办公室主任,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资源局局长、总地质师。现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咨询中心教授级高工。在国外,受聘于美国得克萨斯大学、俄罗斯西伯利亚大学兼职教授;在国内,亦是石油大学、西安石油学院兼职教授以及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研究员。他长期从事油气勘探生产,同时也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1955年7月,克拉玛依油田第一口井获得工业油流后,他支持应该大规模开展钻探的主张,在中苏专家与领导之间积极沟通,从翻译角度起到了促进作用。为此,被评为1955年石油工业先进生产者。大庆油田发现后,他系统地调查了前苏联罗马什金油田的开发理论和新技术、新方法,为大庆油田确定内部切割早期注水开发方案提供了一些经验依据。1964年,继大庆石油会战之后,开始开辟渤海湾油区,在长达20多年的过程中,他先后发表了。华北平原多断层含油气盆地将成为大油气区”,“为创建我国渤海湾大油区而奋斗”,“大战渤海湾加速发展我国石油工业”,“重新评价东部油区的含油潜力,再创石油工业发展的新局面”等论文,对渤海湾盆地的勘探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此,后来作为渤海湾盆地勘探的参加者之一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974年,提出了低渗透油田压裂稳产开发的经验。1978年,提出了“沉积盆地论”。1980年,提出了我国大陆架区块划分原则、招标程序,促进了我国大陆架的对外开放。1982年,李国玉教授第一次在我国提出大规模的逆掩断层带找油的建议。经他计算后预测,在我国几条大山脉水平推覆地区可扩大找油面积30~50万平方公里。李国玉教授领导组织并主编了8部图集。其中,最先第一部《世界含油气盆地图集》获石油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技术进步一等奖,与随后1975~1995间年主编的《中国含油气盆地图集》、《中国油田图集(上、下册)》、《中国气田图集》、《世界油田图集(上、下册)》和《世界气田图集》共8册,组成了一套系统的巨著。1990年,他在中国西南的广东、广西、云南三省考察了石油地质,特别是考察了面积为93平方公里的景谷盆地后,发表了“天生盆地必有油”的论文。1995年12月,他提出了寻找蔓延式大油气田的论文。李国玉教授多年致力于推动中国和前苏联、中国和俄罗斯石油地质界的合作,并自1989年以来多次提出与俄罗斯合作,引进伊尔库茨克科维柯金气田的天然气,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此项合作正在开展。鉴于他的突出贡献,1998年3月李国玉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选为外籍院士。在40多年的勘探研究生涯中,李国玉教授参加并参与了我国一些不同规模油田的勘探工作,也对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挪威、芬兰、法国、英国、丹麦、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蒙古、巴基斯坦等国家进行过石油地质考察。到目前为止,李国玉教授共写出35部中国石油地质论文、论著。在美、法、日、俄等国外杂志上发表了多篇论文,写下了数十篇出国考察报告,翻译出版的著作有39种。俄罗斯科学院出版了他著的《中国石油天然气地质学》(俄文版)一书。李国玉教授的三本论文集《中国石油地质》、《世界石油地质》和《世界油区考察报告集》,反映了他多年研究成果,阐明了他的许多新论点、新认识。在他的著作中,始终洋溢着对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的乐观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