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伯俊,男,1946年4月生于重庆,原籍安徽庐江。1970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外文系。1980年参加经国务院批准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招收研究人员考试,以四川省文学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到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从事古典文学研究。历任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哲学文化研究所所长、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现任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兼职教授、西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兼任中国《三国演义》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俗文学学会理事、四川三国文化研究所所长。系四川省学术带头人。长期研究明清文学,主攻明清小说,著有《三国演义辞典》、《三国演义新探》、《三国漫谈》等专著,并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短评、札记、随笔等190余篇。其中,《三国演义辞典》在日本出版日文版,在韩国出版韩文版;《三国漫谈》亦在韩国出版韩文版;《三国漫话》在台湾出版繁体字版;几种《三国》整理本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评价,被誉为“沈本《三国演义》”,“《三国演义》版本史上的新里程碑”,“代表了新时期《三国演义》版本整理的最高水平”。主要科研成果有:(一)专著、专书1.《西游记》缩写本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86年7月第1版;2.《中国古典小说新论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11月第1版;3.《三国演义辞典》(与谭良啸合著)巴蜀书社1989年6月第1版,1993年12月增订版,日本潮出版社1996年7月出版日文版,韩国汎友社1999年12月出版韩文版;4.《校理本三国演义》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2月第1版,1995年2月第5次印刷;5.毛本《三国演义》整理本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8月第1版;6.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整理本花山文艺出版社1993年5月第1版,1998年10月第2版;7.《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整理本巴蜀书社1993年11月第1版;8.《三国漫谈》巴蜀书社1995年2月第1版;9.《三国演义》评点本山西古籍出版社1995年4月第1版;10.《三国演义》回评本(本人校注,丘振声回评)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5月第1版;11.《明清小说比较研究》(合著)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年10月第1版;12.《三国演义》新校本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2月第1版;13.《三国演义》整理本天地出版社1997年8月第1版;14.《罗贯中和〈三国演义〉》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15.《三国漫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16.校点《后水浒传》、《钱塘湖隐济颠禅师语录》、《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等明代小说。(二)编书1.《〈水浒〉研究论文集》中华书局1994年3月第1版;2.《〈三国演义〉艺术论》(与黄钧共同主编)待出。(三)参加《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明清小说鉴赏辞典》、《中国古代小说百科全书》、《中国古典小说大辞典》等十六部书的撰写,共撰稿约45万字。(四)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短评、札记、随笔等170余篇。曾获得一次全国古籍优秀图书奖,四次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全书以三国历史事件为线索,以文字叙述为纲目,国画艺术有形象载体,也图为参照、文、画、图紧密结合,完整而系统地介绍三国历史。中以说,这是一种新的尝试,填补了三国文化传播史上的一个空白。三国历史是一个整体,又是三个并列政权各自发展、互相斗争、彼此交叉的进程。为了适应这一基本特点,我们将全书分为《图说三国·曹魏》、《图说三国·刘蜀》、《图说三国·孙吴》三卷,分别表现涉及两方或三方的同一事件,则根据具体情况,在不同的卷次里予以详略不等、各有侧重的叙述。同时,为了便于读者了解历史的全貌,每一卷都附有《汉末三国大事年表》。读者阅读任何一卷时,随时可以查看《大事年表》,使分散、纷繁的事件条理分明,时序清晰,同时兼顾魏、蜀、吴三国,从而全面把握当时的天下大势。为了表现三国文化的绚丽多姿,除了采用图文对照这种生动、直观的表现形式之外,全书辅以白描故事插图、主要人物造像及介绍=事件发生地的照片与说明、穿插了部分人物脸谱,并在每幅地图中标注了重要旅游景点,一并展现三国人物足迹所至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因此,本书不仅是一套图文并茂的三国文化画卷,而且具有一定的旅游参考价值。这套《图说三国》,是跨学科领域专家密切合作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