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多协议标签交换简介 1
1.1 一种新的转发模式 1
1.2 什么是MPLS 2
1.2.1 MPLS的发展历程 3
1.2.2 MPLS的优点 3
1.2.3 MPLS与Internet体系结构 4
1.3 小结 5
第2章 广域(WAN)技术和MPLS 7
2.1 网络云图之内 7
2.1.1 电路交换和时分多路复用(TDM) 8
2.1.2 包交换和信元交换 12
2.2 第3层路由选择 24
2.2.1 转发部分 24
2.2.2 控制部分 25
2.2.3 转发等价类 25
2.3 标签交换 26
2.4 IP和ATM的集成 27
2.4.1 MPLS和传统的ATM上的IP的比较 30
2.5 服务提供商所面临的挑战 31
2.6 小结 32
第3章 MPLS体系结构 35
3.1 MPLS的操作 35
3.2 MPLS节点结构 36
3.2.1 转发平面 37
3.2.2 控制平面 40
3.3 MPLS组件 42
3.3.1 标签交换路由器(LSR) 42
3.3.2 标签交换路径(LSP) 47
3.3.3 标签分配协议(LDP) 51
3.4 MPLS中的环路生存期. 检测和预防 53
3.4.1 路由选择环路对MPLS的影响 54
3.4.2 MPLS中的环路控制 54
3.5 小结 58
第4章 虚拟专用网 61
4.1 虚拟专用网概述 61
4.2 面向连接的VPN 62
4.2.1 第2层面向连接的VPN 63
4.2.2 第3层面向连接的VPN 67
4.3 无连接的VPN 69
4.3.1 第3层无连接的VPN 69
4.3.2 传统的IP VPN 69
4.3.3 MPLS VPN 70
4.4 VPN技术的比较 71
4.5 MPLS VPN的优势 72
4.5.1 可扩展性 72
4.5.2 安全性 72
4.5.3 VPN创建的方便性 72
4.5.4 灵活的寻址 73
4.5.5 基于标准 73
4.5.6 灵活的体系结构 73
4.5.7 端到端的优先级服务 73
4.5.8 融合 73
4.5.9 流量工程 73
4.5.10 集中化的服务 74
4.5.11 综合的服务等级(CoS)支持 74
4.5.12 迁移 74
4.5.13 通过CSM的集中化管理和配置 74
4.6 小结 74
第5章 基于数据包的 MPLS VPN 77
5.1 MPLS VPN的操作 78
5.1.1 VPN路由选择和转发 79
5.1.2 VPN路由目标共用体 80
5.1.3 VPN路由选择信息的发布 80
5.1.4 MPLS转发 81
5.1.5 配置基于路由器的MPLS VPN 82
5.2 验证VPN的操作 91
5.3 MPLS VPN设计和实现的案例学习 91
5.3.1 提供商路由器配置 93
5.3.2 提供商和用户路由器配置 97
5.4 BGP路由反射器 113
5.5 自治系统间的MPLS VPN 115
5.5.1 自治系统间的MPLS VPN的体系结构 116
5.6 Carrier-over-Carrier MPLS VPN 131
5.6.1 为用户运营商(ISP)提供骨干网 132
5.6.2 为用户运营商(MPLS VPN服务提供商)提供骨干网 133
5.7 MPLS VPN上的Internet接入 133
5.7.1 通过外部ISP的Internet连接 134
5.7.2 使用静态默认路由的Internet连接 135
5.7.3 使用BGP会话的Internet连接 137
5.8 使用HSRP实现MPLS冗余备份 140
5.9 Trace Route的增强功能 141
5.10 使用Cisco VPN解决方案中心进行MPLS VPN管理 142
5.10.1 Cisco VPN解决方案中心的优点 143
5.10.2 Cisco VPNSC的关键功能 144
5.11 小结 145
第6章 基于ATM的MPLS VPN 149
6.1 基于ATM的MPLS VPN的介绍 150
6.2 MPLS和标签交换的术语 151
6.3 在ATM上基于数据包的MPLS 153
6.4 基于ATM的MPLS 153
6.4.1 转发部分 154
6.4.2 控制部分 155
6.5 信元的交错操作 156
6.6 VC合并 157
6.7 标签虚电路(Label Virtual Circuit, LVC) 158
6.7.1 信令标签虚电路 159
6.7.2 普通标签虚电路 159
6.8 标签交换控制器(Label Switch Controller, LSC) 159
6.8.1 标签交换控制器的实现 160
6.8.2 LSC对交换机的控制 161
6.9 虚交换接口(Virtual Switch Interface, VSI) 162
6.10 IP+ATM 163
6.10.1 IP+ATM交换机的结构 164
6.10.2 IP+ATM网络 166
6.11 ATM VPN上的基于包的MPLS 167
6.12 ATM VPN上基于包的MPLS案例学习 168
6.13 基于ATM的MPLS VPN 174
6.14 基于ATM的MPLS VPN的案例学习 189
6.14.1 提供者边缘的配置 190
6.14.2 标签交换机控制器配置(LSC) 193
6.14.3 BPX交换机配置 196
6.15 小结 202
第7章 MPLS 流量工程 205
7.1 因特网上流量工程的必要性 206
7.2 通过度量控制(Metric Manipulation) 进行不等价负载均衡 207
7.2.1 OSPF不等价负载均衡 208
7.2.2 EIGRP不等价负载均衡 209
7.2.3 度量控制和MPLS流量工程的比较 210
7.3 MPLS流量工程的优点 210
7.4 MPLS流量工程的要素 211
7.4.1 LSP隧道 211
7.4.2 基于约束的路由选择信息的发布 211
7.4.3 将流量指派到隧道 213
7.4.4 重路由选择 213
7.5 MPLS流量工程的配置 215
7.5.1 为支持MPLS TE 隧道配置设备 215
7.5.2 为支持RSVP 信令和IGP Flooding配置接口 215
7.5.3 配置MPLS隧道 216
7.5.4 显式路径配置 216
7.5.5 为IGP使用配置MPLS TE 隧道 217
7.5.6 为MPLS TE配置IS-IS 217
7.5.7 为MPLS TE配置OSPF 219
7.5.8 配置MPLS隧道不等价负载均衡 219
7.5.9 验证MPLS流量工程操作 220
7.6 MPLS流量工程网络(IS-IS)的配置案例学习 224
7.6.1 R1流量工程策略 224
7.6.2 R1 配置(IS-IS) 225
7.6.3 R3流量工程策略 227
7.6.4 R3配置(IS-IS) 228
7.6.5 R8流量工程策略 229
7.6.6 R8配置(IS-IS) 231
7.6.7 R2配置(IS-IS) 234
7.6.8 R4配置(IS-IS) 236
7.6.9 R5配置(IS-IS) 238
7.6.10 R6配置(IS-IS) 239
7.6.11 R7配置(IS-IS) 241
7.7 MPLS流量工程网络(OSPF)的配置案例学习 243
7.7.1 R1配置(OSPF) 243
7.7.2 R3配置(OSPF) 245
7.7.3 R8配置(OSPF) 246
7.8 小结 249
第8章 MPLS服务质量 253
8.1 服务质量 254
8.2 综合服务 255
8.2.1 IntServ服务类别 255
8.2.2 RSVP 256
8.2.3 IntServ的MPLS 实现 257
8.3 IP优先级 259
8.4 区分服务 260
8.4.1 每跳行为(PHB) 260
8.4.2 区分服务体系结构 262
8.4.3 DiffServ机制 263
8.4.4 PHB实施 264
8.5 模块化QoS CLI 264
8.6 DiffServ的MPLS 实现 265
8.7 MPLS VPN对QoS 的支持 267
8.7.1 MPLS VPN QoS管道模型 267
8.7.2 MPLS VPN QoS软管模型 269
8.8 MPLS QoS 的实现 270
8.8.1 MPLS实验字段 271
8.8.2 数据包优先级 271
8.8.3 入口PE路由器配置 271
8.9 为MPLS VPN配置QoS 271
8.9.1 流量类别配置 272
8.9.2 服务策略配置 273
8.9.3 配置服务策略以附加到一个接口 275
8.9.4 验证模块化QoS CLI 配置 276
8.9.5 入口路由器的CAR配置 276
8.10 MPLS QoS 案例学习 278
8.10.1 步骤一:创建流量类别 278
8.10.2 步骤二:创建服务策略并且把它们和流量类别相关联 281
8.10.3 步骤三:把服务策略附加到输入接口 284
8.11 小结 286
第9章 MPLS设计和迁移 289
9.1 MPLS VPN 设计和拓扑结构 290
9.1.1 基于数据包的MPLS VPN 290
9.1.2 基于ATM的MPLS VPN 290
9.1.3 混合ATM和基于数据包的MPLS VPN 292
9.2 将MPLS迁入ATM网络 292
9.3 ATM MPLS 设计标准 296
9.3.1 选择ATM边缘LSR 设计标准 296
9.3.2 选择ATM LSR 设计标准 296
9.4 设计MPLS网络 296
9.4.1 PoP 设计 297
9.4.2 确定MPLS 骨干链路的规模 300
9.4.3 第3层路由选择设计 306
9.4.4 确定MPLS LVC的规模 308
9.4.5 对演进网的精调 316
9.5 MPLS设计其他考虑事项 317
9.5.1 Internet路由选择表 317
9.5.2 流量工程约束 317
9.5.3 虚路径隧道约束 317
9.5.4 LVC耗尽 317
9.6 小结 318
第10章 高级MPLS体系结构 321
10.1 光网络 322
10.2 光传送网络元素 325
10.2.1 光放大器 325
10.2.2 波长转换器 325
10.2.3 光分插复用器(OADM) 326
10.2.4 光交叉连接 326
10.2.5 光网关 326
10.3 多协议λ交换 326
10.4 光UNI 328
10.5 统一控制平面 329
10.5.1 UCP管理和控制体系结构 330
10.5.2 UCP覆盖模型 331
10.5.3 UCP对等模型 332
10.5.4 部署选项 332
10.6 小结 336
附录A MPLS命令参考 339
附录B MPLS设备设计规范 349
附录C MPLS术语表 355
附录D MPLS参考文献 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