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经济管理经济财政、金融金融/银行/投资中国经济存在软肋吗:国家资本结构陷阱与金融危机

中国经济存在软肋吗:国家资本结构陷阱与金融危机

中国经济存在软肋吗:国家资本结构陷阱与金融危机

定 价:¥23.00

作 者: (美)迈克尔·佩蒂斯(Michael Pettis)著;沈超,袁驰译;沈超译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中国经济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302065609 出版时间: 2002-06-01 包装: 平装
开本: 23cm 页数: 244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美国迈克尔·佩蒂斯(MichaelPettis)教授所提出的国家资本结构分析模型。通过分析近200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发展史,揭示出造成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在于国家资本结构设计不合理。在此基础之上,迈克尔教授运用自己创造的分析框架对中国金融体系进行了解析,针对如何控制中国金融风险问题,提出了新的思路和对策。研读本书,读者将能理解国家资本结构分析模型的核心思想,并且深刻理解最近几年中席卷亚洲和拉丁美洲大多数国家的金融危机的成因,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非常适合高校金融等专业的师生、政府管理人员、金融从业人员和研究人员学习参考。

作者简介

  迈克尔·佩蒂斯教授,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以及MBA学位,曾在哥伦比亚大学执教9年,主讲拉丁美洲国家金融市场与国家外债史方面的课程。佩蒂斯是一位资深银行家,具有15年的华尔街的工作经验,曾任贝尔·斯腾投资银行的常务董事。佩蒂斯在拉丁美洲国家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曾参与了拉美金融市场的重建与再开放工作,为很多国家的政府提供过国际融资方面的咨询,包括美国、韩国和巴西等。佩蒂斯出版过多部金融专著,并在国际著名刊物上发表过多篇论文。佩蒂斯目前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学访问教授。

图书目录

第1部分金融危机的结构
第2章绪论
1.1分析框架
1.2为什么说公司财务理论是重要的
1.3不确定性与政策制定
1.4作者简介
1.5本书框架
第2章资本结构与经济政策失效
——20世纪90年代末的金融危机
2.120世纪90年代末金融危机的起因
2.2投资者偏好的变化
2.321世纪的第一场金融危机
2.4公司财务在金融危机时期的运用
2.5货币贬值对国内金融环境的冲击
2.6资本结构的作用
第3章有关市场结构的一些观点
3.1流动性丧失与破产
3.2市场投资期限结构
3.3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市场
第2部分全球流动性和资本流动
第4章为什么资本会从富裕国家流向贫穷国家
4.1资本流动模型
4.2流动性模型和资产定价
4.3货币和“货币属性”
4.4流动性循环
4.5流动性分析方法的含义
4.6自由市场改革和资本流动
第5章180年的流动性扩张和国际借贷
5.1借贷的方式
5.219世纪20年代和第一次借贷热潮的开始
5.319世纪30年代以及国际借贷的第二次热潮
5.4第三次国际借贷热潮和第一次世界债务危机
5.5巴林危机和20世纪的借贷热潮
5.6目前的借贷热潮
第6章国际借贷紧缩
6.1流动性顺序
6.21825年的恐慌
6.3第二次贷款危机和1837年的恐慌
6.41873年的贷款危机
6.5巴林危机
6.620世纪的危机
6.7长期流动性收缩和短期保证金贷款的失败
第3部分金融危机的财务分析
第7章资本结构和金融风险理论
7.1如何管理外界冲击带来的不利影响
7.2资本结构的作用
7.3波动性重要吗?陷入财务困境的成本
7.4国家资本结构和财务困境
7.5贷款者的成本
7.6波动性收入的价值
7.7国家价值
7.8可信性以及资产和负债之间的关系
7.9使资金流人和资金流出匹配
7.10使资本结构相关联
7.11倒置型国家财务结构
7.12附录:融资类型
第8章资本结构陷阱
8.1外来冲击的影响
8.2风险型波动的传播过程
8.3资本结构陷阱
8.4资本结构陷阱生效的实例
8.5不良资产出售
8.6步入陷阱
8.7如何提高政府经济政策的可信度
8.8韩国金融危机
第9章国家资本管理理论
9.1理论分析框架的缺乏
9.2资本结构管理
9.3建立指数表
9.4关注指数化经济中的不匹配因素
9.5预期中性原则
9.6风险管理和降低成本
9.7关联型结构的信贷不对称
9.8倒置型资本结构中的信贷不对称
9.9金融危机的应对措施
9.10政府应该借入外债吗
9.11本地货币市场
第4部分结论
第10章中国的经济变动机制分析
10.1中国的下一个金融危机
10.2收支平衡体系中产生波动的原因
10.3波动性的增大
10.4债务危机
10.5中国的债务水平是否很高
10.6债务负担的自我加强特性
10.7不良贷款
10.8未来几年会出现什么问题
10.9不稳定的债务结构
10.10我们应该做什么
10.1l中国的信誉度
参考书目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