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光接入网概述
1.1 接入网在网络建设中的作用及发展趋势
1.1.1 接入网在网络建设中的作用
1.1.2 三网融合——接入网的发展趋势
1.2 网络结构
1.2.1 网络结构
1.2.2 网络接口
1.2.3 光线路终端(OLT)
1.2.4 光网络单元(ONU)
1.2.5 光分配网络
1.3 PON系统的保护
1.3.1 结构和要求
1.3.2 保护方式
1.4 上行接入方法
1.4.1 TDMA
1.4.2 WDMA
1.4.3 SCMA
1.4.4 CDMA
1.5 接入网常使用的调制方法
1.5.1 QAM调制
1.5.2 CAP调制
1.5.3 DMT调制
1.5.4 QPSK调制
第2章 光接入网络器件
2.1 无源器件
2.1.1 光连接器
2.1.2 光分路器
2.1.3 光开关
2.1.4 波分复用/解复用器
2.1.5 光隔离器
2.1.6 光环行器
2.2 光发射器件
2.2.1 发光机理
2.2.2 器件结构
2.2.3 半导体激光器的基本特性
2.3 光接收器件
2.3.1 光探测原理
2.3.2 PIN光电二极管
2.3.3 雪崩光电二极管
2.4 光放大器
2.4.1 掺铒光纤放大器
2.4.2 半导体光放大器
第3章 光纤传输技术
3.1 光纤结构和类型
3.1.1 多模光纤
3.1.2 单模光纤
3.2 光纤传输原理
3.2.1 斯奈尔定律和全反射
3.2.2 光纤传输条件
3.3 光纤传输特性
3.3.1 衰减
3.3.2 色散
3.3.3 带宽
3.3.4 光纤传输特性测量
3.4 单模光纤种类和应用
3.4.1 G. 652标准单模光纤
3.4.2 G. 655非零色散光纤
3.4.3 全波光纤
3.4.4 塑料光纤
3.5 光纤和光缆
3.5.1 光纤的选择
3.5.2 光缆
3.6 光发射和接收技术
3.6.1 调制技术
3.6.2 编码技术
3.6.3 复用技术
3.6.4 光发射和接收机
3.7 双向传输技术
第4章 宽带接入技术
4.1 以太网接入
4.1.1 以太网分类
4.1.2 以太网帧格式
4.1.3 以太网工作原理
4.1.4 未来的以太网
4.1.5 以太网接入因特网和骨干网
4.2 xDSL接入
4.2.1 ADSL
4.2.2 VDSL
4.3 SDH接入
4.4 ATM-PON接入
4.5 EPON接入
4.5.1 PON的结构
4.5.2 EPON中的有源部件
4.5.3 网元管理
4.5.4 EPON 的工作原理
4.5.5 EPON传输帧结构
4.5.6 光路设计
4.5.7 EPON必须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
4.6 WDM-PON接入
4.7 无线接入
4.7.1 第三代移动通信
4.7.2 CDMA光纤传输通信系统
4.7.3 卫星接入
4.7.4 本地多点分配系统
4.7.5 大气光通信接入系统
4.8 混合接入
4.8.1 CATV从电缆向光纤/同轴电缆混合(HFC)接入过渡
4.8.2 HFC的优点
4.8.3 HFC的结构
4.8.4 Cable Modem构成及HFC工作原理
4.8.5 HFC用于双向交互式业务存在严重缺陷
第5章 TDMA无源光网络接入技术
5.1 上行同步技术
5.1.1 概述
5.1.2 相关同步技术
5.1.3 门控振荡法
5.1.4 数字环路振荡法
5.2 突发模式发射
5.2.1 光发射基础
5.2.2 突发模式发射
5.2.3 发射延迟补偿
5.2.4 突发模式发射光输出功率控制
5.2.5 外调制突发模式发射
5.3 突发模式接收
5.3.1 直流耦合突发接收
5.3.2 光差分检测突发接收
5.4 测距
5.4.1 概述
5.4.2 现有的测距方法
5.4.3 测距过程
5.5 G.983.1规定的测距法
5.5.1 测距法应用范围
5.5.2 传输延时和相位关系
5.5.3 测距窗口
5.5.4 测距过程
第6章 ATM技术
6.1 ATM的基本概念
6.1.1 ATM 和 STM
6.1.2 ATM信元结构
6.1.3 ATM复用和交换原理
6.1.4 B-ISDN协议参考模型
6.2 ATM 物理媒质(PM)子层
6.2.1 基于SDH的接口
6.2.2 基于信元的接口
6.3 TC子层
6.3.1 HEC产生和CRC校验
6.3.2 信元定界
6.3.3 扰码
6.3.4 速率匹配
6.4 ATM层
6.4.1 信元复用和交换
6.4.2 质量保证
6.4.3 流量管理和拥塞控制
6.5 ATM适配层
6.5.1 AAL 1
6.5.2 AAL 5
6.6 ATM交换/交叉连接
6.6.1 ATM交换网络结构
6.6.2 ATM VC 网的呼叫建立和带宽管理
6.6.3 ATM VP 网络的虚通道容量分配
6.6.4 ATM 信元交换体系结构
6.7 ATM over ADSL到家
6.7.1 DSLAM系统结构
6.7.2 用户设备
6.7.3 宽带IP业务接入
6.7.4 其他业务接入
6.8 DSLAM设计举例
6.8.1 DSLAM系统结构
6.8.2 ATM复用交叉连接
6.8.3 STM-1光接口
6.8.4 ADSL线路接口
6.8.5 系统性能指标
6.8.6 系统实现关键技术
第7章 APON接入系统
7.1 APON接入网的分层结构
7.2 传输媒质层
7.2.1 线路比特速率
7.2.2 物理媒质与波长分配
7.2.3 光端机
7.2.4 光分配网
7.3 传输会聚层
7.3.1 对传输会聚层的要求
7.3.2 帧结构
7.3.3 下行PLOAM信元结构
7.3.4 上行PLOAM信元结构
7.3.5 下行信元搅动加密
7.3.6 验证功能
7.4 运行. 管理和维护功能
7.4.1 ONU管理和控制接口参考模型
7.4.2 ONU和OLT检测到的OAM项目
7.4.3 PON的管理功能
7.4.4 ONU管理信息库
7.4.5 ONU管理和控制信道
7.4.6 ONU管理和控制协议
7.5 APON接入系统介绍
7.5.1 系统构成
7.5.2 APON线路接口
7.5.3 ATM交叉连接
7.5.4 业务接口
7.5.5 HFC双向光纤传输系统
7.5.6 系统业务演示
第8章 动态带宽分配
8.1 概述
8.1.1 静态带宽分配
8.1.2 动态带宽分配
8.2 MAC协议
8.2.1 动态带宽分配协议
8.2.2 传输容器
8.2.3 信元传输延迟及其变化
8.2.4 DBA和OLT/ONU的不同组合
8.2.5 等待/过渡时间
8.3 交接过程
8.4 T-CONT的建立和拆除
8.4.1 对T-CONT状态改变的要求
8.4.2 T-CONT的建立
8.4.3 T-CONT的拆除
8.4.4 ONU可分割时隙的合并和整理
8.5 业务流量控制和调度
8.5.1 接入过程
8.5.2 上行接入模型和ONU模型
8.5.3 带宽分配规则
8.5.4 业务流量调度
附录A 在PLOAM信道中的信息
附录B PLOAM信息域信息格式
附录C 名词术语索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