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差不多都知道《孙子兵法》这个名字,它的许多军事格言大家都能背、也能随口说出来,什么“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避实而击虚”等等等等。最为厉害的是,我们甚至把《三十六计》与《孙子兵法》也等同起来,一些阴损的招数好像都出自《孙子兵法》,什么“瞒天过海,借刀杀人”、“三十六计走为上”、“上屋抽梯”、“美人计’’等等等等,好像都是从《孙子兵法》那里出来的。这说明一个什么情况呢?是说明《孙子兵法》的名头特别大,把中国所有的计谋都往它的名下归。但是我得告诉大家,这个认识是不全面的,也是模糊的。《孙子兵法》是讲诡道,“兵者,诡道也”,但是它远远没有这么简单。假如我们把《孙子兵法》跟《三十六计》完全等同起来的话,那么就会给大家一个什么印象呢?《孙子兵法》无非是些小人的伎俩,而不是君子的哲学,这表面上是推崇《孙子兵法》,实际上是降低了《孙子兵法》,降低了《孙子兵法》的价值。那么,《孙子兵法》作为一个兵法,它是一个非常全面完整的体系。《孙子兵法》它的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从哲理的层面,用哲学理性精神,来观察战争现象,探讨和揭示战争的一般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战争的具体方法。这个书篇幅不大,只有五千九百多个字,它自己本身有个逻辑体系,全书十三篇,多一篇少一篇都是不行的。它是经过严格学术剪裁的一种东西。你看它第一篇是《计篇》,打仗之前要算,那么《计》就放在第一篇;第二篇是《作战篇》,这个作战不是现在的作战,而是准备战争,你看算好了他就要准备了。当然准备充分的时候,它要谋,要谋攻,后面你看它《形篇》、《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都是讲一些具体的作战的要领,那么再后面它又是讲地形、行军、火攻等等,一些具体的战术问题,就更细化了。到最后一篇是用间,因为孙子兵法特别重视“知彼知已”,用间,用间谍么,要了解情况,掌握情报,又围了个圆圈,又转回来了。中国的文化就是个大圆圈,老是在循环,但是每次循环都是否定之否定,是更高一个层次的发展和升华,《孙子兵法》本身它有个内在的逻辑体系。我们今天按现代军事学的体系来分析的话,《孙子兵法》至少包含四个层次:第一个是它的战争观念。一个军事家,一个军事思想家,他首先对战争要有一个基本的态度,是肯定战争,还是否定战争,战争与政治的关系怎么样,战争与民心向背的情况又怎么样,与胜负又有什么关系,战争要不要区别性质,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它必须要有个基本的看法。孙子的战争观,最主要的核心,就是“慎战”,谨慎地对待战争。他既不否定战争,因为在当时那个时候,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历史现象,国家要统一嘛,还得打仗才能完成统一,所以他不否定战争;但是他又反对穷兵黩武,反对把战争看成是最好的包医百病的良方,这是孙子对战争的一个基本的态度。这是他的战争观,简单地说就是慎战思想。第二个层次是他的战略思想。第一个他是推崇“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就是说追求万全,追求以最小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第;个他的战略思想里面非常突出的,是提倡先发制人,他认为,打仗不能被动挨打,必须自己主动进攻;第三个他认为战争应该速战速决,要进攻进攻再进攻,以最短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战果,实现战争的目标。这是他的战略思想的一个基本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