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说明
译者序
第1章 基础知识
1.1 电信发展史综述
1.1.1 数据通信发展史
1.1.2 电话行业发展史
1.2 标准组织
1.2.1 标准化过程
1.2.2 国内外标准化组织
1.3 数字传输基础
1.3.1 电信号与二进制
1.3.2 字符集——ASCII和EBCDIC
1.3.3 数字话音
1.4 通信协议基础
1.4.1 服务协议
1.4.2 分层及其优点
1.4.3 开放系统互连模型
1.5 网络基础
1.5.1 分布式处理技术的发展
1.5.2 客户机/服务器环境
1.5.3 局域网
1.5.4 广域网——户外连接
1.5.5 交换原理
1.6 测试题
第2章 发展中的电话网络
2.1 基础结构
2.1.1 剥离前的贝尔系统网络
2.1.2 剥离后的贝尔系统网络
2.1.3 关于剥离及其理由——改革的号角
2.1.4 新电信法
2.2 国家信息基础设施
2.2.1 目标
2.2.2 平等接入所有网络的前景
2.2.3 成本与更高的代价——现实性
2.3 北卡罗来纳州信息高速公路
2.3.1 样板工程
2.4 骨干网
2.4.1 从模拟中继到数字中继
2.4.2 数字系列——DSI和DS3
2.4.3 同步光纤网络——新光纤骨干网
2.5 专用网
2.5.1 专用交换机
2.5.2 专用网的特点和性能
2.5.3 话音与数据综合
2.5.4 集中式交换机业务
2.5.5 计算机电话应用
2.6 传输
2.6.1 ATM的发展
2.7 用户接口
2.7.1 综合业务——将所有技术综合在一起
2.8 测试题
第3章 从局域网到广域网
3.1 分布式处理的演进
3.1.1 大型机的概况及其应用
3.1.2 向个人计算机进军
3.2 局域网技术——台式机的连接
3.2.1 基本拓扑结构
3.2.2 局域网设备
3.2.3 以太网概述
3.2.4 令牌环网概述
3.2.5 FDDI概述
3.2.6 客户服务器
3.2.7 网络操作系统
3.3 桥接广域网
3.3.1 基本结构和有效操作
3.3.2 X.25分组交换
3.3.3 用T1进行连接
3.3.4 交换56
3.3.5 帧中继
3.3.6 综合业务数字网
3.3.7 TCP/IP
3.4 作为一种模型的因特网
3.4.1 因特网的启示
3.4.2 需要解决的问题——公司政策和立法机构
3.4.3 公司解决方案——内联网
3.5 因特网基础结构——全世界网络互联
3.5.1 谁在进行控制——超型计算机中心
3.5.2 直接或间接——获得连接
3.6 因特网服务
3.6.1 电子邮件——全球发送
3.6.2 信息交换——文件传送
3.6.3 便宜的远程访问——终端仿真
3.6.4 电子布告栏——新闻组
3.6.5 商业化因特网——万维网
3.7 时尚还是事实——基于因特网的话音
3.7.1 VOIP网络原理
3.7.2 载波等级服务
3.7.3 VOIP标准
3.7.4 结论
3.8 测试题
第4章 TCP/IP——因特网协议
4.1 引言
4.1.1 TCP/IP的历史
4.1.2 因特网综述
4.1.3 TCP/IP的描述
4.2 TCP/IP标准
4.2.1 标准文件
4.2.2 标准化组织
4.3 因特网协议
4.3.1 IP报头
4.3.2 IP寻址
4.3.3 域名系统
4.3.4 因特网中的路由选择
4.3.5 IP路由选择协议
4.3.6 IP服务
4.3.7 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
4.4 传输控制协议
4.4.1 TCP报头
4.4.2 TCP端口和套接字
4.4.3 TCP服务
4.5 用户数据报协议
4.5.1 UDP报头
4.6 因特网应用协议
4.6.1 远程登录
4.6.2 文件传送协议
4.6.3 普通文件传送协议
4.6.4 简单邮件传送协议
4 6.5 网络新闻传送协议
4.6.6 超文本传送协议
4.6.7 串行线路接口协议和点对点协议
4.7 网络管理
4.7.1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4.8 测试题
第5章 7号信令系统
5.1 从信令到控制
5.1.1 信令方式——信令演变的过程
5.1.2 公共信道信令——优点
5.1.3 信令之后——自治网络控制
5.2 智能网
5.2.1 什么是智能
5.2.2 未来的业务
5.2.3 宽带需求
5.3 SS7体系结构
5.3.1 数据链路
5.3.2 网络组件
5.4 SS7协议
5.4.1 消息传递部分
5.4.2 信令连接控制部分
5.4.3 事务处理能力应用部分
5.4.4 电话用户部分
5.4.5 ISDN用户部分
5.5 测试题
第6章 窄带ISDN和宽带ISDN
6.1 ISDN——功能概述
6.1.1 ISDN标准
6.1.2 ISDN特性
6.1.3 业务和应用
6.2 SS7用户接口
6.2.1 具有DSSI的端到端信令
6.2.2 专用智能网
6.3 早期的ISDN问题
6.3.1 本末倒置——早熟的礼物
6.3.2 互操作性——标准何去何从
6.3.3 配置——消费者的噩梦
6.4 ISDN网络结构
6.4.1 基本速率接口
6.4.2 基群速率接口
6.4.3 信道的使用情况
6.4.4 节点和参考点
6.4.5 ISDN协议
6.5 宽带ISDN——未来发展的趋势
6.5.1 BISDN优点综述
6.5.2 BISDN和ATM——它们相互之间能提供什么
6.6 帧中继
6.7 测试题
第7章 移动通信网
7.1 从无线电话到移动电话
7.1.1 无线电话网概述
7.1.2 蜂窝移动通信的解决方案——体系结构与分布状态
7.2 蜂窝移动通信网的结构和协议
7.2.1 美国的网络
7 2.2 国际网络
7.2.3 移动通信的工作原理
7.2.4 时分多址
7.2.5 码分多址
7.2.6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7.2.7 基于蜂窝移动通信的分组交换
7.3 个人通信业务
7.3.1 新网络和新业务
7.3.2 GSM——成与败
7.4 特殊的无线解决方案
7.4.1 一个号码业务
7.4 2 数据访问
7.4.3 报警业务
7.4.4 电信仪表
7.5 测试题
第8章 光纤骨干网
8.1 从铜线设备转向光纤设备
8.1.1 现行数字传输概述
8.1.2 SONET——解决方案
8.2 SONET概述
8.2.1 SONET网络节点
8.2.2 SONET协议
8.2.3 SONET帧同步
8.3 环路中的光纤
8.3.1 目前的执行计划
8.4 测试题
第9章 异步传输模式——未来的发展方向
9.1 综合公用电话交换网
9.1.1 发展ATM的原因
9.1.2 从网络到桌面
9.1.3 从局域网到局域网
9.1.4 ATM业务和应用
9.2 ATM网络接入
9.2.1 用户网络接口
9.2.2 网间接口
9.3 ATM综述
9.3.1 ATM平面
9.3.2 ATM层
9.3.3 ATM信头和净荷
9.3.4 ATM的路由选择——VCI/VPI
9.3.5 ATM信令
9.3.6 适配层
9.4 测试题
附录A 通信发展史
附录B 测试题答案
缩写词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