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中国通史读史有感悟

读史有感悟

读史有感悟

定 价:¥30.00

作 者: 王志刚编著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中国

ISBN: 9787801207845 出版时间: 2004-03-01 包装: 平装
开本: 23cm 页数: 316 字数:  

内容简介

  读史有感悟,读史有学问。的确,要想真正读懂历史,又谈何容易,单是官方二十四史就够一个聪明的读书人读一辈子的,正所谓“一篇读罢头飞雪”。如果没有丰富的知识,没有沧桑的经历,没有宏大的气魄,即使对史书倒背如流,也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终究难有收获。读史的最终结果是能从中有所感悟、有所体会,将历史与自己的思想融为一体,才能真正的读懂历史。读史有一定的学问,不要被某些历史结论和历史现象蒙蔽,重新审视这些历史现象;要改变历史的某些传统的说法,对其有清醒的认识;要善于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当时的历史背景,从中总结出相应的规律,得出一定的结论;还要从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中走出来,在更高的层次上看待历史;要学会把读到的历史知识、智慧与自己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能够充分的运用。如果能够做到这些,虽不能说真正读懂历史了,也应算是会“感悟历史”了。

作者简介

暂缺《读史有感悟》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目录前言第一章 惨败加利波利 海军大臣被赶出内阁1914年6月 28日,萨拉热窝的一声枪响,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从此,全球六大洲的28个国家,卷入了这场空前的全球性战争。1914年8月 4日,英国正式对德国宣战,成为欧洲战场协约国的主要成员之一。1915年1月,在当时海军大臣温斯顿?丘吉尔的坚持下,英法联军第一次出兵土耳其西南的加利波利半岛,结果无功而返;当年4月 23 日,英法联军再次进攻这一要塞,但到当年12月 19日开始撤军时为止,英军伤亡人数达21.4万之众,而加利波利半岛之战依然未果。海军大臣丘吉尔也由此被赶出内阁。第二章 日德兰穷兵黩武 英海军徒有虚名1916年5月31 日,英德海军舰队在北海上进行了一次空前的日德兰大海战,双方参战战舰多达265艘,这是人类战争史上最大的一次海战。尽管英军舰队在数量上多于德军,但由于装备的落后和士兵实战素质的低下,经过近20个小时的较量之后,英军损失各类战舰20艘。虽然德军在此战中也损失惨重,但两败俱伤的结果使英海军上将杰利科交出了自己的权力。接替他的海军中将贝蒂不得不承认:“德国的战列巡洋舰中队的确比我们的优越。”英国素有“海上霸主”之称,但日德兰之战却使其威风扫地。第三章 希特勒横行欧洲 英军溃败敦刻尔克二战初开,希特勒以闪电战占领波兰,然后又连克丹麦、挪威,接着又杀向荷兰、比利时和法国,欧洲大陆一片火海。英国远征军渡海南征,以40万之众兵进欧罗巴。希特勒推行“大镰刀计划”,兵分三路,出奇兵越过阿登丛林。一路高歌猛进之际,40万英法联军却意外地被围于法国北部的三角地带敦刻尔克。丘吉尔发出总动员令,策划代号为“发电机计划”的救援大行动。英吉利海峡百舸争流,而敦刻尔克滩头却成为一片火海。尽管30多万英国远征军和其他盟军撤回了英国,但所有的武器辎重都送给了德军。敦刻尔克溃败不久,法国便全境沦陷。第四章 德军海上大封杀 英伦三岛四面楚歌法国贝当政府举起了白旗,英伦三岛兵临城下。希特勒摇起了橄榄枝,但英国政府的回答却是一个“不”字。丘吉尔的“发电机计划”拯救了敦刻尔克被围的40万英法大军,但成功的撤退并不是最后的胜利。希特勒开始实施他的“海狮计划”,但最后的结局却是胎死腹中。于是,一场海上大封杀由此开始,英军“皇家橡树号”折戟沉沙……邓尼茨的“狼群计划”频频得手,纳粹海军又重炮出击,浩瀚的大西洋成了英国人的死亡之海……第五章 德军空中出击 不列颠遍体鳞伤二战期间,希特勒为了威逼丘吉尔政府投降,除了在海上切断其运输线,三面包围之外,还在空中对英伦三岛进行毁灭性的大绞杀。从此英伦三岛火光冲天,硝烟弥漫,英军的空军基地、港口、码头、油库和雷达站顷刻之间化为灰烬。1940年9月 15日的夜袭,使英国首都伦敦变成一片火海,数以千计的平民在火海中呻吟。希特勒叫嚷要将敦“夷为平地”,德国空军司令戈林在电话里对妻子说:“伦敦在燃烧。”空袭,让大不列颠遍体鳞伤。第六章 克里特岛大鏖兵 英军逃亡地中海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初,英国军队接管了克里特岛的防务之后,丘吉尔要把它建成“第二个斯卡帕弗洛”,成为进攻中东和北非的兵站。1941年5月 20日,德军实施“水星计划”进攻克里特岛,调动500多架飞机和空降师、山地师在克里特岛空降着陆,兵分三路同守岛英军大决战。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第一次规模最大的“海空大战”。由于英军错误地估计德军主要是从海上进攻,结果失去了空中优势。经过11天的激战,英军不得不撤出该岛,伤亡人数1.5万多人,损失海军2000多人。英军残部逃亡地中海,克里特岛落入德军之手。第七章 克伦天险狼烟烽火 英意交兵尸骨遍地1941年1月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挺进非洲的北路英军肃清了埃及境内的意大利军队,按着兵进厄立特里亚,攻克意军的重要据点克鲁要塞。正当继续南进时,却在克伦山脉通阻,被意大利军队阻截在克伦天险之前。由于克伦山脉地形险要,意军防守严密,英军久攻不下,损失惨重,凡欲退出战斗。后来经过长达50多天的激战,英军付出了几千人的代价,终于攻克了克伦天险,但虽胜犹败。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重要的战役之一,但在战后英政府的颁勋授奖大会上,克伦战役的阵亡将士却榜上无名。克伦之战,由此鲜为人知。第八章 德军大漠肆虐 英“十字军”北非惨败北非一直是英国人的天下,但自从一个叫隆美尔的德国将军和他的非洲军团踏上非洲大陆起,这种局面不复存在了。随着德军的大打出手,地处地中海之滨的托卜鲁克要塞陷入德军包围之中。在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困难情况下,2.5万名英国守军在德军的炮口之下沮丧地举着双手走出要塞。隆美尔一举成名,希特勒授予了他梦寐以求的元帅军衔,英国人则送给他一个不太雅的绰号――“沙漠之狐”。第九章 英日港岛大交兵 港督府落下米字旗1941年12月 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美军基地得手后,拉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日本政府公开对美英宣战。12月8日,日军空袭香港,随即进军港岛,英日港岛之战刀光剑影。日军步步进逼,英军退守新界、九龙,香港岛兵临城下,成了一座孤城……经过18天的激战,英国守军终于举起了白旗,香港总督亲手向日军递交投降书。香港岛,从此变成了日军兵犯太平洋的据点。第十章 支那丛林大喋血 驻缅英军败走印度为了切断中国抗日战争的运输通道,封锁滇缅国际公路,英国政府与日军媾和。但是,由于太平洋战争的全面爆发,又使英国政府同中国结成同盟。日军的精锐部队第55师团挺进南亚,打得驻缅英军望风而逃。中国远征军杀出国门,遏制了日军疯狂的扩张。尤其是仁安羌一役,解救出被围困的7000英军,让远征军新38师威名大振,师长孙立人也被誉为“东方隆美尔”。但由于英军的不配合,远征军10万精兵从此归国无门,驻缅英军也因此败走印度。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