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蜂窝概念和蜂窝无线系统标准
1. 1 蜂窝形状. 结构和类型
1. 1. 1 蜂窝小区形状和结构
1. 1. 2 蜂窝小区类型
1. 2 服务质量指标
1. 2. 1 话音质量指标
1. 2. 2 通信概率
1. 2. 3 接收点最低必需接收电平和接收机输入端最低接收功率
1. 2. 4 服务等级
1. 3 越区切换和信道分配
1. 3. 1 越区切换机理
1. 3. 2 越区切换种类
1. 3. 3 越区切换顺序
1. 3. 4 信道分配
1. 4 多址技术
1. 4. 1 频分多址(FDMA)
1. 4. 2 时分多址(TDMA)
1. 4. 3 码分多址(CDMA)
1. 5 干扰和系统容量
1. 5. 1 FDMA模拟蜂窝系统容量
1. 5. 2 TDMA数字蜂窝系统容量
1. 5. 3 CDMA蜂窝系统容量
1. 5. 4 FDMA, TDMA和CDMA的系统容量比较
1. 6 频率复用
1. 6. 1 频率复用距离
1. 6. 2 频率复用模式
1. 7 系统扩容技术
1. 7. 1 小区分裂
1. 7. 2 扇区化
1. 7. 3 天线下倾
1. 8 常用的几种蜂窝系统和标准
1. 8. 1 模拟系统技术参数
1. 8. 2 AMPS模拟系统
1. 8. 3 TACS模拟系统
1. 8. 4 GSM数字系统
1. 8. 5 CDMA系统
参考文献
第2章 传播预测模型
2. 1 移动通信传播环境
2. 2 移动无线环境传播机理
2. 3 自由空间传播
2. 4 地面反射的传播
2. 4. 1 地面反射系数
2. 4. 2 球形地面的反射
2. 4. 3 平坦地面的反射
2. 4. 4 粗糙地面的反射
2. 5 地形障碍物的绕射
2. 5. 1 惠更斯原理
2. 5. 2 菲涅尔区
2. 5. 3 绕射损耗
2. 5. 4 多刃峰绕射
2. 6 建筑物墙面的透射
2. 7 宏蜂窝预测模型
2. 7. 1 多建筑物区分类
2. 7. 2 Egli模型
2. 7. 3 Longley-Rice模型
2. 7. 4 Lee模型
2. 7. 5 Okumura-Hata模型
2. 7. 6 Ibrahim-Parsons模型
2. 7. 7 Ikegami模型
2. 7. 8 Walfish-Bertoni模型
2. 7. 9 Allsebrook-Parsons模型
2. 8 微蜂窝预测模型
2. 8. 1 双射线模型
2. 8. 2 多射线模型
2. 8. 3 多缝隙波导模型
2. 8. 4 Uni-Lund模型
2. 9 室内传播模型
2. 9. 1 对数距离路径损耗模型
2. 9. 2 衰减因子模型
2. 9. 3 Keenan-Motley模型
2. 9. 4 改进型经验模型
2. 10 一致性绕射理论(UTD)
2. 11 射线跟踪技术
2. 11. 1 环境特征信息及描述
2. 11. 2 射线跟踪的基本原理
2. 11. 3 射线传播模型
2. 11. 4 射线跟踪加速技术
2. 12 移动环境的多径传播
2. 12. 1 多普勒频移
2. 12. 2 多径信道脉冲响应模型
2. 12. 3 移动多径信道参数
2. 12. 4 衰落效应
2. 13 移动无线信道统计分析
2. 13. 1 Rayleigh分布
2. 13. 2 Ricean分布
2. 13. 3 对数正态分布
2. 13. 4 三种累积分布的比较
参考文献
第3章 基站天线及其附属设备
3. 1 移动系统天线概述
3. 2 天线基本特性和基本参数
3. 2. 1 单线驻波天线
3. 2. 2 偶极子天线
3. 2. 3 天线基本参数
3. 3 基站天线
3. 3. 1 天线系统要求及分类
3. 3. 2 全向基站天线
3. 3. 3 扇形基站天线
3. 3. 4 赋形波束天线
3. 3. 5 智能天线技术
3. 4 移动台天线
3. 4. 1 移动台天线设计要求
3. 4. 2 车载天线类型
3. 4. 3 手机天线
3. 5 天线分集及合成技术
3. 5. 1 天线分集
3. 5. 2 合成技术
3. 6 移动环境天线性能估算
3. 6. 1 平均有效增益的理论表示式
3. 6. 2 入射波的理论模型
3. 6. 3 偶极子天线的平均有效增益分析
3. 7 天线共用技术及收发天线隔离度
3. 7. 1 发射天线合成器
3. 7. 2 接收机多路耦合器
3. 7. 3 双工器
3. 7. 4 馈线
3. 7. 5 天线隔离度
3. 8 接收机噪声系数
3. 8. 1 噪声等效带宽
3. 8. 2 噪声系数
3. 9 辐射功率. 功率和场强转换关系
3. 9. 1 有效辐射功率
3. 9. 2 功率和场强转换关系
3. 9. 3 天线增益单位和场强单位
3. 10 蜂窝直放站
3. 10. 1 概述
3. 10. 2 直放站的工作原理
3. 10. 3 设计准则
参考文献
第4章 干扰计算和分析
4. 1 概述
4. 2 外部噪声干扰
4. 3 同信道干扰机理及计算
4. 3. 1 同信道干扰产生机理
4. 3. 2 同信道干扰概率计算
4. 3. 3 同频干扰预测模型
4. 3. 4 干扰源自动识别算法
4. 3. 5 降低同频干扰的措施
4. 4 邻信道干扰机理及计算
4. 4. 1 发信机的寄生辐射
4. 4. 2 接收机对邻道干扰的抑制能力
4. 4. 3 邻道干扰计算模型
4. 4. 4 降低邻频道干扰的措施
4. 5 互调干扰机理及计算
4. 5. 1 无互调信道组
4. 5. 2 发射机互调
4. 5. 3 接收机互调
4. 6 远近效应
参考文献
第5章 频率分配算法和技术
5. 1 概述
5. 2 频率分配数学模型
5. 2. 1 干扰和约束条件
5. 2. 2 频率分配数学模型
5. 3 规则蜂窝网的频率分配
5. 3. 1 N=7的频率规划方案
5. 3. 2 N=7/21的频率规划方案
5. 3. 3 N=4/24的频率规划方案
5. 3. 4 N=4/12复用方式的频率规划方案
5. 3. 5 N=3/9的频率规划方案
5. 3. 6 方向性频率复用
5. 4 信道分配策略
5. 4. 1 固定信道分配
5. 4. 2 动态信道分配
5. 4. 3 混合信道分配
5. 5 干扰矩阵和兼容矩阵计算
5. 5. 1 需求矢量计算
5. 5. 2 干扰矩阵计算
5. 5. 3 兼容矩阵计算
5. 6 频率分配现代算法
5. 6. 1 模拟退火法
5. 6. 2 禁忌搜索法
5. 6. 3 遗传算法
5. 6. 4 爬山算法
5. 6. 5 穷举搜索法
5. 6. 6 顺序分配法
5. 7 工程应用频率分配算法
5. 7. 1 需求向量
5. 7. 2 频道状态矩阵与频率向量
5. 7. 3 频道排序
5. 7. 4 频率分配
5. 7. 5 频率自动指配程序模块的总框架
参考文献
第6章 蜂窝网设计中的话务工程
6. 1 概述
6. 2 话务工程中的基本术语
6. 2. 1 话务量
6. 2. 2 服务等级(GOS)
6. 2. 3 呼叫占用时间
6. 2. 4 到达和时间间隔分布
6. 3 基站话务提供原理
6. 3. 1 人口密度获得
6. 3. 2 六角形蜂窝栅格覆盖图
6. 3. 3 话务量箱子计数
6. 3. 4 单位为爱尔兰的话务量计数
6. 3. 5 信道计数
6. 4 业务等级评估
6. 4. 1 阻塞呼叫丢失, Erlang-B观点
6. 4. 2 阻塞呼叫延迟, Erlang-C观点
6. 4. 3 Poisson观点
6. 5 频谱效率
6. 5. 1 提高频谱效率的技术
6. 5. 2 频谱效率计算
6. 5. 3 FDMA, TDMA和CDMA频谱效率
参考文献
第7章 提高频谱效率的技术措施
7. 1 概述
7. 2 同心圆技术
7. 3 更紧密频率复用技术
7. 3. 1 3×3频率复用模式
7. 3. 2 2×6频率复用模式
7. 3. 3 1×3频率复用模式
7. 3. 4 多重复用模式(MRP)
7. 4 微蜂窝及多层技术
7. 5 双频网技术
7. 5. 1 双频网的实现原理
7. 5. 2 双频网组网方式与特点
7. 5. 3 方案比较
7. 6 跳频技术
7. 6. 1 跳频的定义与作用
7. 6. 2 跳频算法
7. 6. 3 跳频技术的实现
7. 7 功率控制(PC)
7. 7. 1 移动台功率控制
7. 7. 2 基站功率控制
7. 7. 3 功控处理过程
7. 8 非连续发射(DTX)
7. 9 室内覆盖系统
参考文献
第8章 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的规划设计
8. 1 引言
8. 2 基站初始布局和选址
8. 2. 1 资料分析及基站设置
8. 2. 2 频率复用方式的确定
8. 2. 3 确定基站数量
8. 2. 4 基站布局及站址选择
8. 2. 5 基站的信道配置
8. 2. 6 网络容量测算
8. 2. 7 初步确定基站有关参数
8. 3 传播模型的选择及系统损耗的估算
8. 3. 1 传播模型的选择
8. 3. 2 路径损耗需要的数据
8. 3. 3 传播路径损耗的计算
8. 3. 4 传播预测模型校正
8. 4 覆盖预测和越区切换模拟
8. 4. 1 覆盖区的定义及指标
8. 4. 2 覆盖区场强预测的步骤
8. 4. 3 越区切换
8. 5 话务测算及容量规划
8. 5. 1 话务测算
8. 5. 2 容量规划
8. 6 链路预算和上下行功率平衡
8. 6. 1 链路预算
8. 6. 2 上下行功率平衡
8. 6. 3 GSM的链路预算举例
8. 7 频率规划及干扰预测
8. 7. 1 频率规划
8. 7. 2 干扰预测
8. 8 基站初始布局的调整
8. 8. 1 调整基站天线高度. 发射功率
8. 8. 2 天线类型及方向的调整
8. 8. 3 天线下倾调整
8. 8. 4 修改频率分配方案
8. 8. 5 改变基站位置
8. 9 专用数字化地图
8. 9. 1 数字化地图概念
8. 9. 2 数字化地图的应用
8. 9. 3 规划的地理信息系统
参考文献
第九章 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的优化
9. 1 移动通信网络优化
9. 1. 1 网络优化的必要性
9. 1. 2 网络优化的定义
9. 1. 3 网络优化的目标和内容
9. 1. 4 网络优化的流程
9. 2 网络优化的实施
9. 2. 1 初期整治
9. 2. 2 优化实施
9. 2. 3 分析调整
9. 3 数据采集和分析
9. 3. 1 OMC和BSC中有关数据的调查
9. 3. 2 运行数据报告和分析
9. 3. 3 网络性能统计
9. 4 小区覆盖测试
9. 4. 1 现场测试
9. 4. 2 覆盖要求
9. 4. 3 测试硬件
9. 4. 4 呼叫测试
9. 4. 5 场强覆盖测试
9. 4. 6 C/I覆盖测试
9. 4. 7 多径效应测试
9. 4. 8 盲区
9. 4. 9 时间色散
9. 5 网络指标分析
9. 5. 1 接入性能
9. 5. 2 接通率
9. 5. 3 拥塞分析
9. 5. 4 其他指标
9. 6 信令分析和网络优化
9. 6. 1 信令分析的必要性
9. 6. 2 信令分析仪功能及参数提取
9. 6. 3 A口参数统计及其后处理
9. 7 掉话分析及解决方法
9. 7. 1 无线传播问题
9. 7. 2 容量问题
9. 7. 3 硬件故障问题
9. 7. 4 切换对掉话的影响
9. 7. 5 系统控制问题
9. 7. 6 数据库参数对掉话的影响
9. 7. 7 移动通信终端问题
9. 8 无线话务统计分析
9. 8. 1 无线话务统计必要性
9. 8. 2 话务数据对网络质量的反应
9. 8. 3 网络质量问题的分析
9. 9 无线参数的优化和调整
9. 9. 1 无线参数调整概述
9. 9. 2 无线资源参数
9. 9. 3 工程参数的优化
9. 10 网络性能测量和优化
9. 10. 1 网络性能的测量和优化
9. 10. 2 网络呼叫传递故障排除
9. 11 优化案例
9. 11. 1 天线下倾角改善覆盖
9. 11. 2 干扰掉话
9. 11. 3 越区覆盖导致切换成功率低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