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渝地区山川雄秀,历史绵邈,人文蕴籍。从距今大约4000年前土著先民开始在这片热土上建立村落,到春秋时期沿江地带出现城邑,经南宋淳熙十六年八月甲午(1189年9月18日)恭州升格为重庆府,迄于清代嘉庆年间成为川东最大物资集散地,场镇建制与时俱增。作为地域性的经济社会枢纽,诸多场镇或始于秦汉,或兴于唐宋,或盛于明清,无一不是巴渝文明演进的重要文化符号,十分值得诊视。消逝的古镇无可再生,无可克隆,无可替代,存留的古镇自当更加因稀而贵。重庆的这些历史文化古镇,大多靠山临水而建,体现巴渝地区独特的建筑风格,又吸纳了湖广、江浙等地区的文化涵蕴,寄寓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文追求。大至寻龙观水,因势选址,细至山墙、屋脊、檐柱、门棂的构件和装饰,几乎所有的民居、祠堂、会馆、庙宇、戏台、栅子门、过街楼、石板路、半边街、风雨桥都是那样简约而方便,穿斗房、吊脚楼、廊坊式风雨场尤其于随意中展示匠心。建筑艺术与自然环境亲和融一,颇具生趣和魅力。千百年以来,多民族的本土遗民和外地移民生息其间,演绎出了多少朴素而优美的故事。在现代化的喧嚣逼迫下,它们随时也有消逝的可能,但只要继续存在,它们所承载的建筑、历史、文艺、民俗之类文脉就隐然可见,决不只是给都市中人反璞归真的消闲怡乐。本书图文并茂,以散文的笔调和直观的图片资料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古镇的原始风貌和民俗风情,较深入地挖掘了古镇的民族变迁和历史改革,论证了古镇开发的现实意义。该书对古镇吊脚楼从文化学角度进行的分析研究还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