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精选临床最常用的药物,以《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所载性味、功能、特殊药物的使用、炮制、鉴别等项,用最简明和便于记忆的形式进行编写,例如本书对苍耳子的记叙采用了歌诀的形式:菊科苍耳之果实,味辛苦湿祛风湿。避其小毒宜清炒,风疹瘙痒通鼻窍。简明两语即交待的一清二楚,使读者读后有过目不忘的感觉。如果说中药的主要应用形式是方剂,则有药需有方,有方而必有药。于是在每味药的正文篇末均自然衔接方剂一至二首,如“果实入药味辛温,燥湿温中寒湿透,除痰截疟草果饮,青紫白甘良芑问。“并不相重复,克服了以往书籍一个成方多药项下转录示例的不足,目的是增加方剂的内涵,使学者在制方应用时领悟前贤的辩证思想和用药特点,并从中得到启迪,以更好的继承和创新。为使读后印象更深、效果更佳,歌诀后加注解,以相互参照。不可否认,有的基层中医临床工作者,虽积累了一些经验,却对某些常用的药的药用部位知之甚少。为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也予细笔重描。如冰片项下:“树脂加工合成品,龙脑梅片多名论。临床使用需明鉴,乙醇不溶明矾掺”;马钱子为大毒品,使用时应注意,“马钱科的马钱种苦温大毒士的宁,不能久服和生用,炮制方法铭心中,砂烫鼓起呈深棕,丸散剂量须记清”等等。有些药物的性味功能基本相同,为便于临床区别应用,在文中也予“画龙点睛”,如“三棱莪术功类同,莪术理气优三棱,三棱化瘀为先锋,”阅后印象极为深刻。如此共收载临床常用药物400种左右,方剂约400首。本书篇运用顺口溜的形式,但又不失七字诗句的文学韵味,并参照了《中国药典》的性味、功能、剂量等有关规定,本着用字准确、表达贴切,符合临床用药经验的指导思想,使本书成为汇中药性能与方剂于一体的实用读物。本书可供广大中医药院校长、中医临床工作者及其他人员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