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教育/教材/教辅教育各级教育论港·澳·台民间文学

论港·澳·台民间文学

论港·澳·台民间文学

定 价:¥43.00

作 者: 谭达先(Tat-Sin Tam)著
出版社: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丛编项: 人参娃系列丛书 中国民间文化前沿论丛
标 签: 民间文学

ISBN: 9787207059475 出版时间: 2003-10-01 包装: 胶版纸
开本: 21cm 页数: 646 字数:  

内容简介

  谭达先博士,澳大利亚华裔中国民间文学理论家。出版了他的第四十本专著::《中国的解释性传说》。这一年,谭博士77岁高龄。这位著作等身,被国内同行誉为“国外中国民间文学专家第一号人物”的古稀老人,又一次按照惯例,在该书《后记》中提到了他早已仙逝的母亲,希冀把新书的出版,作为慰藉亡母的祭礼。老博士与母亲之间,有着怎样的亲情故事?谭达先博士是广西玉林人,1925年出生在玉林城郊的南江镇镇忠村。“母亲的一生:只有操劳,没有享受!只有希望,没有欢乐!”这是谭达先博士对母亲劳苦一生的喟叹。操劳,为的是养育儿女,支撑家庭。谭母陈业秋女士生于一个中产之家,不谙农事,18岁嫁入谭家,从此成了农家妇女,开垅、整田、除草、插秧、割稻、栽棉、点枣、车水、灌田……从对农活一无所知,变成了家中下田的主劳动力。家中的经济大权掌握在祖父手中,一家的农耕所得都交在祖父手中。然而,祖父是个酒徒,除了给全家买回少量的食物、盐油之外,余款便供他吃喝。他与酒肉朋友趁墟赶庙会,哪里有好酒好肉就往哪里凑,吃个痛快后就慷慨地付钱,可家中人添衣、治病、亲戚交往需要用度,他却置若罔闻,业秋女士开口索用必要的开支反遭讥骂。业秋女士只好白日下农田,晚上做女红挣点“私己钱”补贴家用。谭达先博士至今犹记自己11岁那年祖父酒后追打母亲的情景。“祖父太苛刻了!”小孩童也产生了这样的愤懑。母亲一怒之下提出分家,从此更操劳了,但一个小康之家也因此展现在村民的眼中。母亲日夜操劳,却满怀希望和憧憬::儿女成材便是母亲的希望。谭达先博士年少时先后在古定高小、省立玉林中学求学,他勤奋好学,成绩优异,成了母亲的最大希望。达先每次回家都想帮母亲一把,母亲却把他推进书房。1945年,达先完成高中学业暂未升学,在家温课时间长达一年之久。这段时间,达先之父进城当制鞋工人,家中农活全由母亲承担。母亲晒得更黑了,体力也远不如前。达先心中难过,执意要为母亲分担些家务。母亲坚决地说:“只要你早日考上大学,家中的事你不要管!”1946年,达先赴广州,以新生第二名的成绩考入国立中山大学中文系,获“全公费生“待遇。行前,母亲谆谆教导:“要有志气,对社会有所贡献,不要被那些对我家有偏见的人所轻视。”为什么会被人家轻视?谭达先博士至今也没弄明白。1998年11月,谭达先博士返回阔别51年的故土,受到乡人狮舞龙迎的隆重款待,然而远远却有一条汉子大骂一声:“地主仔!”谭博士尴尬的表情中,流露出更多的是迷惑。1951年土改进入第三阶段,开始划分阶级成份。父母的成?萦Ω檬侵信蛭嫉牡亍⒏弧⒎础⒒得裰胁⑽薷改傅拿郑两翊骞牡蛋缸柿希膊⑽匏鞘粲诘馗坏娜魏渭锹肌H欢悄辏保霸拢犯竿辉馍矸莶幻髡呦鳎凡渴苤厣耍踉丶液笮瓷硗觯纺副从比账娣蛳墒拧J鞘保反锵仁芾献骷曳肽顺谀感H沃蹋ぷ饕丫榷ǎ蛩惴迪缣绞痈改福叛侗呓患樱哟司嗽俜倒释恋哪钔贰?“要有志气,对社会有所贡献,不要被那些对我家有偏见的人所轻视。”母亲的话深藏在谭达先心头。1954年,谭达先晋升为讲师,至1959年,他已出版了5本民间文学著作。然而,正当谭达先满怀激情,希望有更大作为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他被批斗,手稿、笔记、书籍被抄没,被下放农村劳动……逆境并没有让谭达先忘记母亲“要有志气“的叮嘱,始终保持着学术研究的活力。1972年,他调回中山大学中文系,却没有上讲坛的机会,他冒着可能再度被扣上“反动学术权威”大帽的危险,拼命地搜集资料,写出了《中国民间文学理论丛书》共8册,在中国神话、寓言、童话、民间戏剧、动物故事、谜语、评话等方面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然而,在当时的条件下,他的研究成果无法发表。中国人民粉碎“四人帮”之后,国家的命运有了转机,谭达先的命运也改变了。1979年,谭达先的冤错案得到平反,恢复了一切待遇和权利。1980年,谭达先随子女定居香港,却陷入了又一种逆境::由于当时的港英当局对他的学历、教龄、著作不予承认,他不得不为稻粮谋,在香港当起了“黑教师”。1982年,谭达先的8册《中国民间文学理论丛书》在港出齐,这给他带来极高的声誉,他应邀出席了日本等地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为了获得在香港教书的“合法资格”,谭达先进入香港大学攻读学位,59岁获硕士学位,66岁获博士学位。1991年,谭达先博士随子女移居澳大利亚。按说,他该享受着天伦之乐,安度晚年了。然而,母亲的话总在耳际缭绕,他在各地大学讲学之余,挥笔更勤,学术成果如泉喷涌,台湾的学者誉之为“人人景仰的民间文学集大成者”。2003年10月,谭达先博士的第四十一、四十二部学术专著《论中国民间文学》、《论港澳台民间文学》同时出版,而他表示,为了“做些别人不能做的事”,宏扬中国民间文化,他必须笔耕不辍。旅居海外经年,谭达先博士数度返回祖国内地参加学术活动,却始终没有勇气返故乡一游。然而,对慈母的思念,又怎离得开“故乡“这一概念。1998年11月,谭博士应广西师范学院之邀,赴邕讲学,终于下决心返回了故乡。此时,距他离开故乡,?奔湟颜税敫鍪兰停」氏绲木薇洌拖缜酌嵌运娜惹楹妥鹬兀耐返囊貊惨簧ǘ狻!袄胂缢惨盐逡荒辏追⒀案共幻撸缓黾由教硇闵糯Υ恍绿臁!碧凡┦课舜畏迪缱髯牵闹卸怨氏缡拢蘼劬尴敢灰患切穑杉墓释燎榻崾侨绱酥?。的确,有哪一个海外游子,能割舍对故乡的眷恋之情!不久前,兼任着中国俗文学学会荣誉理事的谭达先博士在给故乡的二弟信中说,2004年他可能要赴北京参加学术活动,如能成行,必再游故乡。专著有四十种,主要有《中国民间文学理论丛书》、《中国民间文学知识丛书》、《民间文学与元杂剧》、《谭达先民间文学论文集》、《中国二千年民间故事史》、《中国的解释性传说》、《论中国民间文学》等。本书是作者一本近年的研究香港、澳门、台湾的民间文学论集。全书内容分为四部分:一、香港之部,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前,在市区和郊区,长期流传着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作品。二、澳门之部,1995年后,我每年常从澳洲回祖国访问,路经澳门时,常在这里小住一个时期,少则十来天,多则三个多月。三、台湾之啊,1980年2月我到香港后,看到各书店中有时出售些在中国内地看不到的台湾民间文学作品集和理论集,有有的还是民俗方面的,我常以高价购回。四、其他之部,这部分文章较繁杂,并不全是集中在某一方面,大多是介绍中文、中国艺术在澳洲传播的情况,其中有的片段,也介绍了民间文学或民俗的情况,有一篇还是评介澳洲民间文学专著的,因便于学习参考之用。

作者简介

  谭达先博士,澳大利亚华裔中国民间文学理论家。出版了他的第四十本专著——《中国的解释性传说》。这一年,谭博士77岁高龄。这位著作等身,被国内同行誉为“国外中国民间文学专家第一号人物”的古稀老人,又一次按照惯例,在该书《后记》中提到了他早已仙逝的母亲,希冀把新书的出版,作为慰藉亡母的祭礼。老博士与母亲之间,有着怎样的亲情故事?谭达先博士是广西玉林人,1925年出生在玉林城郊的南江镇镇忠村。“母亲的一生:只有操劳,没有享受!只有希望,没有欢乐!”这是谭达先博士对母亲劳苦一生的喟叹。操劳,为的是养育儿女,支撑家庭。谭母陈业秋女士生于一个中产之家,不谙农事,18岁嫁入谭家,从此成了农家妇女,开垅、整田、除草、插秧、割稻、栽棉、点枣、车水、灌田……从对农活一无所知,变成了家中下田的主劳动力。家中的经济大权掌握在祖父手中,一家的农耕所得都交在祖父手中。然而,祖父是个酒徒,除了给全家买回少量的食物、盐油之外,余款便供他吃喝。他与酒肉朋友趁墟赶庙会,哪里有好酒好肉就往哪里凑,吃个痛快后就慷慨地付钱,可家中人添衣、治病、亲戚交往需要用度,他却置若罔闻,业秋女士开口索用必要的开支反遭讥骂。业秋女士只好白日下农田,晚上做女红挣点“私己钱”补贴家用。谭达先博士至今犹记自己11岁那年祖父酒后追打母亲的情景。“祖父太苛刻了!”小孩童也产生了这样的愤懑。母亲一怒之下提出分家,从此更操劳了,但一个小康之家也因此展现在村民的眼中。母亲日夜操劳,却满怀希望和憧憬——儿女成材便是母亲的希望。谭达先博士年少时先后在古定高小、省立玉林中学求学,他勤奋好学,成绩优异,成了母亲的最大希望。达先每次回家都想帮母亲一把,母亲却把他推进书房。1945年,达先完成高中学业暂未升学,在家温课时间长达一年之久。这段时间,达先之父进城当制鞋工人,家中农活全由母亲承担。母亲晒得更黑了,体力也远不如前。达先心中难过,执意要为母亲分担些家务。母亲坚决地说:“只要你早日考上大学,家中的事你不要管!”1946年,达先赴广州,以新生第二名的成绩考入国立中山大学中文系,获“全公费生“待遇。行前,母亲谆谆教导:“要有志气,对社会有所贡献,不要被那些对我家有偏见的人所轻视。”为什么会被人家轻视?谭达先博士至今也没弄明白。1998年11月,谭达先博士返回阔别51年的故土,受到乡人狮舞龙迎的隆重款待,然而远远却有一条汉子大骂一声:“地主仔!”谭博士尴尬的表情中,流露出更多的是迷惑。1951年土改进入第三阶段,开始划分阶级成份。父母的成份应该是中农,因为公布的地、富、反、坏名榜中并无父母的名字,至今村公所的档案资料,也并无他们属于地富的任何记录。然而,是年10月,谭父突遭身份不明者袭击,头部受重伤,挣扎回家后旋即身亡,谭母悲痛欲绝,当日随夫仙逝。是时,谭达先受老作家冯乃超之邀在母校任助教,工作已经稳定,正打算返乡探视父母,闻讯悲愤交加,从此绝了再返故土的念头。“要有志气,对社会有所贡献,不要被那些对我家有偏见的人所轻视。”母亲的话深藏在谭达先心头。1954年,谭达先晋升为讲师,至1959年,他已出版了5本民间文学著作。然而,正当谭达先满怀激情,希望有更大作为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他被批斗,手稿、笔记、书籍被抄没,被下放农村劳动……逆境并没有让谭达先忘记母亲“要有志气“的叮嘱,始终保持着学术研究的活力。1972年,他调回中山大学中文系,却没有上讲坛的机会,他冒着可能再度被扣上“反动学术权威”大帽的危险,拼命地搜集资料,写出了《中国民间文学理论丛书》共8册,在中国神话、寓言、童话、民间戏剧、动物故事、谜语、评话等方面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然而,在当时的条件下,他的研究成果无法发表。中国人民粉碎“四人帮”之后,国家的命运有了转机,谭达先的命运也改变了。1979年,谭达先的冤错案得到平反,恢复了一切待遇和权利。1980年,谭达先随子女定居香港,却陷入了又一种逆境——由于当时的港英当局对他的学历、教龄、著作不予承认,他不得不为稻粮谋,在香港当起了“黑教师”。1982年,谭达先的8册《中国民间文学理论丛书》在港出齐,这给他带来极高的声誉,他应邀出席了日本等地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为了获得在香港教书的“合法资格”,谭达先进入香港大学攻读学位,59岁获硕士学位,66岁获博士学位。1991年,谭达先博士随子女移居澳大利亚。按说,他该享受着天伦之乐,安度晚年了。然而,母亲的话总在耳际缭绕,他在各地大学讲学之余,挥笔更勤,学术成果如泉喷涌,台湾的学者誉之为“人人景仰的民间文学集大成者”。2003年10月,谭达先博士的第四十一、四十二部学术专著《论中国民间文学》、《论港澳台民间文学》同时出版,而他表示,为了“做些别人不能做的事”,宏扬中国民间文化,他必须笔耕不辍。旅居海外经年,谭达先博士数度返回祖国内地参加学术活动,却始终没有勇气返故乡一游。然而,对慈母的思念,又怎离得开“故乡“这一概念。1998年11月,谭博士应广西师范学院之邀,赴邕讲学,终于下决心返回了故乡。此时,距他离开故乡,时间已整整过了半个世纪!故乡的巨变,政府和乡亲们对他的热情和尊重,将他心头的阴霾一扫而光。“离乡瞬已五一年,白发寻根夜不眠;忽见河山添秀色,惊闻处处换新天。”谭博士为此次返乡作专记,文中对故乡事,无论巨细一一记叙,可见他的故土情结是如此之深。的确,有哪一个海外游子,能割舍对故乡的眷恋之情!不久前,兼任着中国俗文学学会荣誉理事的谭达先博士在给故乡的二弟信中说,2004年他可能要赴北京参加学术活动,如能成行,必再游故乡。专著有四十种,主要有《中国民间文学理论丛书》、《中国民间文学知识丛书》、《民间文学与元杂剧》、《谭达先民间文学论文集》、《中国二千年民间故事史》、《中国的解释性传说》、《论中国民间文学》等。

图书目录

自序
香港之部
 第一章 歌谣研究
  一 香港民歌简说
  二 香港《采茶山歌》的成就
  三 香港民歌格律初探
  四 香港新界民间哭嫁歌
  五 香港新界民间器丧歌简说
  六 香港新界哭丧歌释译
  七 疍歌述略
  八 内容丰富、艺术多姿的香港民间童谣
  九 近代流传到美国的香港亡佚歌谣
  十 香港西贡山歌艺术初探
  附:读《西贡山歌选》
  十一 香港中秋山歌大会目击记
  附:1810年前赞美巡抚平定香港海盗歌谣简析
 第二章 谚语研究
  香港谚语艺术初探及其来源考略
   一、内容的社会性
   二、题材的生活性
   三、语言的描写性
   四、掌故的地方性
 第三章 曲艺说唱、俗文学研究
  一、20世纪香港俗文学研究
  二、广东木鱼书的流传与远播
 第四章 民间故事研究
  一、古代民间故事残片
  二、优秀民间故事丰富多采
   (一)传说
   (二)生活故事
   (三)笑话
   (四)动物故事
 第五章 报刊评论类
  ……
 第六章 资料类
澳门之部
台湾之部
其他之部
编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