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政治党政读物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专科试用本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专科试用本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专科试用本

定 价:¥11.50

作 者: 张文化主编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丛编项: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两课示范教材
标 签: 党史/党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040122343 出版时间: 2003-08-01 包装: 平装
开本: 21cm 页数: 115 字数:  

内容简介

  该教材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注意总结了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提出的问题,充分吸收了广大理论工作者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从专科教育教学的实际和专科学生的特点出发,全面系统地论述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形成发展过程、科学体系、主要内容、历史地位、指导意义,科学准确地阐释了我们党在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作者简介

暂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专科试用本》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
二、邓小平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
三、邓小平对创立邓小平理论的历史性贡献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一、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一、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
二、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第二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第一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一、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二、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三、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四、“三个代表”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统一整体
第三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第四节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核心和本质
一、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
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
三、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第三章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第一节 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一、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
二、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
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的全过程
四、党的思想路线在实践中的丰富和发展
第二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
一、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内在统一
二、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是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 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
一、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二、与时俱进是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
三、努力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第四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二、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科学内涵
三、社会主义本质论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二、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三、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第一节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一、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是邓小平理论立论的基础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发展及其意义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涵义、基本特征主要矛盾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
第二节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一、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
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内容
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第三节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一、中国共产党是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
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提出及其问题
三、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提出的意义
第四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
第六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第一节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目标和步骤
一、正确选择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性
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特点和意义
第二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一、对外开放是生产社会化发展的要求
二、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三、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
四、我国对外开放的新阶段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
一、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二、巩固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
三、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四、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五、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二节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一、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二、民主政治建设的紧迫性和长期性
三、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四、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第三节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
三、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第四节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一、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
第九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相互关系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四、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基本内容
一、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指导方针
一、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二、要坚持“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
第四节 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和意义
二、人的全面发展与经济文化发展的关系
三、人的全面发展是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
第十章 “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第一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与发展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与发展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客观依据
三、“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四、“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意义
第二节 “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一、香港、澳门胜利回归祖国
二、香港、澳门回归后落实“一国两制”的实践
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重大意义
第三节 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完全统一
一、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二、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三、全面发展两岸关系,尽早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完全统一
第十一章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第一节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一、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代世界的主题
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
第二节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一、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
二、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三、应对冷战后新形势的外交战略方针
第三节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一、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是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障碍
二、反对霸权主义和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三、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
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一、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的基本力量
二、加强各族人民的团结与合作
三、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由它的性质决定的
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党的领导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
四、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核心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五、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第三节 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一、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要性
二、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体要求和目标
三、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
四、努力完成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六项任务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