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经济管理自我实现/励志求职/面试历史上的孔子形象:政治与文化语境下的孔子和儒学

历史上的孔子形象:政治与文化语境下的孔子和儒学

历史上的孔子形象:政治与文化语境下的孔子和儒学

定 价:¥30.00

作 者: 林存光著
出版社: 齐鲁书社
丛编项:
标 签: 中国哲学

ISBN: 9787533313203 出版时间: 2004-03-01 包装: 平装
开本: 21cm 页数: 463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是由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林存光副教授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该项成果是一部系统研究和论述历史上的孔子形象演进变化历程的著作。在对相关文献进行资料性收集与系统梳理的基础上,作者对从先秦到20世纪孔子形象的变迁历程、对历代人们心目中的孔子形象作了深入细致的考察、分析与论述,这是一项在系统性方面具有开拓性意义的有关孔子形象问题的研究成果。总计约30余万字,共包括四大部分和一个结束语,第一部分:作者具体地考察了几种世人对孔子与孔学的典型的读解范式,它们分别是理性批判或知性分析的、文化决定论的、历史还原论的和人格主义的读解范式。第二部分:该部分对历史上的孔子形象从学者到偶像化的转换变迁历程作了具体的、历史的考察。第三部分:该部分对孔子与儒教的历史命运作了系统的论述与分析。第四部分:该部分对孔子与儒教的现代命运作了系统的论述与分析。作者最后就20世纪的中国人在对待孔子与孔学问题上的几种典型的态度类型作了归纳性的总结。依作者之见,除了尊孔与反孔或批孔之外,事实上还存在着这样几种态度类型,即弘扬孔子与孔学的态度,承认、肯定与表彰孔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历史地位的态度,对真假孔子区别对待的态度,把孔子当作过去的人物来对待的态度等。

作者简介

  林存光,1966年2月生,山东济宁人,哲学博士,现为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先后在山东师范大学、南开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先秦诸子学、中国儒学史、中国政治思想史和政治文化传统等方面的研究。主要著作有:《旷世大儒:孔子》(合著)、《儒教中国的形成:早期儒学与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耻:人之为人的底线》、《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合著)等。在《中国哲学》、《中国文化研究》、《新华文摘》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导论
一、“看”的方式
二、更进一步的思考
三、走向人文时代
1.文化转型:一个时代性的课题
2.孔子对时代课题的回应
第二部分 孔子:从学者到偶像
一、夫子自述
1.“述而不作”:一个诚实的学者
2.旷野呼告:一个失意的政治家
3.“学者为已”:孔门“道问学”的道德含义
二、夫子行状:东西南北之人
1.昙花一现的喜色
2.孔子贤者:双向选择的结果
3.君子之学的固有义
4.孔门:一个亚文化群体
5.老子:孔子的第一个真正论敌
三、战国诸子多维视野中的孔子
1.繁饰礼乐而崇尚无用的孔某
2.明乎礼义而陋于知人心的君子
3.既仁且知而通体德慧的圣人
4.已逝而谬种流传的贤人
5.小结
四、一个历史性的反题
五、孔子的偶像化
1.通于时变世务:儒家精英人物政治态度的自我调适
2.董仲舒的“推明孔氏”
3.司马迁心目中的“至圣”
4.汉武帝“表章《六经》”政策的出台
5.纬书中的孔子神话
6.汉儒学术思潮的转向与王莽的空言慕古
7.孔子崇拜的制度化
8.孔子形象的延续与再生
9.小结
第三部分 孔子与儒教的历史命运
一、先秦秦汉时期的政治文化演进
二、文化的世俗化与孔子的政治命运
三、孔子学说何以适应秦汉以来的社会
四、儒教演生的逻辑与特点
1.以孔子为至
……
五、圣人之道与帝王之势
六、中国社会历史命运的大变化
七、异端之声
第四部分 孔子与儒教的现代命运
一、引言
二、孔子形象的裂变
三、孔子与儒教在现代中国的命运转折
结束语:在尊孔与批孔之间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