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确定编写到完稿,前后花了近两年时间。期间作者几度聚首浙江大学西溪校区,就本书的写作目的、体系安排、内容取舍和写作要求等问题进行了反复讨论,并在以下诸方面达成了共识:第一,从国内已有的公共关系教材看,大多数教材是把原理和实务整合在一起的,这其中也包括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这种安排对于把公共关系作为管理类专业的公共课而言是恰当的,但它很容易造成这样的局限性,即学习者对于原理抑或实务的理解仅仅停留于表面现象,既缺乏对原理的深层探究,也缺乏公共关系操作能力的养成。尤其对于公共关系及管理类等应用性较强专业的学生来说,这显然是不够的。因此,编写公共关系实务教材,有其合理性。第二,我们认为,作为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原理和实务本身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不能把它们截然分开,只是两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因此,在具体介绍公共关系实务时,适当的理论阐释是必需的,否则,学习者无法真正理解为什么针对不同的公共关系项目需要运用这一种而不是那一种操作技巧和方法,进而也就不能很好地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当然既然是实务,就要突出一个“实”字,即要把重点放在应该如何操作的问题上。第三,在体系和内容安排的上,我们主张突出公共关系的管理过程,即调研、策划、实施和评估四个环节,这是公共关系实务的基础和中心。公共关系的其他一系列手段和方法都必须围绕这一过程来展开并为它服务的。在与其他相关课程的关系处理上,我们的原则是,凡属于公共关系范畴的内容,我们都作详细介绍,凡与公共关系有关联但主要属于其他课程范畴的,则尽可能一笔带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