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计算机/网络网络与数据通信网络协议IP与ATM网络中的QoS和业务量管理(中文版)

IP与ATM网络中的QoS和业务量管理(中文版)

IP与ATM网络中的QoS和业务量管理(中文版)

定 价:¥38.00

作 者: David McDysan著;黄锡伟,黄建伟译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网络新技术系列丛书 中文版
标 签: 计算机网络 异步通信网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302079651 出版时间: 2004-03-01 包装: 胶版纸
开本: 23cm 页数: 343 字数:  

内容简介

  作者DAVIDMCDYSAN博士是MCI全球通信院士,自1976年开始在数据通信领域工作,参与许多专用和公用网络的构建、设计、研发、测试以及运行维护。DAVID曾担任ATM论坛的专家组成员以及流量管理委员会主席,目前担任多业务交换论坛技术委员会主席。这是一本全面系统介绍在IP和ATM网络中如何有效地实施Qos控制与业务量管理的权威书籍。全书有7个重要部分:1.通信网业务量管理基础:IP/ATM网络基础知识、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网络以及网络Qos的重要参数;2.Qos业务量控制、Qos的定义和如何通过控制业务流量来保证Qos;3.业务量现象;传统的随机化业务量模型和新近发展的一些先进的精确业务量模型;4.排队理论及其应用;5.拥塞检测与控制:基本拥塞概念、开环和闭环控制;6.路由和网络设计:路由算法和路由设计中的性能问题;7.Qos和业务量综合控制:新的业务量工程方法与应用。本书适合高等院校计算机、电子、电信等相关专业的师生作为参考书,也适合从事网络管理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

作者简介

  作者DAVIDMCDYSAN博士是MCI全球通信院士,自1976年开始在数据通信领域工作,参与许多专用和公用网络的构建、设计、研发、测试以及运行维护。DAVID曾担任ATM论坛的专家组成员以及流量管理委员会主席,目前担任多业务交换论坛技术委员会主席。

图书目录

前言
0.1 本书的读者对象
0.2 本书的组织结构
0.2.1 第1部分:通信网络流量管理
0.2.2 第2部分:QS和流量控制
0.2.3 第3部分:业务流量特征
0.2.4 第4部分:排队理论
0.2.5 第5部分:阻塞检测与控制
0.2.6 第6部分:路由选择和网络设计
0.2.7 第7部分:综合篇
0.3 致谢
第1部分 通信网络流量管理
第1章 综述
1.1 电路交换、分组交换和信元交换的历史
1.1.1 电话交换网络的诞生
1.1.2 面向话音的数字电路交换技术
1.1.3 分组交换
1.1.4 面向连接和面向无连接协议
1.1.5 成本低廉的局域网络互联
1.1.6 定长分组:信元
1.2 QoS和业务流量管理基本概念
1.2.1 IP和ATM:异同点
1.2.2 计算机通信网络中的到达和服务
1.2.3 端到端性能:吞吐量和响应时间
1.3 IP和ATM标准源
1.3.1 Internet工程研究组
1.3.2 国际电信联盟
1.3.3 ATM论坛
1.4 小结
1.5 参考文献
第2章 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网络综述
2.1 电路交换
2.1.1 时分复用
2.1.2 TDM复用等级
2.1.3 交换连接的信令机制
2.2 面向无连接分组交换
2.2.1 无连接数据推进和路由选择
2.2.2 IP数据报格式
2.2.3 路由互联网络基本术语
2.2.4 路由设备结构
2.3 面向连接的分组交换
2.3.1 标记交换
2.3.2 ATM信元
2.3.3 MPLS标记
2.3.4 虚连接的特点
2.4 小结
2.5 参考文献
第3章 容量、吞吐量和流量等级
3.1 带宽、容量、瓶颈、吞吐量和效率
3.1.1 带宽和链路层容量
3.1.2 瓶颈和路径容量
3.1.3 路径的容量和吞吐量
3.1.4 链路层效率
3.1.5 分组数据的传输效率
3.1.6 电路数据的传输效率
3.2 信源业务量特征
3.2.1 峰值速率和平均速率
3.2.2 突发度和信源活动概率
3.2.3 突发持续时间
3.2.4 统计复用
3.3 业务量参数的度量和监测
3.3.1 IP令牌桶算法
3.3.2 ATM流量参数
3.3.3 ATM漏桶算法
3.3.4 令牌桶算法和漏桶算法互操作
3.4 小结
3.5 参考文献
第2部分 QoS和流量控制
第4章 通信服务的主观评判
4.1 主观理解和服务质量
4.1.1 视觉/听觉特性如何影响感知质量
4.1.2 协议如何影响人们的主观评判
4.1.3 主观质量和物理质量
4.2 QoS的不平等特性
4.2.1 平等的价值
4.2.2 呼损和降质
4.2.3 面向连接和面向无连接模型中的质量概念
4.3 ATM业务类型和QoS
4.4 IP网络中面向QoS的业务
4.4.1 尽力传送业务
4.4.2 负载可控制业务
4.4.3 质量可保证业务
4.4.4 差异服务
4.5 小结
4.6 参考文献
第5章 服务质量定义
5.1 服务质量(QoS)
5.1.1 参考模型
5.1.2 影响QoS参数的网络特征
5.1.3 应用层QoS
5.1.4 延迟变化和链路速率
5.2 ATM QoS参数
5.2.1 术语和定义
5.2.2 信元传送延迟、延迟变化和丢失率
5.2.3 ATM网络中动态和预定义QoS
5.3 IP QoS参数
5.4 请求和描述QoS的方法
5.4.1 ATM面向连接的信令
5.4.2 IP资源预留(RSVP)
5.4.3 RSVP动态广告延迟
5.5 ATM和RSVP比较
5.6 小结
5.7 参考文献
第6章 通过流量控制来保证QoS
6.1 路由器和交换机的通用QoS结构
6.2 接入控制
6.2.1 接入控制和调度
6.2.2 ATM连接允许控制
6.2.3 IP资源预留协议(RSVP)
6.3 流量参数控制——监管和成形
6.3.1 流量参数控制设置位置
6.3.2 ATM用法参数控制
6.3.3 业务成形
6.3.4 RSVP流量监管和业务成形
6.4 小结
6.5 参考文献
第3部分 业务流量特征
第7章 日常生活中的随机现象
7.1 概率简介
7.1.1 概率论示例
7.1.2 例子的答案
7.1.3 确定性/随机性建模理念
7.2 随机过程简介
7.2.1 掷骰子试验
7.2.2 自相似概述
7.2.3 泊松和自相似过程示例
7.3 小结
7.4 参考文献
第8章 随机流量模型
8.1 随机理论
8.1.1 集合理论和概率定义
8.1.2 概率论与通信
8.1.3 排列与组合
8.1.4 贝努里试验和贝努里分布
8.2 随机变量
8.2.1 概率密度和概率分布
8.2.2 均值与方差
8.2.3 两个随机变量的重要性质
8.3 概率论中的极限定理
8.3.1 中心极限定理
8.3.2 正态分布或高斯分布
8.3.3 概率分布尾部概率的Chernoff界
8.4 随机过程
8.4.1 时间上的随机泊松到达
8.4.2 泊松到达间隔的概率分布
8.4.3 泊松到达的无记忆性质
8.4.4 泊松过程的合并和分离
8.5 小结
8.6 参考文献
第9章 高级流量模型
9.1 常用的马尔可夫模型
9.1.1 离散时间马尔可夫链
9.1.2 连续时间马尔可夫链
9.1.3 一个简单的例子——系统的可用性
9.2 连续随机过程的性质
9.2.1 连续随机变量的统计特性
9.2.2 期望、自相关和自协方差
9.2.3 功率谱
9.3 随机游动、布朗运动和自相似过程
9.3.1 广义随机游动
9.3.2 布朗运动和维纳过程
9.3.3 自相似流量
9.4 自相似过程的重要性质
9.4.1 离散值的自相似过程
9.4.2 自相似过程的特征
9.4.3 短期相关和长期相关
9.4.4 重尾部概率密度
9.5 小结
9.6 参考文献
第4部分 排队理论
第10章 排队:在队列中等待
10.1 排队系统
10.1.1 通用排队系统模型
10.1.2 随机队列和排队系统
10.1.3 资源预留和服务策略
10.2 排队系统特性
10.2.1 流量、稳定性和负载
10.2.2 队列长度和等待时间
10.2.3 系统结构和策略的影响
10.3 排队论在IP和ATM网络中的应用
10.3.1 基于排队论的服务质量度量计算
10.3.2 网络中复用/交换流量
10.3.3 路由器和交换机结构
10.3.4 链路层的排队模型
10.4 队列服务准则
10.4.1 先进先出(FIFO)队列
10.4.2 优先级队列
10.4.3 加权排队服务准则
10.4.4 丢弃门限
10.4.5 优先级丢弃门限的性能
10.5 小结
10.6 参考文献
第11章 排队论的基本应用
11.1 基本的排队模型
11.1.1 排队系统的Kendall表示法
11.1.2 生灭过程
11.1.3 马尔可夫排队系统的解
11.2 电路交换语音网络中的拒绝和排队
11.2.1 呼叫尝试的统计模型
11.2.2 Erlang拒绝呼叫损失的公式
11.2.3 Erlang拒绝呼叫等待的公式
11.2.4 多个单独队列和单一共享队列的性能比较
11.3 数据流量的缓存区设计
11.3.1 缓存区溢出概率模型
11.3.2 共享与专用缓存区的性能比较
11.3.3 优先级队列的性能
11.4 话音和数据的综合
11.4.1 话音流量模型
11.4.2 话音会话的统计复用
11.4.3 话音/数据综合传输的好处
11.5 小结
11.6 参考文献
第12章 中级排队论应用
12.1 M/G/1和 G/M/1队列
12.1.1 M/G/1队列导论
12.1.2 M/G/1队列的PollaczekK-Khinchin变换结果
12.1.3 忙/闲时段分析法
12.1.4 G/M/1队列
12.2 流体近似和等效带宽
12.2.1 流体近似
12.2.2 统计复用增益模型
12.2.3 近似的等效带宽
12.3 对确定性恒定速率源的复用
12.4 小结
12.5 参考文献
第5部分 阻塞检测与控制
第13章 前方交通阻塞
13.1 日常生活和网络中的阻塞现象
13.1.1 阻塞的特性
13.1.2 高峰时间
13.1.3 阻塞的时间尺度
13.2 阻塞控制简介
13.2.1 网络中阻塞的实例
13.2.2 开环和闭环阻塞控制
I3.2.3 阻塞网络中的吞吐量与延迟之间的平衡关系
13.3 重传协议
13.3.1 定长窗口协议
13.3.2 IP的传输控制协议(TCP)
13.3.3 TCP的慢启动阻塞控制协议
13.4 ATM的适宜比特率(ABR)协议
13.4.1 二元模式ABR
13.4.2 显式速率ABR
13.4.3 虚拟信源/虚拟目的地
13.5 流量阻塞控制方法的分类
13.6 小结
13.7 参考文献
第14章 开环阻塞控制
14.1 阻塞避免
14.1.1 资源分配和接入控制
14.1.2 成形器的闭合排队系统模型
14.1.3 流量监管和调度的加权公平队列模型
14.1.4 实现最小延迟和丢失的缓存区及调度策略设计
14.2 选择性丢弃的性能
14.2.1 识别低优先级流量
14.2.2 丢弃门限性能模型
14.2.3 早期/部分分组丢弃(EPD/PPD)
14.3 固定窗口重传协议
14.3.1 策略——回退N步重传和选择性拒绝
14.3.2 基于随机丢失的性能分析
14.3.3 多信源争抢下的性能分析
14.3.4 随机早期检测
14.4 小结
14.5 参考文献
第15章 闭环阻塞控制
15.1 自适应闭环阻塞控制的基本原则
15.2 基于速率的控制系统模型
15.2.1 简单线性模型
15.2.2 吞吐量和延迟
15.2.3 实际的线性增加和倍增递减模型
15.3 基于窗口流量控制
15.4 TCP/IP模型
15.4.1 TCP窗口大小对吞吐量的影响
15.4.2 离散TCP/IP性能模型
15.4.3 缓存容量对性能的影响
15.4.4 信源数量对性能的影响
15.4.5 ATM上TCP传送:UBR和ABR
15.5 小结
15.6 参考文献
第6部分 路由选择和网络设计
第16章 路由及其算法基本概念
16.1 路由概述
16.1.1 交通系统类比
16.1.2 最短路径/最小成本路由算法
16.1.3 基于约束的路由算法
16.1.4 有趣的流量模型
16.2 路由算法
16.2.1 背景知识
16.2.2 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和拓补发现
16.2.3 基于约束的路由选择算法
16.2.4 IEEE 802.1d桥接协定——扩展树协议
16.3 路由选择、流量工程和故障恢复
16.3.1 路由可扩展性范式
16.3.2 物理层故障恢复
16.3.3 网络层故障恢复
16.3.4 分层故障恢复
16.4 小结
16.5 参考文献
第17章 路由选择算法
17.1 图论基本概念
17.1.1 基本术语
17.1.2 网络图形的矩阵表示
17.1.3 树和扩展树
17.2 最短路径算法
17.2.1 基本问题
17.2.2 Dijikstra算法
17.2.3 Bellman-Ford算法
17.2.4 分布/集中实现中的相关要素
17.3 基于约束的网络路由和设计
17.3.1 基于链路带宽约束
17.3.2 基于最小割集的最大流量算法
17.3.3 流量矩阵约束
17.3.4 最小代价网络设计
17.3.5 网络故障应对
17.4 基于约束的路由和设计算法
17.4.1 启发式算法
17.4.2 拓扑裁剪
17.4.3 显式路由、路由固定和环回
17.4.4 次优路由和重置路由
17.5 网络的数值计算
17.6 小结
17.7 参考文献
第18章 网络路由设计的性能
18.1 排队的网络
18.1.1 通用交换和排队模型
18.1.2 Jackson网络模型
18.1.3 概率密度乘积表示
18.2 端到端性能
18.2.1 Jackson网络模型中的数学期望
18.2.2 延迟变动的累积效应
18.2.3 网络中加权公平排队的性能
18.2.4 网络路径上不同队列规则的性能比较
18.2.5 分层网络(接入/骨干)的性能
18.3 分析路由模型
18.3.1 单一业务流环境下的对称网络
18.3.2 容量和设计考虑
18.3.3 对称树形网络
18.4 小结
18.5 参考文献
第7部分 综合篇
第19章 流量工程应用
19.1 网络扩展性设计
19.1.1 IP/ATM混合网络
19.1.2 MPLS标记交换路由网络
19.1.3 分层骨干/接入网络
19.1.4 地址/拓扑总结
19.1.5 虚拟路径/信道和堆栈标记
19.2 网络规划和设计流程简述
19.2.1 网络设计方法/建模的哲理
19.2.2 流量/性能的测量
19.2.3 可选的网络设计
19.2.4 可选网络和技术的分析及仿真
19.2.5 网络实践
19.3 网络设计工具
19.3.1 设计工具的图形化界面
19.3.2 确定设计条件
19.3.3 网络功能的建模
19.3.4 结果的显示和比较
19.4 小结
19.5 参考文献
第20章 实际网络设计
20.1 分层网络设计
20.1.1 扩展性和分层概念
20.1.2 过载业务流和等效随机方法
20.1.3 分层网络数值设计
20.2 动态路由选择
20.2.1 可变业务流量的本质
20.2.2 时变非均衡流量下的网络设计
20.2.3 动态控制路由算法
20.3 最小代价网络设计
20.4 小结
20.5 参考文献
第21章 展望未来
21.1 基于事件仿真工具的基本原理
21.1.1 事件驱动仿真的基础知识
21.1.2 随机数产生
21.1.3 多阶爱尔朗的随机数产生
21.1.4 自相似过程的仿真
21.1.5 样本平均和置信区间
21.1.6 达到相当可信度的仿真次数
21.2 构建业务量模型
21.2.1 确定事件分布
21.2.2 参数估计
21.2.3 自相似检测和H参数估计
21.3 QoS控制和流量管理的未来发展
21.3.1 当前研究总结
21.3.2 成果和问题
21.3.3 将来是否需要QoS
21.3.4 流量模式的未来变化
21.4 小结
21.5 参考文献
附录 术语表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