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新篇章胡培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份祖传的光辉遗产。由马克思、恩格斯创建以后,经由前苏联列宁、斯大林和我国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伟大马克思主义者在实践中的继承和发展,今天显得更加丰富、生动和更加具有生命力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付诸实践之前,全靠自身所代表的阶级利益和所揭示规律的普遍真理得到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者的信仰而存在。其付诸实践在社会主义国家应用时,就还得加靠实践的伟大成功而存在了。也就是说,倘若社会主义实践没有取得伟大的成功,或没有取得不断的伟大成功,就不仅会缩小其起作用的地盘,还会影响人们对它的信仰。而要在实践中不断取得伟大成功,就得重视实践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而不能拘泥于本本中的某个结论。毛泽东思想的生命力就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生命力也就在于一切从中国国情和世界经济潮流出发,来建设实实在在的而不是幻想的社会主义。这便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能在波折中长盛不衰之道理所在。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理论方面,最大的困感莫过于商品生产问题。按照前人的理论,社会主义绝对没有商品生产。可实际生活每天都在呼唤商品生产。因而这个理论与实践长期冲突,不是你进我退,就是我进你退,统一不起来。改革以后,使两者统一起来,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这是决定性的突破。有了这个突破,就会有随后的其它突破。因为确认商品经济在社会主义中的合法存在,实际上离承认市场经济的距离就不远了。1992年邓小平在南巡时正式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立即得到全国普遍的强烈响应,就不是偶然的事件。可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究竟如何搞?这是个跨世纪的大课题,需要理论工作者去努力探讨。按照中央的部置,在本世纪末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然后再用二三十年的时间使其更加完善与定型。这一过程的完成,需要益加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先导、为根据。经济理论工作者处在这样的转折时期,任重而道远,理应恪守职责,作出尽可能大的贡献。经济要繁荣,先要理论繁荣。现在理论界空前活跃,诸子百家不断推出许多新的研究成果,形成了出大理论的学术背景。对同行的这种努力精神,我是很敬重的。陈甬军博士是一位以市场理论研究见长的中青年学者。这本《社会主义市场通论》,是他继《中国地区间市场封锁问题研究》之后的又一力作。他写这本书十分刻苦,昼夜兼程,寒暑不辍,犹如杜鹃啼血,字字句句都是倾心之作。全书从理论回顾,检阅从古典到当代已有理论的成就和问题出发,展开了对主题——市场经济和市场流通——的论述,系统地阐发了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的一系列重要理论与实际问题。全书在结构上以市场与社会主义基本关系、市场模型、市场机制、市场流通、市场体系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等几个重要方面为主干,立足于中国国情,形成了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社会主义市场理论体系和研究框架。在内容上博采众长,刻意创新,特别是在公有制市场理论模型、社会主义市场机制作用的特点、社会主义经济从计划到市场过渡时期中改革与发展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流通的地位和作用、流通改革与发展的目标、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培育和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颇有新意的独特见解。同时在体例上也不同于他家,把市场经济与市场流通“打通”来论述,使市场机制与市场运行溶为一体,并且发挥了作者熟悉实际经济情况的特长,加大了对实际操作的可行性研究。这些方面都使本书显示出自己的鲜明特色和独特价值,不失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发展中的一个新篇章。人民出版社也不愧为大家风范,及时组织和出版了这部著作,使广大读者能够开卷有益,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做了一件十分有益的工作。我想,经济理论工作者要是经常能够遇到这样的“知音”,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肯定会迎来新的更大繁荣。特为序。1995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