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教育科学"十五"国家规划课程研究成果,针对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特点,以便于学习和应用为前提,以信息的传感、转换、处理为核心,以温度、压力、物位、厚度、流量、位移、速度、磁场、气体成分、浓度及视觉等参数检测为主线,按传感器的用途分章讲述各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结构、技术指标及使用特点。同时对传感器的特性、标定、补偿、抗干扰技术以及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进行了讲述。本书的编写力求系统性、实用性与先进性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交融,既注重传统知识的讲授,又兼顾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本书可作为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供其他专业学生和有关技术人员参考,或作为自学用书检测技术作为信息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与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等一起构成了信息技术的完整学科。在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人们的一切社会活动都是以信息获取与信息转换为中心的,传感器作为信息获取与信息转换的重要手段,是实现信息化的基础技术之一。"没有传感器就没有现代科学技术"的观点已为全世界所公认。以传感器为核心的检测系统就像神经和感官一样,源源不断地向人类提供宏观与微观世界的种种信息,成为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有利工具。它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和科研等领域,已成为工科院校大部分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本书涉及领域广泛,包括许多新技术、新器件在检测技术领域里的应用。全书共分11章:第1章是检测技术的基础知识;第2~8章为一些常用参数的检测,包括温度、压力、流量、物位、厚度、位移、速度、磁场、成分、视觉等参数的检测;第9章介绍了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第10、11章讲述了传感器的标定、补偿及抗干扰技术。每章后都附有一定量的思考题与习题。本书是在充分体现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特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上编写的,具有以下特点:1.精选教学内容,基本上根据我国当前工业生产及科研应用的实际,以信息的传感、转换、处理为核心,从基本物理概念入手,阐述热工量、机械量、几何量等参数的检测原理及方法。重点突出,应用性强,注重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2.采用按用途分章的方法进行讲述,便于使用者对传感器类比、选型,突出了教材的实用性,且检测的参数、方法较多,应用领域广泛。3.力求基础知识、科研新成果及发展新动向相结合,以检测系统的器件集成化、信息数字化和测试智能化为主线。4.立足基本理论,面向应用技术,以必须、够用为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加强了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的统一。本书可作为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供其他专业学生和有关技术人员参考,或作为自学用书。本书由宋文绪、杨帆主编,其中第1、10、11章由宋文绪编写,第3、5章由张秀梅编写,第2章由赵玉刚编写,第4、6、7、8、9章由杨帆编写。与本书配套的CAI电子课件由北华大学赵玉刚、刘学庆编写制作。本书由电子科技大学雷霖教授审阅,雷教授对本书的总体结构和内容细节等进行了全面审订,提出许多宝贵的审阅意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本书在编写和出版过程中,得到了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理工分社编辑的指导和支持,对他们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表示真挚的谢意。同时,对本书参考文献中的有关作者致以诚挚的感谢。由于编者水平所限,书中错误、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殷切希望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