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想,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结婚,结婚不愿意要孩子,结婚前要财产公证,明确表示不愿意和长辈住在一起。对于他们,家族能否兴旺发达根本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他们更多的追求是自身的独立自主和个性发展,以及未来的发展空间和兴趣所在。所以说,在人生的长途跋涉中,每个人的发展方向都不会一样,也不应该一样。即使朝着同一方向发展,古今中外也不乏太多的后来居上者。关键是要从小打好基础、强化素质,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着重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相反,如果只把目光盯在孩子某次考试的分数高低、排名上,甚至总是在“历史问题”上纠缠不休,就未免太近视了。起跑慢了半拍,或者中途摔了一跤,对于他们,难道不应该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喝彩,高喊一声“加油”吗!输在起跑线上,并不表明从此一蹶不振,否则比赛规则就要修改了::甭看谁先到达终点,只看谁先离开起点!再说了,人生长跑中又有几个不是重在参与的角色呢?综上所述,家庭和学校如果真是为了孩子好,就应该有这样的胸襟和素质: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无心插柳;少一些揠苗助长,多一些因势利导;少一些强人所难,多一些将心比心……果真如此,大家都会活得更开心、更成功。本书前言本书通过大量实例,深入剖析了在错误的成才标准及其指导思想下,家长、教师以及学生自己各种错误的成才观念和做法。警示大家,智力超常的人只有千分之三,并非所有人望子成龙都能如愿以偿。成才标准没有数学模型。如果一定要说有,就必须同时承认,这种标准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家庭和学校都应当顺应时代潮流,以发展的、辩证的、唯物主义的眼光看待这种“标准”,以正确引导子女成才。特色及评论文章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