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工业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程控交换与宽带交换

程控交换与宽带交换

程控交换与宽带交换

定 价:¥26.00

作 者: 张中荃主编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丛编项: 21世纪通信教材
标 签: 存储程序控制电话交换机 教材

ISBN: 9787115113412 出版时间: 2003-01-01 包装: 胶版纸
开本: 26cm 页数: 306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以程控交换、ATM交换到MPLS交换的技术发展为线索,对程控交换和宽带交换进行介绍。重点介绍程控交换技术和MPLS交换技术,简述移动交换的技术特点和ATM交换的基本机理,并介绍软交换和光交换等技术。全书共分11章,第一章为交换技术概述,第二章为数字交换和数字交换网络,第三章为程控交换机的硬件系统,第四章为程控交换机的软件系统,第五章为移动交换系统简介,第六章为ATM交换技术,第七章为IP和ATM的融合,第八章为MPLS交换技术,第九章为MPLS流量工程和QoS机制,第十章为MPLS技术在VPN上的应用,第十一章为交换新技术简介。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力求做到内容新颖、知识全面,由浅入深、通俗易懂,注重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本书可作为通信工程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适合于从事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暂缺《程控交换与宽带交换》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交换技术概述  1
1.1  交换的基本概念  1
1.1.1  交换的引入  1
1.1.2  交换节点的基本功能  2
1.2  交换技术分类  2
1.2.1  模拟交换与数字交换  3
1.2.2  布控交换与程控交换  5
1.2.3  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  5
1.2.4  窄带交换与宽带交换  10
1.3  交换技术的发展  11
1.3.1  电话交换技术的发展  11
1.3.2  分组交换技术的发展  13
1.3.3  ATM交换技术的发展  15
1.3.4  IP交换技术的发展  17
1.4  电话交换信令方式  20
1.4.1  信令的概述  20
1.4.2  信令的类型  21
1.4.3  用户线信令  23
1.4.4  局间信令  23
复习思考题  28
第二章  数字交换和数字交换网络  29
2.1  数字交换原理  29
2.1.1  数字交换  29
2.1.2  时隙交换原理  29
2.1.3  数字交换网络  31
2.2  T型时分接线器  31
2.2.1  T接线器的基本组成  31
2.2.2  T接线器的工作原理  32
2.2.3  T接线器的电路组成  34
2.3  S型时分接线器  41
2.3.1  S型接线器的基本组成  41
2.3.2  S型接线器的工作原理  42
2.4  多级时分交换网络  44
2.4.1  T-S-T型时分交换网络  44
2.4.2  S-T-S型时分交换网络  49
2.4.3  其他形式的多级时分交换网络  50
2.5  阻塞的概念与计算  51
2.5.1  阻塞的概念  51
2.5.2  阻塞概率的计算  51
复习思考题  51
第三章  程控交换机的硬件系统  53
3.1  程控交换机的总体结构  53
3.2  话路系统  53
3.2.1  用户级话路  54
3.2.2  中继器  60
3.2.3  信号部件  62
3.3  控制系统  65
3.3.1  处理机控制方式  66
3.3.2  处理机的备用方式  68
3.3.3  控制系统可用性  70
3.3.4  存储器  70
复习思考题  70
第四章  程控交换机的软件系统  72
4.1  程控交换机的软件组成  72
4.1.1  在线程序  72
4.1.2  支援程序  74
4.1.3  数据  75
4.2  呼叫处理的基本原理  77
4.2.1  呼叫处理过程及状态迁移  77
4.2.2  输入处理  79
4.2.3  分析处理  88
4.2.4  任务执行和输出处理  92
4.3  程序的执行管理  96
4.3.1  软件管理技术  96
4.3.2  程序的级别划分  98
4.3.3  程序的启动控制  99
4.3.4  周期级的调度管理  101
4.3.5  基本级程序的执行管理  103
4.4  系统的诊断与维护  106
4.4.1  故障处理的一般过程  106
4.4.2  故障检测与诊断  107
4.4.3  故障排除  107
复习思考题  108
第五章  移动交换系统简介  109
5.1  移动交换系统概述  109
5.1.1  系统组成  109
5.1.2  移动交换控制的特征  111
5.2  移动交换控制原理  112
5.2.1  移动呼叫处理  112
5.2.2  移动交换的基本技术  114
5.3  移动交换接口信令  117
5.3.1  无线接口信令  118
5.3.2  基站接入信令  120
5.3.3  网络接口信令  122
复习思考题  124
第六章  ATM交换技术  125
6.1  概述  125
6.1.1  ATM的基本概念  125
6.1.2  ATM交换系统的基本构成及要求  128
6.2  ATM交换网络的实现技术  131
6.2.1  空分交换结构  131
6.2.2  时分交换结构  134
6.2.3  总线交换结构  135
6.2.4  令牌环交换结构  137
6.2.5  ATM多级交换网络  137
6.3  ATM交换的分层技术  143
6.3.1  ATM交换的协议参考模型  143
6.3.2  物理层  144
6.3.3  ATM层  147
6.3.4  ATM适配层  150
6.4  ATM网络信令  157
6.4.1  ATM网络的信令方式  157
6.4.2  用户网络接口信令  158
6.4.3  专用网络节点接口信令  166
6.4.4  公用网络节点接口信令  169
6.4.5  端到端的信令过程  170
复习思考题  171
第七章  IP与ATM的融合  172
7.1  IP与ATM融合的技术模型  172
7.1.1  重叠模型  172
7.1.2  集成模型  173
7.1.3  重叠模型与集成模型的比较  174
7.2  重叠模型技术  174
7.2.1  ATM上的传统IP  174
7.2.2  IP组播  178
7.3  集成模型技术  181
7.3.1  IP交换  181
7.3.2  标记交换  185
7.3.3  多协议标记交换  187
复习思考题  191
第八章  MPLS交换技术  192
8.1  MPLS总体介绍  192
8.1.1  MPLS技术发展动力  192
8.1.2  MPLS网络体系结构  194
8.1.3  MPLS工作原理  199
8.1.4  实现MPLS的关键技术  201
8.2  标记分发协议(LDP)  208
8.2.1  LDP及其消息  208
8.2.2  LDP操作  209
8.2.3  LDP协议规范  218
8.3  标记交换路径(LSP)  225
8.3.1  标记交换路径概述  225
8.3.2  LSP路由选择  227
8.3.3  LSP隧道  228
8.3.4  LSP的快速重选路由  229
复习思考题  232
第九章  MPLS流量工程和QoS机制  233
9.1  流量工程概述  233
9.1.1  什么是流量工程  233
9.1.2  流量工程中的性能指标  234
9.1.3  网络拥塞的最小化  234
9.1.4  流量与资源控制  234
9.2   MPLS流量工程  235
9.2.1  MPLS流量工程技术基础  235
9.2.2  MPLS流量工程组成部件  242
9.2.3  MPLS流量工程的实现  244
9.3  QoS概念及其实现方案  244
9.3.1  QoS概念及实现过程  245
9.3.2  MPLS的QoS实现方案  248
复习思考题  255
第十章  MPLS技术在VPN上的应用  257
10.1  VPN的概念和结构  257
10.1.1  VPN的概念  257
10.1.2  VPN结构  258
10.2  实现VPN的传统技术  262
10.2.1  隧道技术  262
10.2.2  基于IPSec的加密技术  265
10.2.3  密钥管理技术  266
10.2.4  身份认证技术  267
10.3  利用MPLS技术实现VPN  268
10.3.1  MPLS VPN结构  268
10.3.2  MPLS技术对IP扩展头问题的解决  271
10.3.3  MPLS VPN安全性  272
复习思考题  274
第十一章  交换新技术  275
11.1  软交换技术  275
11.1.1  软交换的概念  275
11.1.2  软交换的网络结构  276
11.1.3  软交换协议  280
11.1.4  软交换的应用  284
11.2  光交换技术  284
11.2.1  光交换的概念  284
11.2.2  光交换元件  285
11.2.3  光交换网络  287
11.2.4  新的光交换技术  294
复习思考题  294
附录  英文缩写对照表  296
参考文献  305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