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社会科学信息与知识传播李良荣自选集:新闻改革的探索

李良荣自选集:新闻改革的探索

李良荣自选集:新闻改革的探索

定 价:¥39.00

作 者: 李良荣著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新闻传播学名家自选本
标 签: 百科全书

ISBN: 9787309039610 出版时间: 2004-01-01 包装: 胶版纸
开本: 23cm 页数: 464页 字数:  

内容简介

  A01#B01#新闻传播学是人文社会科学众多门类中的一门新兴的学科。在中国,新闻学的研究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传播学的引起关注和广泛研究,也有近三十年的历史。由于新闻传播学者们的努力,中国的新闻传播学已经由被某些业界人士妄自菲薄的“无学”,变成了“显学”。在国家颁布的学科目录中,从无到有,由附属在中国语言文学之下的二级学科,变成了独立门户的一级学科。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多年,是中国新闻传播学迅猛发展的时期。新闻学理论、新闻史、新闻法治、新闻职业道德、广播电视和舆论监督的研究,全面铺开。新闻理论的研究也由纯党报理论的研究,扩展到一般新闻学理论的研究。传播学的研究,则外与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法学、经济学相渗透,内与新闻学相融合,也有了很大发展。传播学基本理论的研究、传播学批判学派的研究,以及传播舆论学、符号学的研究等,都受到人们的关注。新传媒的研究、媒介经济的研究,也开始成为热点。新闻传播学已经进入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相互交融、“多角度学术发展的阶段”。中国新闻传播学今天的繁荣发展,是几代学人筚路蓝缕辛勤耕耘的结果。从上个世纪初到现在,中国新闻传播学界薪火相承,代有传人,各领风骚若干年。他们当中的佼佼者,都堪称名家,都为中国新闻传播学的繁荣和发展作出过贡献。纳入这一系列“自选本”的作者们,则是改革开放以后涌现的新一代的中国新闻传播学的“名家”。他们大多来自高校或其他教学研究岗位,都是当代新闻传播学界某一个方面的领军人物,都是术业有专攻,腹笥丰硕,蜚声于时的新闻传播学界的佼佼者。和他们的前辈们比较起来,他们这一代的“名家”们具有以下的特点,即:(一)具有较深厚的人文理论根底;(二)具有较合理较全面的知识结构;(三)具备必要的学科前沿知识;(四)思想活跃,不刻舟求剑,不作茧自缚;(五)接受过改革开放的洗礼,接受过中西文化交融的浸润,具有较开阔的学术视野。他们是开拓创新的一代,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一代。让新闻传播学的“名家”们出“自选本”,这是一个很好的出版创意。首先,都出自“名家”。既是“名家”,就有了一定的质量上的保证,避免了在数量众多的新出的各类专著中,挑花了眼或挑走了眼。其次,都出自“自选”。既是“自选”,选出来的,必然是个人满意的自认为可以传世的精品。不会灾梨祸枣,不会误人子弟,也可以大大减少读者和学子们的经济负担。这对社会,对学术,对文化的发展,都将会是十分有益的。我祝贺这套《新闻传播学名家自选本》的问世,并相信它一定会受到海内外新闻传播学者和学子们的关注和欢迎。方汉奇2004年2月19日于北京宜园

作者简介

  李良荣,1946年1月生于浙江宁波。1968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1968年9月至1979年7月在江西省吉安地委宣传部工作,1979年9月考入复旦大学新闻系攻读硕士学位,1982年7月毕业后留校任教。1983年晋升为讲师,1986年晋升为副教授,1994年晋升为教授,1995年成为博士生导师。1986年至1992年曾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主管教学、科研。现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学位委员会主任,教育部新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并兼任浙江大学、暨南大学、华中理工大学、河北大学、郑州大学、广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十余所大学的兼职教授。1991年至1992年曾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当访问学者。主讲课程有:新闻学院本科生《新闻学概论》,研究生《西方新闻理论与实践》、《中国当代新闻理论研究》、《世界各国新闻学综论》等。研究方向:新闻理论、宣传学、当代世界新闻媒体。曾经主持和目前正在主持的有教育部三项重点科研项目,两项上海社科项目,并获得国家教育部和上海社会科学多次奖励,获“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先后出版9本著作和教材,在全国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新闻学概论》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从2001年3月以来二版8次发行量近6万册,被全国百余家大专院校采用,是采用面最广的一本新闻学教材。目前,担任全国第一套完整的“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核心课程系列教材”的总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全套16本),“新闻传媒评判”丛书的总主编(复旦大学出版,全套10本>,“西方新闻传播学经典文库”编委会主任(新华出版社,全套28本)。在25年的新闻传播学研究中,李良荣提出了不少富有开创性的理论主张。其中,20世纪80年代,把信息概念引入新闻学,90年代提出的中国传媒具有“双重属性”、对中国传媒业的“二级电视、三级报纸、四级广播”的总体构想等,都在业界、学界产生深远影响,并成为新闻界共识。但是,李良荣把最大的精力放在培养学生上。从2001年至2003年,他在本科生的无记名海选中连续三年被评为“最受学生尊敬的教师”。他先后指导过80余名硕士生、博士生,其中一部分学生已成为媒体领导、教学中坚和科研的后起之秀。

图书目录

序方汉奇
主编絮语童兵
前言
访谈录
李良荣:大师情怀
为中国媒体定位
关于中国新闻媒体的双轨制
—再论中国新闻媒体的双重性
传媒与社会
社会生态环境和中国新闻改革
为中国电视号脉
中国电视频道专业化的困惑和改革的思路
全球化与中国传媒
WTO背景下,中国新闻媒体正面临新一轮改革
预测与建言
21世纪前10年中国新闻媒介走向
求索与构想
关于中国新闻媒介总体格局的探讨
——二级电视、三级报纸、四级广播的构想
中国电视业改革的结构调整构想
展望与透析
垄断·自由竞争·垄断竞争
——关于当代中国新闻媒介集团化趋向
媒介与市场竞争
试析双重压力下党报面临的困难及其对策
地市级综合性日报发展刍议
媒介与经济转型
企业转型改制的新闻学意义
传媒经济发展的非经济因素
对现实的再关注
15年来新闻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试论当前我国新闻事业的双重性
传统与前沿
“五性一统”原则新探
新闻的指导性:最传统和最前沿的思想
浅谈新闻规律
新思路新视点
新闻学需要转向大众传播学
瞩望世界
当今世界的三大电视体系
西方新闻媒体变革20年
娱乐化本土化
——美国新闻传媒的两大潮流
新闻业务探真
关于当前新闻语言的几个问题
典型报道中若干问题的探索
论中国报纸的两种写作风格
反思与前瞻
从民主政治建设看新闻改革
党报要进行创造性的宣传
新时期党委机关报怎么办好?
探索与思考
实践呼唤理论理论需要更新
“信息热”和新闻改革
往事随想
逻辑的力量
——重读毛泽东同志对“白皮书”的批判兼论“大批判笔法”
从“原始失实”到“官方谣言”
——旧中国资产阶级报刊真实性问题的历史考察
读报随笔
附录一
注重稳定力求发展
——《1993中国发展报告》结论
深化改革协调发展
——(1994中国发展报告》结论
统筹全局综合发展
——(1995中国发展报告》结论
稳中求过深化改革
——《1996中国发展报告》结论
附录二
2001年中国新闻学研究的回顾
2002年中国传播学研究的回顾
附录三
我的学术领路人
——长忆我的恩师王中
附录四
研究生阅读推荐书目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