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进行创新分析时,运用了三种技术。“要不是原则”是本书使用的第一种技术,我们用它来对创新的内部结构进行揭示和解释。所谓“要不是原则”,原是法律上追究因果关系是运用的一个原则,我们变化了这个原则,用它来做比较分析。我们往往首先假定如果不存在这样的创新,传统的金融服务工具应该是什么样的,接着比较各个“创新点”对工具的影响。因为一个工具经常在满足一个主体利益增加目标的同时,还要确保相对人愿意参与交易,所以我们尽管没有明示,但却总是不忘记描述创新工具怎样迎合一部分相对人的某种偏好。事实上,分析清楚这一点也就同时说明了创新工具的市场潜力。杨如彦:男,1968年生于甘肃省华池县,199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在甘肃省行政机构工作多年,期间在职获得兰州大学法学硕士学位,2000年6月和致力于证券研究并获得中国社科院经济学博士学位。主要关注方向是法律的经济学分析、金融资产定价原理。先后在《金融研究》、《中国社会科学评论》(香港)等学术期刊发表文章40余篇,与人合著《可转换债券及其绩效评价》。孟辉:男,1975年11月22日升,安徽宿县人,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硕士,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攻读博士学位,长期关注金融市场投资理论和产品创新研究,参与全国和省部级课题书香,余人合著《可转换债券及其绩效评价》,并在《金同研究》证券市场带百》和《改革》等经济、金融学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篇,有论文获得中国金融学会2001-2002年优秀论文二等奖。《中国金融工具创新报告(2002)》是一本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著作,作者详细阐述了2002年金融工具创新的市场?怼0呀鹑诠ぞ叽葱驴醋魇鞘谐〗灰椎哪谏峁6皇峭蝗缙淅吹目昭ɡ捶纭T诖肆⒊∠伦髡咦跃踉擞帽曜嫉奈⒐劬醚Ъ际鹾徒鹑谘А⑼臣蒲Ъ际酢T谝桓鐾骋坏睦砺劭蚣芟拢枋鱿钟写葱碌墓旒#げ獯葱碌奈蠢春颓魇啤D谌萆婕?2002年国债、企业债券、保险投联、基金、银行、可转换债和信托等领域的所有创新活动。是国内首次出现得以总结金融产品创新为宗旨的专业书籍。在本书最后一章,作者还针对现有工据的特性,研究里他们之间可能存在的广义套利机会。由于本书使用的分析资料全部才集资2002年市场的真实样本和数据,因为还可以作为资料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