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移动IP概述
1. 1 移动IP的产生
1. 1. 1 移动IP解决的问题
1. 1. 2 移动IP的应用范围
1. 1. 3 移动IP的设计目标
1. 2 移动IP的基本概念
1. 2. 1 移动IP的基本术语
1. 2. 2移动IP的基本操作
1. 3移动IPv6协议
1. 3. 1 IPv6协议
1. 3. 2 移动IPv6的基本操作
1. 3. 3 与移动IPv4比较
1. 4 移动IP中的关键技术
1. 4. 1 移动切换
1. 4. 2 移动安全
1. 4. 3 服务质量
1. 4. 4 组播技术
第2章 移动IPv4
2. 1 IPv4基础
2. 1. 1 TCP/IP网络的层次结构以及p协议
2. 1. 2 IPv4编址
2. 1. 3 IPv4分组格式
2. 1. 4 IP路由选择
2. 1. 5 IP封装
2. 2 移动IPv4概述
2. 2. 1 协议概述
2. 2. 2 代理发现
2. 2. 3 移动IPv4中的注册
2. 2. 4 移动IPv4的路由
2. 2. 5 移动IPv4的基本操作过程
2. 2. 6 对当前协议的修改
2. 3 移动IPv4中的代理发现机制
2. 3. 1 代理通告的实现机制
2. 3. 2 代理通告对ICMP路由器通告的扩展
2. 3. 3 代理请求
2. 3. 4 代理发现机制对外地代理和家乡代理的要求
2. 3. 5 代理发现对移动节点的要求
2. 4 移动IPv4的注册
2. 4. 1 注册请求消息和注册应答消息
2. 4. 2注册认证扩展
2. 4. 3 注册过程对移动节点的要求
2. 4. 4 注册过程对外地代理的要求
2. 4. 5 注册过程对家乡代理的要求
2. 5 移动IPv4的路由
2. 5. 1 单播数据分组的路由
2. 5. 2 广播数据分组的路由
2. 5. 3 组播数据分组的路由
2. 5. 4 移动路由器
2. 5. 5 ARP, ProxyARP和Gratuitous ARP
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移动IPv6
3. 1 IPv6协议
3. 1. 1 IPv4协议存在的问题
3. 1. 2 IPv4升级到IPv6
3. 1. 3 IPv6简介
3. 1. 4 在IPv6中支持移动
3. 2 移动IPv6协议概述
3. 2. 1 与移动IPv4协议的比较
3. 2. 2 常用的术语
3. 2. 3 协议的基本操作过程
3. 2. 4 对基本IPv6协议的修改
3. 2. 5 概念性数据结构
3. 3 移动IPv6的安全性
3. 3. 1 安全威胁
3. 3. 2 移动IPv6协议提供的安全机制
3. 3. 3 返回路径可达过程
3. 4 移动IPv6的消息/选项格式
3. 4. 1 移动报头及消息格式
3. 4. 2移动选项(Mobility Options)
3. 4. 3 家乡地址选项(Home Address Option)
3. 4. 4 第二类路由头
3. 4. 5 ICMP家乡代理地址发现请求和响应
3. 4. 6 ICMP移动前缀请求和通告
3. 5 对IPv6邻居发现机制的修改
3. 5. 1 修改的路由器通告消息
3. 5. 2 修改的前缀信息选项
3. 5. 3 新的通告间隔选项
3. 5. 4 新的家乡代理信息选项
3. 5. 5 对路由器通告发送规则的修改
3. 5. 6 对路由器请求发送规则的修改
3. 5. 7 对重复地址检测的修改
3. 6 移动IPv6协议的主要操作过程
3. 6. 1 概念性数据结构及其管理
3. 6. 2 移动检测过程
3. 6. 3 转交地址的形成过程
3. 6. 4 自动发现家乡代理的地址
3. 6. 5 家乡网络前缀的自动配置
3. 6. 6 移动节点和家乡代理的绑定管理
3. 6. 7 移动节点和通信对端的绑定管理
3. 6. 8 移动节点的绑定管理
3. 6. 9 分组通信
3. 6. 10 ICMP错误消息的处理
3. 7 对IPv6节点的要求
3. 7. 1 所有IPv6节点
3. 7. 2 支持路由优化的IPv6节点
3. 7. 3 所有IPv6路由器
3. 7. 4 对所有IPv6家乡代理的要求
3. 7. 5 对IPv6移动节点的要求
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移动IP的切换技术
4. 1 移动IPv4低延迟切换技术
4. 1. 1 切换延迟和解决方法
4. 1. 2 第二层触发
4. 1. 3 预先注册切换方法
4. 1. 4 过后注册切换方法
4. 1. 5 联合切换方法
4. 2 移动IPv6快速切换技术
4. 2. 1 协议描述
4. 2. 2 快速切换机制的分类
4. 2. 3 预先切换
4. 2. 4 基于隧道的切换
4. 3 IPv6平滑切换技术
4. 3. 1 框架描述
4. 3. 2 移动控制网络协助/不协助(MCNA)
4. 3. 3 网络控制移动协助切换(NCMA)
4. 4层次型移动IPv6管理模型
4. 4. 1 HMIPv6概述
4. 4. 2 HMIPv6的扩充
4. 4. 3 MAP发现
4. 4. 4 基本模式
4. 4. 5 扩展模式
4. 4. 6 两种模式的比较
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移动, P网络中的服务质量技术
5. 1 固定Internet的服务质量机制
5. 1. 1 QoS概述
5. 1. 2 集成服务
5. 1. 3 差分服务
5. 1. 4 QoS策略
5. 1. 5 移动环境对移动IP中QoS的影响
5. 2移动IP服务质量概述
5. 2. 1 移动IP QoS解决方案的要求
5. 2. 2 移动IP中QoS解决方案
5. 3 移动IP网络服务质量框架结构
5. 3. 1 移动IP网络的QoS框架结构的要求
5. 3. 2 “两层. 两级”QoS框架概述
5. 3. 3 “两级”QoS机制
5. 3. 4 端到端QoS的保证
5. 4 QoS信令和协商
5. 4. 1 RSVP对移动IP协议的支持
5. 4. 2 移动RSVP(MRSVP)
5. 4. 3 基于移动IPv6移动管理信令的QoS信令
5. 4. 4 QoS协商过程
5. 5 平滑切换中的缓存管理
5. 5. 1 缓存管理概述
5. 5. 2 协议扩展定义
5. 5. 3 移动节点的操作
5. 5. 4 路由器的操作
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移动IP中的安全问题
6. 1 网络安全基础
6. 1. 1 网络安全的目标
6. 1. 2 安全威胁和安全攻击
6. 1. 3 网络的安全机制和技术
6. 2 移动IP的安全分析
6. 2. 1 移动IP的安全威胁和攻击
6. 2. 2 移动IP的安全要求
6. 2. 3 移动IPv4的安全分析
6. 2. 4 移动IPv6的安全分析
6. 3 移动IP的安全解决方案
6. 3. 1 安全解决方案的要求
6. 3. 2 移动IP协议本身提供的安全机制
6. 3. 3 移动虚拟专用网
6. 3. 4 定制密钥(PBK, Purpose-BuiltKey)
6. 4 AAA在移动IP中的应用
6. 4. 1 AAA的一般模型
6. 4. 2 AAA在移动IP中的应用
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移动IP的组播技术
7. 1 固定网络的组播技术
7. 1. 1 IP组播服务模型
7. 1. 2 组播传输树的典型算法
7. 1. 3 密集模式的组播路由协议
7. 1. 4 稀疏模式的组播路由协议
7. 1. 5 域间组播协议
7. 2 移动IP组播技术
7. 2. 1 远程签署RS
7. 2. 2 双向隧道BT
7. 2. 3 移动组播协议MoM
7. 2. 4 基于范围的移动组播RBMoM协议
7. 2. 5 组播代理MA协议
7. 2. 6 移动组播代理MMA协议
7. 2. 7 FHSR(First Home-agent Second Remote-subscription)算法
7. 3 可靠的移动组播协议
7. 3. 1 可靠移动组播协议RMMP
7. 3. 2 基于范围的可靠移动组播协议RRBMoM
小结
参考文献
第8章 相关技术
8. 1 无线局域网
8. 1. 1 无线局域网概述
8. 1. 2 IEEE802. 11的网络体系结构
8. 1. 3 IEEE802. 11MAC层协议
8. 1. 4 IEEE802. 11物理层标准
8. 2 无线自组网技术
8. 2. 1 无线自组网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技术
8. 2. 2 主动路由协议
8. 2. 3 按需路由协议
8. 2. 4 群集路由
8. 2. 5 各种算法的比较
8. 2. 6 Ad hoc网络中的QoS路由技术
8. 3 LEO卫星网络的路由技术
8. 3. 1 LEO卫星网络的特点
8. 3. 2 LEO卫星网络的路由
8. 3. 3 LEO卫星网络的切换
小结
参考文献
第9章 移动IPv6的实现
9. 1 MIPL安装和调试
9. 1. 1 MIPL安装
9. 1. 2 MIPL调试
9. 1. 3 在MIPL系统上运行应用程序
9. 2 MIPL源代码分析
9. 2. 1 IP包处理流程
9. 2. 2 绑定的建立
9. 2. 3 数据包的隧道转发
小结
参考文献
常用术语英汉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