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继《中国金融制度的结构与变迁》后研究中国金融制度问题的又一力作。在本书中,作者遵循其一贯的逻辑与视角,对中国金融制度特别是国有银行制度自1998年以来出现的一些新变化进行了新的理论解读,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和扩展了已有的分析框架与结论。张杰,1965年生于甘肃,1980年进入陕西财经学院学习,1993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随后在复旦大学做博士后研究。曾任陕西财经学院金融学院院长。现为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杰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金融制度与金融发展问题的研究,学术论文大都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金融研究》等国内一流学术刊物上,出版的主要学术著作有《天圆地方的困惑——中国货币历史文化之总考察》、《中国金融制度的结构与变迁》以及《制度、渐进转轨与中国金融改革》等。曾获国家教育部首届青年教师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七届青年教师奖以及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本书是作者继《中国金融制度的结构与变迁》后研究中国金融制度问题的又一力作。在本书中,作者遵循其一贯的逻辑与视角,对中国金融制度特别是国有银行制度自1998年以来出现的一些新变化进行了新的理论解读,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和扩展了已有的分析框架与结论。本书首先借助对中国经济变迁过程和金融制度演进的总体刻画构建了一个厚重而宽广的分析背景,接着通过梳理金融中介理论文献和阐释金融中介在中国的变迁确立了一种新的考察视角,随后对国有银行资本结构、呆账、金融支持绩效以及存差现象等进行了深入而独特的理论解释,从而形成了一个系统分析国有银行制度的完整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