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电信基础
第1章 电信的发展变化
1.1 电信业的变化
1.1.1 电信与人类意识的结合
1.1.2 佩戴式设备的出现
1.1.3 向渗透式计算演变
1.1.4 向机器-机器通信演变
1.1.5 适应新的通信业务
1.1.6 处理新类型应用
1.1.7 增加主干线带宽
1.1.8 对政策和法规部门的反应
1.2 新型公共网络
1.3 融合
第2章 电信技术基础
2.1 传输链路
2.1.1 电路
2.1.2 信道
2.1.3 线路和干线
2.1.4 虚电路
2.2 网络连接的类型
2.3 电磁波频谱和带宽
2.3.1 电磁波频谱
2.3.2 带宽
2.4 模拟传输和数字传输
2.4.1 模拟传输
2.4.2 数字传输
2.4.3 模拟传输和数字传输的比较
2.4.4 模拟与数字的相互转换
2.5 复用
2.5.1 FDM
2.5.2 TDM
2.5.3 STDM
2.5.4 智能复用器
2.5.5 逆复用
2.5.6 WDM/DWDM
2.6 标准组织
第3章 传输介质:特征和应用
3.1 双绞电缆
3.1.1 双绞电缆的类型
3.1.2 双绞电缆的应用
3.1.3 模拟和数字双绞电缆
3.1.4 双绞电缆的优点和缺点
3.2 同轴电缆
3.2.1 同轴电缆的特征
3.2.2 同轴电缆的应用
3.3 微波
3.3.1 微波的特征
3.3.2 微波的应用
3.3.3 微波的优点和缺点
3.3.4 微波的新兴应用和开发
3.4 卫星
3.4.1 卫星的频谱分配
3.4.2 卫星网络分段
3.4.3 卫星轨道
3.4.4 卫星的应用
3.4.5 卫星的优点和缺点
3.4.6 卫星的新兴应用和开发
3.5 光纤
3.5.1 光纤的特征
3.5.2 光纤部件
3.5.3 光纤传输的工作方式
3.5.4 光纤技术进展:EDFA. WDM和DWDM
3.5.5 光纤的应用
3.5.6 光纤的优点和缺点
3.5.7 海底光缆
第4章 建立通信信道
4.1 建立连接:网络模式和交换模式
4.1.1 网络模式
4.1.2 交换模式
4.2 PSTN和因特网
4.2.1 PSTN的特征
4.2.2 因特网的特征
4.2.3 融合网:下一代网络
第5章 PSTN
5.1 PSTN基础设施
5.1.1 服务提供商
5.1.2 网络接入
5.1.3 接入业务
5.1.4 传送业务
5.1.5 PSTN的结构
5.2 传送网基础设施
5.2.1 PDH基础设施
5.2.2 SDH/SONET基础设施
5.3 信令系统
5.3.1 SS7结构
5.3.2 SS7和因特网
5.4 智能网
5.4.1 高级智能网
5.4.2 下一代网络
第二部分 数据网络基础
第6章 数据通信基础
6.1 数据通信的演变
6.1.1 数据通信体系结构
6.1.2 数据通信业务量
6.2 数据流
6.2.1 DTE. DCE. 传输信道和物理接口
6.2.2 调制解调器和调制方式
6.2.3 单工. 半双工和全双工数据传输
6.2.4 编码:ASCII. EBCDIC. Unicode及其他
6.2.5 传输模式: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
6.2.6 差错控制
6.3 OSI参考模型和协议
6.3.1 OSI参考模型
6.3.2 协议和协议栈
第7章 广域网
7.1 电路交换网
7.1.1 租用线
7.1.2 ISDN
7.2 分组交换网
7.2.1 X.25
7.2.2 帧中继
7.2.3 ATM
第8章 局域网
8.1 LAN基础
8.1.1 LAN的概念和优点
8.1.2 LAN组件
8.2 LAN特征
8.2.1 LAN传输介质
8.2.2 LAN传送技术
8.2.3 LAN接入方法
8.2.4 LAN拓扑结构
8.3 LAN的互联与互通
8.3.1 集线器
8.3.2 LAN交换机
8.3.3 虚拟局域网
8.3.4 网桥
8.3.5 路由器
8.3.6 IP交换机
8.4 企业网发展趋势
第9章 因特网:基础设施和服务提供商
9.1 因特网基础
9.1.1 因特网简史
9.1.2 因特网工作原理
9.1.3 网际协议
9.1.4 因特网地址
9.1.5 域名系统
9.2 因特网的结构
9.2.1 POP结构的演变
9.2.2 因特网的挑战和变化
9.3 因特网服务提供商
9.3.1 服务提供商的特征
9.3.2 服务提供商价值链
9.4 因特网互联和交换
第三部分 下一代网络
第10章 下一代网络
10.1 宽带的演进
10.1.1 通信业务量的发展趋势
10.1.2 通信骨干网的发展趋势
10.1.3 通信带宽的发展趋势
10.1.4 通信应用的发展趋势
10.2 多媒体网络需求
10.2.1 数字视频
10.2.2 电视标准
10.3 宽带网基础设施
10.3.1 融合中的公众网基础设施
10.3.2 宽带业务需求
10.3.3 下一代网络的特征
10.3.4 IP和ATM
10.4 宽带网结构:多业务网络
10.4.1 三层体系结构
10.4.2 下一代网络的交换结构
10.4.3 服务质量
第11章 下一代网络业务
11.1 传统的因特网应用
11.2 VPN
11.2.1 VPN框架
11.2.2 VPN应用
11.2.3 VPN网关功能
11.2.4 VPN的特点和演变
11.3 安全
11.3.1 防火墙
11.3.2 认证
11.3.3 加密
11.3.4 数字认证
11.4 VoIP
11.4.1 VoIP发展趋势和经济效益
11.4.2 VoIP的优点
11.4.3 VoIP应用
11.4.4 VoIP业务种类
11.4.5 VoIP网元
11.4.6 下一代标准和互用性
11.4.7 IP PBX
11.4.8 VoIP的前景
11.5 因特网上的多媒体:流媒体
11.5.1 流媒体的趋势
11.5.2 流媒体的应用
11.5.3 因特网上的流媒体
第12章 光网络
12.1 光网络发展的动力
12.2 端到端光网络的组成部分
12.2.1 EDFA
12.2.2 WDM和DWDM
12.2.3 光纤分插复用器
12.2.4 光交换机
12.2.5 其他光学器件
12.3 基于光纤的IP标准
12.4 光网络管理
第13章 宽带接入
13.1 xDSL
13.1.1 HDSL
13.1.2 IDSL
13.1.3 SDSL
13.1.4 M/SDSL
13.1.5 ADSL
13.1.6 RADSL
13.1.7 VDSL
13.2 HFC
13.2.1 HFC结构
13.2.2 电缆调制解调器
13.2.3 数字有线电视设备
13.3 光纤
13.3.1 FTTC
13.3.2 FTTH
13.3.3 PON
13.4 无线宽带接入
13.4.1 直接广播卫星
13.4.2 MMDS
13.4.3 LMDS
13.4.4 自由空间光系统
13.4.5 未许可的频带
13.5 新兴介质
13.5.1 家庭PNA
13.5.2 以太网环路
13.5.3 电力线通信
第14章 无线通信
14.1 频谱复用
14.1.1 空分
14.1.2 多址技术
14.1.3 扩频技术
14.1.4 双工技术
14.1.5 压缩技术
14.2 无线WAN:蜂窝无线电通信和PCS网
14.2.1 模拟蜂窝网
14.2.2 数字蜂窝网
14.2.3 无线数据网
14.2.4 蜂窝网和PCS标准
14.2.5 3G移动系统和B3G系统
14.2.6 移动因特网
14.3 无线MAN
14.3.1 无线本地环路应用
14.3.2 无线本地环路的选择
14.4 无线局域网
14.5 无线个人区域网
14.5.1 IrDA
14.5.2 蓝牙
14.5.3 HomeRF
第15章 宽带家庭和家庭局部网络
15.1 宽带家庭
15.1.1 智能住宅
15.1.2 智能家用电器
15.2 家庭局部网络
15.2.1 家庭局部网络的市场. 应用和组成
15.2.2 家庭局部网络的类型
15.2.3 家庭局部网络网关和服务器
15.2.4 未来的规划
术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