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经济管理经济经济学理论政治经济学(第二版)

政治经济学(第二版)

政治经济学(第二版)

定 价:¥32.20

作 者: 逄锦聚[等]主编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丛编项: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标 签: 经济学

ISBN: 9787040133554 出版时间: 2003-0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23cm 页数: 426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是教育部高教司和高等学校经济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以"国家经济学人才培养基地"为主的14所高校共同编写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同时也是"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本书作为全国高等学校经济学类各专业的共同核心课教材,在2002年第一版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了政治经济学的时代特征和理论的前沿性,增加了若干新观点、新理论和新内容及新的学习资料,特别将党的十六大的新理论和新观点融人了教材内容中。本书除导论外,分三篇阐述了政治经济学一般理论及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对第一版尚未作为一般的经济现象等进行了进一步的理论抽象,更加丰富了政治经济学的一般原理。为启发学生思维和培养创新人才,本书在坚持内容的规范和成熟的同时,对相关有探索和研究学习价值的问题和背景资料进行了摘要列举,在内容上也比第一版有所补充完善。本书第二版的编写力图为各个经济学类专业提供最新的理论支持,并与其他经济类课程相得益彰。本书除作为普通高校教材外,还可供相关培训、自学和研究参考。

作者简介

暂缺《政治经济学(第二版)》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导论 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
一.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二.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三. 政治经济学的任务
四.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五. 现阶段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第一篇 政治经济学一般理论
第一章 生产力. 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第一节 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
一. 生产. 交换. 分配与消费的相互关系
二. 人们在生产. 交换. 分配和消费过程中的关系
第二节 所有制与产权
一. 生产资料所有制及其意义
二. 产权和产权制度
第三节 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
一. 生产力的性质及其作用
二. 分工. 协作与机器大生产
三. 新科技革命及其影响
第四节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
一.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
二. 制度创新对生产力. 生产关系发展的影响
第二章 商品和价值
第一节 商品及其内在矛盾
一. 商品经济
二.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三.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四. 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
第二节 价值量
一. 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二. 劳动生产率和价值量
三. 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四. 技术. 管理与价值创造
第三节 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
一. 市场经济
二. 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
第一节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一. 货币的起源
二. 货币的职能
第二节 货币的形式
一. 货币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演化
二. 信用货币
三. 外汇
第三节 货币流通量
一. 货币的层次
二. 货币乘数
三. 货币流通量及其规律
第四章 资本和资本运动
第一节 资本及其价值增殖
一. 资本的含义
二. 资本的形态和构成
三. 资本价值增殖和利润
第二节 资本积累和资本经营
一. 扩大再生产与资本积累
二. 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
三. 资本经营
第三节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一. 资本的循环
二. 资本的周转
第五章 信用制度与虚拟资本
第一节 信用及其功能
一. 信用的产生及形式
二. 信用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作用
第二节 信用制度
一. 银行和银行资本
二. 股份公司和股票价格
第三节 虚拟资本和虚拟经济
一. 信用制度与虚拟资本的产生
二. 虚拟资本与实体资本的关系
三.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
第六章 竞争与垄断
第一节 竞争引起垄断
一. 竞争的特征与功能
二. 竞争引起的资本集中和垄断
第二节 不完全竞争市场
一. 不完全竞争市场的类型
二. 垄断利润
第三节 有效竞争与反垄断
一. 垄断没有消除竞争
二. 有效竞争与反垄断政策
第七章 社会再生产和市场实现
第一节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一. 社会资本及其运动
二. 社会总产品和社会生产部门的分类
三. 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出的实现
第二节 社会简单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
一. 简单再生产条件下两大部类各自的实现条件
二. 社会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和基本实现条件
第三节 社会扩大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
一. 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二. 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第四节 供求平衡与市场实现
一. 供求平衡与不平衡
二. 卖方市场和买方市场
第八章 收入分配
第一节 与收入分配有关的重要范畴
一. 国内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净值
二. 国民收入
第二节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一.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
二. 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三. 消费和积累的关系
第三节 分配中的效率和公平
一. 效率及其与分配的关系
二. 公平及其与分配的关系
三. 分配中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第二篇 资本主义经济
第九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演变
第一节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及其本质特征
一.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
二. 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发展变化
一. 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
二.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第三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一. 资本社会化
二. 国家参与的全面化
三. 资本国际化与资本全球化
四. 对资本主义新变化. 新特点的基本认识
第十章 资本主义的生产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 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二. 劳动力的买和卖
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一.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二.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三. 剩余价值率
第三节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一.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二.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三.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规律
第十一章 资本主义的分配
第一节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
一. 工资的本质
二. 工资的基本形式
三. 工资的数量变动趋势
第二节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一.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二.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三.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第三节 商业利润. 借贷资本和地租
一.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二. 借贷资本和利息
三. 资本主义地租
第十二章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企业
第一节 企业和资本主义企业制度
一. 企业
二. 资本主义企业制度
第二节 资本主义企业制度的历史演进
一. 资本主义的个人业主制企业
二. 从自然人企业到公司制企业的发展
三. 股份公司与资本主义企业财产关系的变化
第三节 现代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企业组织与治理结构
一. 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基本趋势
二. 企业目标的多元化和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
三. 雇员持股计划和利润分享制
第十三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
第一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一. 从自由竞争走向垄断
二.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及原因
第二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和实质
一.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
二.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第三节 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
一. 市场调节的局限及国家干预的目标
二. 国家干预调节经济的手段
三. 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
四. 资本主义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的后果
第十四章 经济全球化与现代资本主义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及表现
一.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二. 经济全球化的形成
三.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影响和矛盾
一.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二.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三. 经济全球化的矛盾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国际协调
一.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二. 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协调
第十五章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与基本矛盾
一.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二.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第二节 资本积累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
一.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与资本积累
二. 资本积累的两个社会经济后果
三. 产品创新与资本主义的创造性毁灭
第三节 经济危机与经济周期
一.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二.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
第四节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一.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必将导致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第三篇 社会主义经济
第十六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第一节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一.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
二.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第二节 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与艰巨性
一. 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与艰巨性
二. 社会主义发展是一个探索的过程
第三节 从实际出发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一.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一般特征
二. 从实际出发建设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十七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出及其依据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出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质的规定性及其依据
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论断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
一. 社会主义的本质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
四. 大力发展生产力, 努力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二. 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三. 鼓励. 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建立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
第四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一.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
制度的必要性
三. 建立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第十八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体制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特点
一. 社会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般性及特点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市场机制与市场体系
一.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二. 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三. 建立统一. 开放. 竞争. 有序的大市场
第三节 深化改革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内容
二.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和改革
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
第十九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第一节 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一. 市场经济中的交易主体
二. 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内涵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居民
一. 在市场经济运行系统中居民的地位
二. 计划体制下的居民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微观经济主体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企业
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国有与非国有企业
二. 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
三. 作为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企业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前提
第四节 国有企业改革
一. 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的沿革及弊端
二. 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历程
三.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四. 企业制度创新
五. 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第二十章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
第一节 社会总供给及其形成
一. 社会总产出与总供给
二. 社会总供给的形成
第二节 社会总需求及其变动
一. 社会总需求及其形成
二. 社会总需求的规模和结构
三. 社会总需求变动对社会总产出的决定作用
第三节 国民经济的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
一. 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平衡的一般条件
二. 广义的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条件
三. 社会总供求的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的关系
第四节 社会总供求失衡的可能性和形式
一. 社会总供求不平衡的可能性
二. 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三. 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
第二十一章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增长
一. 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
二. 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三. 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
第二节 经济发展中的结构变动与结构优化
一. 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
二. 产业结构的演进及其高度化
三. 二元经济的现代化
四. 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结构协调
第三节 经济发展的目标及实现目标的途径
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二.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三.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四.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第二十二章 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对外经济关系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及理论依据
一. 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
二. 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理论依据
第二节 我国对外开放的形式与发展战略
一. 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形式
二. 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战略
第三节 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运行
一. 开放条件下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平衡的条件
二. 开放条件下社会总供求失衡及其原因
三. 对外开放条件下的经济结构及其调整
第二十三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及宏观调控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及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第二节 宏观调控的模式. 目标与手段
一. 宏观调控模式
二. 宏观调控的目标
三. 宏观调控手段
第三节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一. 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新的行政体制
二. 健全宏观调控体系
三. 建立与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参考文献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