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教育/教材/教辅教辅大学教辅口腔临床医学导论(供临床基础预防护理口腔药学等专业用)

口腔临床医学导论(供临床基础预防护理口腔药学等专业用)

口腔临床医学导论(供临床基础预防护理口腔药学等专业用)

定 价:¥25.00

作 者: 樊明文主编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丛编项: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
标 签: 口腔科学

ISBN: 9787040133653 出版时间: 2004-03-01 包装: 平装
开本: 29cm 页数: 132 字数:  

内容简介

  《口腔临床医学导论》由中华口腔学会副主任委员、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武汉大学医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樊明文教授担任主编,全国近10所口腔专业建设较完备,教学、科研水平较高的医学院校的著名专家教授参与编写。全书约25万字、200余幅插图,分为口腔医学概论、口腔疾病生物学基础、口腔检查、口腔症状与体征、龋病、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牙髓病与根尖周病、系统性疾病的口腔表征、儿童牙病的特征、牙拔除术、口腔颌面部感染、口腔颌面部损伤、口腔正畸学概论等共20章。本书特点:1.目标明确。临床医师和医学生(非口腔专业学生)学习本书后,基本上可以对有口腔症状或体征的患者作出合理解释,适时转至相关的专科而不至误诊、漏诊。2.各章节的框架和层次结构更科学合理。本书介绍了口腔临床医学的绝大部分概念和内容,包括以前在教材中不作介绍的“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等。同时也介绍了部分口腔医学相关的基础知识,如“口腔疾病的生物学基础”。对与全身疾病关系密切的系统口腔疾病的口腔表征、口腔颌面部肿瘤等也作了介绍。3.突出临床实用性。本书详细介绍了两种最常见的口腔科手术,即拔牙术和唇裂修复术。本书适合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及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参考。作为一个高水平的临床医师,需要具备一些相关的口腔医学知识,这能够开扩医师的思路,使之在考虑、分析疾病时更加周全。

作者简介

暂缺《口腔临床医学导论(供临床基础预防护理口腔药学等专业用)》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口腔医学概论
一、口腔医学历史
二、我国现代口腔医学的形成
三、口腔医学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口腔疾病生物学基础
第一节 口腔颌面部解剖特点
一、面部皮肤和口腔黏膜
(一) 面部皮肤
(二) 口腔黏膜
二、上颌骨和下颌骨
(一) 上颌骨
(二) 下颌骨
三、咀嚼肌与表情肌
(一) 咀嚼肌
(二) 表情肌
四、 颌面部神经
(一) 三叉神经
(二) 面神经
五、唾液腺
(一) 腮腺
(二) 下颌下腺
(三) 舌下腺
(四) 小唾液腺
六、颞下颌关节
七、口腔结构与功能
(一) 口腔的结构
(二) 口腔的功能
第二节 牙、牙列及牙列缺损
一、牙的组成
二、牙的分类
(一) 根据牙的形态特点和功能特性分类
(二) 根据牙在口腔内存在时间的久暂分类
三、牙的萌出
(一) 乳牙的萌出
(二) 恒牙的萌出
四、牙的功能
(一) 咀嚼
(二) 发音和言语
(三) 保持面部的协调美观
五、牙列与牙列缺损
(一) 牙列与面部的比例关系
(二) 牙列拥挤不齐和牙间隙
(三) 牙列缺损与牙列缺失
第三节唾液
一、唾液的性质和成分
二、唾液的分泌及调节
三、唾液的作用
第四节 口腔微生物
一、口腔微生物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一) 分布
(二) 影响因素
二、口腔微生物与宿主的相互作用
(一) 有益作用
(二) 损害作用
三、口腔微生物的发育
(一) 口腔微生物的获得
(二) 附着与定植
四、口腔茵群
(一) 革兰阳性球菌
(二) 革兰阴性球菌
(三) 革兰阳性杆菌
(四) 革兰阴性兼性厌氧杆菌
(五) 革兰阴性厌氧杆菌
(六) 螺旋体属
(七) 真菌
(八) 病毒
思考题
参考文献
汉英名词对照
第三章 口腔检查及病历书写
第一节 口腔检查
一、检查前准备
二、检查方法
(一) 一般检查法
(二) 特殊检查法
第二节 影像检查
一、平片检查
(一) 牙片
(二) 猞片
(三) 华氏位片
(四) 颧骨后前位片
(五) 颧弓位片
(六) 颅底位片
(七) 下颌骨侧位片
(八) 下颌骨标准后前位片
(九) 下颌骨开口后前位片
(十) 颞下颌关节侧斜位片(许勒位)
(十一) 髁状突经咽侧位片
(十二) X线头影测量侧位片
二、体层摄影
(一) 上颌侧位体层片
(二) 上颌后前位体层片
(三) 颅底位体层片
(四) 颞下颌关节侧位体层片
(五) 曲面体层片
三、造影检查
(一) 涎腺造影检查
(二) 颞下颌关节造影检查
(三) 鼻咽腔造影检查
(四) 瘘道造影检查
(五) 颌面部血管和血管瘤腔造影检查
(六) 囊腔造影
(七) 上颌窦造影
四、其他检查
(一) 计算机体层扫描检查
(二) 磁共振显像检查
(三) 灰阶超声检查
(四) 数字减影造影检查
第三节 病历
(一) 病历记载项目
(二) 牙齿记录法
思考题
参考文献
汉英名词对照
第四章 口腔症状和体征
第一节 症状
一、疼痛
(一) 临床特征
(二) 诊断提示
二、口干
(一) 临床特征
(二) 诊断提示
三、口腔感觉异常
(一) 临床特征
(二) 诊断提示
第二节 体征
一、张口受限
(一) 临床特征
(二) 诊断提示
二、闭口不能
(一) 临床特征
(二) 诊断提示
三、肿胀
(一) 临床特征
(二) 诊断提示
四、肿块
(一) 临床特征
(二) 诊断提示
五、溃疡
(一) 临床特征
(二) 诊断提示
六、糜烂
(一) 临床特征
(二) 鉴别诊断
七、出血
(一) 临床特征
(二) 诊断提示
八、瘘管与窦道
(一) 临床特征
(二) 诊断提示
九、疱
(一) 临床特征
(二) 鉴别诊断
十、白色病损
(一) 临床特征
(二) 诊断提示
十一、红色损害
(一) 临床特征
(二) 诊断提示
十二、口臭
(一) 临床特征
(二) 诊断提示
思考题
参考文献
汉英名词对照
第五章 龋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龋病的病因
一、发病因素
(一) 致龋微生物因素
(二) 饮食因素
(三) 宿主因素
二、龋病病因的现代理论
(一) 三联因素论
(二) 四联因素论
第三节 龋病的临床病理
(一) 牙釉质龋
(二) 牙本质龋
(三) 牙骨质龋
第四节 浅龋
(一) 临床表现
(二)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三) 治疗原则
第五节 中龋
(一) 临床表现
(二)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三) 治疗原则
第六节 深龋
(一) 临床表现
(二)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三) 治疗原则
思考题
参考文献
汉英名词对照
第六章 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
第一节 牙发育异常
一、釉质发育不全
(一) 病因
(二) 临床表现
(三) 治疗
二、氟牙症
(一) 病因
(二) 临床表现
(三) 治疗
三、四环素牙
(一) 临床表现
(二) 诊断要点
(三) 治疗方案及原则
四、遗传性牙本质发育不全
(一) 临床表现
(二) 诊断要点
(三) 治疗方案及原则
五、先天性梅毒牙
(一) 临床表现
(二) 诊断要点
(三) 治疗方案与原则
六、过大牙、过小牙、锥形牙
(一) 临床表现
(二) 治疗
七、融合牙、双生牙、结合牙
(一) 临床表现
(二) 治疗
八、畸形中央尖
(一) 临床表现
(二) 诊断要点
(三) 治疗方案及原则
九、牙内陷
(一) 临床表现
(二) 诊断要点
(三) 治疗方案及原则
十、牙数目异常
(一) 先天性缺额牙
(二) 额外牙
十一、牙萌出异常
(一) 诞生牙和新生牙
(二) 恒牙晚萌
第二节 牙外伤
一、牙震荡
(一) 临床表现
(二) 治疗
二、牙脱位
(一) 临床表现
(二) 治疗
第三节 牙体慢性损伤
一、磨损
(一) 病因
(二) 临床表现和并发症
(三) 治疗
二、楔状缺损
(一) 病因
(二) 临床表现
(三) 防治
三、酸蚀症
(一) 病因
(二) 临床表现
(三) 防治
四、牙隐裂
(一) 病因
(二) 临床表现
(三) 诊断
(四) 防治
第四节 牙本质过敏症
(一) 临床表现
(二) 诊断要点
(三) 治疗
思考题
参考文献
汉英名词对照
第七章 牙髓病与根尖周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病因
一、感染性因素
二、创伤性因素
三、医源性因素
四、化学性因素
五、特发性因素
第三节 临床病理
一、牙髓的防御反应
(一) 牙本质硬化
(二) 第三期牙本质形成
(三) 牙髓炎症反应
二、牙髓炎症反应的过程与机制
(一) 牙髓炎症反应的进程
(二) 牙髓炎症反应的机制
三、牙髓病与根尖周病的临床特点与相互转归
(一) 牙髓病的临床特点
(二) 根尖周病的临床特点
(三) 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转归   第四节 牙髓病
一、可复性牙髓炎
(一) 病因
(二) 临床表现
(三) 诊断
(四) 治疗原则
二、急性牙髓炎
(一) 病因
(二) 临床表现
(三) 诊断与鉴别诊断
(四) 治疗原则
三、慢性牙髓炎
(一) 病因
(二) 临床表现
(三) 诊断与鉴别诊断
(四) 治疗原则
四、逆行性牙髓炎
(一) 病因
(二) 临床表现
(三) 诊断
(四) 治疗原则
五、残髓炎
(一) 病因
(二) 临床表现
(三) 诊断
(四) 治疗原则
六、牙髓坏死
(一) 病因
(二) 临床表现
(三) 诊断
(四) 治疗原则
七、牙髓钙化
(一) 病因
(二) 临床表现
(三) 诊断
(四) 治疗原则
八、牙内吸收
(一) 病因
(二) 临床表现
(三) 诊断
(四) 治疗原则
第五节 根尖周病
第八章 牙龈与牙周炎
第九章 口腔黏膜病
第十章 系统疾病的口腔表征
第十一章 儿童牙病的特征与预防
第十二章 口腔颌面部感染
第十三章 口腔颌面部损伤
第十四章 口腔颌面部肿瘤
第十五章 唾液腺疾病
第十六章 颞下颌关节疾病
第十七章 口腔颌面部神经疾患
第十八章 口腔颌面部先天性畸形
第十九章 口腔修复学概述
第二十章 口腔正畸学概论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