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主义这于女性主义,有如薰衣草的紫色之于薰衣草。——美国作家艾丽斯·沃克在她的杂文集首点出这句话,亦点出了女人同女性主义微妙关系的本质。我现时所居住的城市奥克兰,薰衣草是一种常见的庭园植物,春天来临,大片大片紫雾缭绕,因为而谙得它的性情,再不似以前只认为它是用来泡茶和香衣柜的小香料。换句话说,没有那些活的紫色,薰衣草真是个呆板的概念呢。同理,女人性是女人的天性,是女性主义存活的体现。薰衣草有湿润的紫才有活气,抽象谈女性主义理论便如失去紫色的薰衣草,索然无味。作者的着眼点不在于理论的阐释,而偏重女性立场的感生认知,令我们读起来有趣味,有呼应,如深入一片氤氲紫香的薰衣草丛,清新鲜活,亲切自然,不仅仅是一次影像的发现、回忆和分析之旅,还是一次同作者把臂同游,喜悲会心的沟通,如我们在她的书里遇到这样的句子:“而站台之于女人的出发和回来,都不是终点”;“也许艰难困苦并不是爱情的温床,爱情需要的是温室和花朵。艰难困苦中,人性中不可爱的一面或许暴露得更多。彼此变得感情粗粝、易怒、冷漠和厌倦。”——这种入木三分的体会,我想才是她的这本书的最大特色。萧耳,作家。女,69年生,杭州人,供职于浙江日报社,曾在《大家》、《上海文学》、《百花洲》等文学刊物上发表中,短篇小说等作品几十万字,在电影类、文学类期刊及报纸上共发表电影随笔和评论共几万字,出版有长篇小说《继续向左》。女人通过镜子探索身体的秘密。那那曼妙的女性身体在镜前静悄悄地开花。她必须认清自己,然后才能认清这个世界。女人们要给自己一个不一样生活的机会,她并不知道她的路途中有几个停靠的站台。而站台之于女人的出发和回来,都不是终点。天使的背面却是魔鬼,无邪的反面就是罪恶。女人尤是如此。当我看到这些如此能兴风作浪的女性同类,不由得喜欢上她们,因为觉得好像上天就赐予了她们这样的权利,她们的路还很长,为什么要因为一两个男人在心灵上留下阴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