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环境监测的概念、内容和类型
一、环境监测的概念
二、环境监测的内容
三、环境监测的类型
第二节 环境监测的目的、特点和原则
一、环境监测的目的
二、环境监测的特点
三、环境监测的原则
四、环境监测的要求
第三节 环境监测和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
一、环境监测的发展
二、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
第四节 环境标准
一、环境标准的作用
二、环境标准的分类和分级
三、环境标准简介
阅读材料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
第一节 概述
一、质量保证的意义
二、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三、质量保证体系构成
四、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的现状
第二节 数据处理的质量保证
一、基本概念
二、可疑值的取舍
三、测量结果的统计检验和结果表述
四、直线回归和相关
第三节 监测实验室的质量保证
一、名词解释
二、实验室内质量控制
三、实验室间质量控制
第四节 监测方法的质量保证
一、标准分析方法
二、分析方法标准化
三、监测实验室间的协作试验
第五节 环境标准物质
一、环境标准物质及作用
二、环境标准物质的分类
三、环境标准物质的制备
第六节 质量保证检查单和环境质量图
一、质量保证检查单
二、环境质量图
三、编图图式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水和污水监测
第一节 概述
一、水和水体污染
二、水体监测对象和目的
三、水体监测方法
四、水体监测项目
第二节 水样的采集
一、采样前的准备
二、地表水的采集
三、地下水的采集
四、水污染源的采集
五、底质样品的采集
六、流量的测量
第三节 水样的保存和预处理
一、水样的运输
二、水样的保存
三、采样记录和水样标签
四、水样的预处理
第四节 物理性质的监测
一、水温
二、色度
三、浊度
四、残渣
五、透明度
六、电导率(电导仪法)
七、臭
八、矿化度(称量法)
第五节 金属化合物的监测
一、汞
二、镉
三、铅
四、铜
五、锌
六、铬
七、其他金属化合物
第六节 非金属无机物的监测
一、ph值
二、氟化物
三、溶解氧
四、硫化物
五、氰化物
六、含氮化合物
七、砷
第七节 有机化合物的监测
一、化学需氧量
二、高锰酸盐指数
三、生化需氧量
四、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
五、挥发酚
六、矿物油
第八节 水体污染的生物监测
一、水体污染生物监测原理
二、生物群落法
三、细菌学检验法
第九节 底质监测
一、底质监测的目的
二、底质样品的制备
三、底质监测
第十节 实验
实验一 污水悬浮物的测定
实验二 色度的测定
实验三 浊度的测定
实验四 六价铬的测定
实验五 汞的测定
实验六 原子吸收法测定水质中的铜、锌、铅、镉
实验七 氟化物的测定
实验八 氨氮的测定
实验九 溶解氧的测定
实验十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实验十一 生化需氧量的测定
实验十二 酚类的测定
实验十三 总大肠菌群的测定
实验十四 设计实验--地表水的监测
阅读材料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大气和废气监测
……
第五章 噪声监测
第六章 土壤污染监测
第七章 固体废物的监测
第八章 生物污染监测
第九章 放射性污染监测
第十章 现代环境监测技术
附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