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刑法中小学生被害人研究:带犯罪发展论

中小学生被害人研究:带犯罪发展论

中小学生被害人研究:带犯罪发展论

定 价:¥38.00

作 者: 王大伟著
出版社: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刑事法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810874816 出版时间: 2003-01-01 包装: 简裝本
开本: 21cm 页数: 341 字数:  

内容简介

  中 文 摘 要1.本议政提出一个研究的崭新领域:中小学生被害人研究。这是教育领域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它既是学校、家长与社会关注的焦点,又是学校教育研究的盲区,理论的处女地。教育学应对其传统的功能进行反思,准确地把握定位,从教育与社会、治安、生活等侧面,为中小学生创造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与提供自我保护的技能。2.本文以整体分析理论、成因条件理论、预防控制理论三朋理论为写作的理论起点。整体分析理论以被害人太极论为核心,以中小学生被害人理论研究模式为写作的理论框架。中华文明的精髓是和谐,它具体体现在古代哲学的太极论理论中。阴与阳提示宇宙间运动的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运动包容、渗透转化。在中小学生被害人研究中,无数矛盾交织:罪与非罪、被害人与加害人、打击与防范。无数运动转化:被害人与加害人的角色转化、常规文化与犯罪亚文化的渗透交融。以运动和谐的理念观察这些矛盾与运动,变化规律一目了然。被害人太极论是本文的理论总支点。3.中学生被害人理论研究模式是写作的理论框架,这一理论模式由有以下五个要素构成:(1)犯罪侵害的被害方;(2)犯罪侵害的行为。(3)犯罪侵害的加害方;(4)犯罪侵害的规律;(5)犯罪侵害的预防。了解犯罪侵害的规律,建立犯罪侵害的预防与救助体系,需要社会、学校、家长、学生共同参与。而学生积极参与、自助自救尤为重要。4.犯罪成因的层级理论(犯罪八卦论)。青少年犯罪成因层级理论模式把各种犯罪成因系统化、体系化、层级化,使各种理论在成因体系中占有归属层级。层级模式体系由两个子系统构成,即社会震荡与个人失衡。社会震荡包括三个层次,即社会震荡源导致社会平衡的破坏(平衡与失衡);社会生态(平衡与失衡);社会道德规范(平衡与失衡)。个人推移理论模式也包括三个层次,即个人小社会环境(平衡与失衡)。两个子系统,共有六个层次,共同构成层级模式。由于该模式受到中国感化哲学的启迪,又叫做犯罪八卦论。5.预防控制理论:宏观不易防理论与微观可防理论。宏观不易防理论:一个国家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会产生一定数量的犯罪,犯罪量是守恒的。发案高峰是社会震荡的结果,从宏观而言,防范工作不能改变政治经济的大背景,犯罪升降的宏观趋势就不可能根本改变。微观可防理论:个体学生、局部单位,可以通过控制易导致犯罪条件,控制与预防犯罪。从理论上讲,任何微观犯罪侵害都是可以控制和防范的。6.通过大样本的问卷调查,揭示中小学生被犯罪侵害的触目惊心的现状。近一半的学生遭受过别人的威胁、打骂等侵害,1/3的学生遭受过勒索钱财的侵害。但是绝大部分中小学生不敢告诉父母,这使得案件在校园内泛滥成灾,却又十分隐蔽。侵害规律呈现侵害的性别聚集,侵害的地域递增与侵害的家庭差异性。我国中小学生对犯罪侵害的反应令人担忧。在面对侵害时,大部分学生选择拼命反抗,大声呼救,这样极易激怒犯罪分子,令其突起杀心。中小学教师对有关法律知之甚少,仅有1%的教师知道《刑法》。7.关注校园内的犯罪人。警惕教师犯罪人,警惕教室、校园内的犯罪聚集性。警惕性和信任与熟悉成反比。教师犯罪呈现隐蔽性、长期性、中和性、恶劣性与广泛性的特征。法律知识的荒漠化、校园内犯罪情景的多元化、传统理念的合理化,是滋生教师犯罪的主要原因。青少年犯罪是申小学生被害的主要因素。人们通常认为犯罪人与被害人的角色是固定不变的,而本文认为,在大量的轻微违法犯罪行为中,申小学生被害人常常漂移到犯罪之中。8.防范模式。从被动他救技防模式到主动自救观念模式的转变。被动他救技防模式:传统观念认为警察是打击犯罪的主力军,中小学生在预防犯罪的过程申处于被动地位。中小学生在遭受侵害时不能自助自救,坐以待毙。过于相信技术防范,轻视观念预防。主动自救观念模式:新的观念认为,产生犯罪的根源在社会,遏制犯罪的主力军是公众。在预防中小学生被犯罪侵害中,学校和中小学生是预防犯罪的主力军。树立自助自救的观念,对传统的观念进行批判和反思,树立:"学会与陌生人说不"、"生命第一,财产第二"等崭新观念。9.中小学生在犯罪侵害面前的无能为力与错误反应,是由于缺乏对犯罪规律性的了解。学校教育应将犯罪的时间与空间规律,行之有效、具有可操作性的预防知识与技能纳人中小学课程。创立多种形式的宣传机制。宣传机制包括:免费宣传品与编写 《预防犯罪侵害的十万个为什么》;儿童护身符系列,包括预防犯罪侵害的玩具、警语系列与尖叫报警器等;电视、广播节目与中小学生维权网站;开展中小学生学校安全活动,包括校外安全活动与校内安全活动。建立中小学生被害救助机构,如性犯罪救助中心、离家出走学生之家;加强对申小学生被害人的法律救助与保护,制定 《末成年人犯罪被害保护法》;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进行修订,增加保护与救助中小学生被害人的内容。10.带犯罪发展论与犯罪免疫力。在现代社会中,犯罪存在的规模和数量是产生犯罪与遏制犯罪诸因素彼此作用、"形成动态恒定的结果。犯罪的产生、发展和运动有其自身规律性和法则。西方发达国家犯罪巴达800件/万人,没有回落的迹象。犯罪是由社会的政治经济大背景决定的,不依警察的意志为转移。尽管社会存在着犯罪,"但整个社会还要发展,不可能等消灭了犯罪再发展,只能带犯罪发展。中小学生不可能躲迸世外桃源,躲避犯罪侵害,而应直面犯罪。中小学生被犯罪侵害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对犯罪的免疫力。在可控条件下让中小学生适当了解一些校园暴力信息,对形成犯罪免疫力有一定的促迸作用。了解预防知识,掌握防范对策。就如同种牛痘一样,感染一点病毒,激活全身免疫力,树立主动自救与观念防范的意识。

作者简介

暂缺《中小学生被害人研究:带犯罪发展论》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引言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理论框架与网络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
  一、问题的提出
  二、理论框架与网络
 第二节 研究的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
  二、文献研究法
  三、理论分析法
  四、个案分析法
  五、比较研究法
第一章 犯罪侵害的被害方--中小学生被害人
 第一节 中小学生被害人的概念
  一、中小学生被害人概念框图
  二、刑法与犯罪
  三、中小学生
  四、被害人
  五、预防
 第二节 被害人理论研究
  一、被害人理论研究的"H结构"
  二、被害人、刑事被害人与犯罪被害人
  三、被害人概念分类标准 
  四、刑事被害人学与犯罪被害人学
  五、中国的被害人研究
  六、西方的被害人研究
 第三节 中小学生被害人研究
  一、西方儿童被害研究
  二、西方中小学生被害研究
  三、我国中小学生被害研究
 第四节 中小学生被害性
  一、被害性概念
  二、要素与关系
  三、被害性与可防性
第二章 犯罪侵害的行为与表现--犯罪侵害中小学生的调查
 第一节 犯罪行为
  一、概念
  二、犯罪行为的表现形式
 第二节 调查方法
  一、调查阶段
  二、中小学生基本情况调查的组织与实施
  三、中小学生基本情况问卷调查的抽样方法
 第三节 我国中小学生犯罪被害的现状
  一、"受到别人威胁、打骂"一题的发现
  二、"被别人勒索钱财"一题的发现
  三、“自己的东西被偷”一题的发现
 第四节 我国中小学生面对犯罪侵害的反应
  一、"面对勒索的反应"一题的发现
  二、"女生怎样保护自己"一题的发现
 第五节 防范知识来源的欠缺
  一、"安全防范知识主要来源"一题的发现
  二、教师对有关法律知之甚少
 第六节 侵害规律
  一、侵害的性别聚集
  二、侵害的地域递增 
  三、侵害的家庭差异
第三章 犯罪侵害的加害方一一校园内的犯罪人
 第一节 犯罪侵害的加害方
  一、概念
  二、加害方分析
 第二节 教师犯罪人
  一、对传统观念的反思
  二、警惕性公式
  三、教师犯罪人的特点
  四、教师犯罪侵害的主要类型
  五、教师犯罪的成因与对策
 第三节 青少年犯罪概念
  一、外国青少年犯罪概念
  二、我国青少年犯罪概念
 第四节 中国青少年犯罪的现状
  一、统计数字比较
  二、犯罪特点
 第五节 青少年犯罪成因
  一、四次犯罪高峰与青少年犯罪
  二、社会震荡理论
  三、青少年犯罪成因的层级论
 第六节 青少年犯罪的对策
  一、家庭对策
  二、学校对策
  三、社会对策
  四、就业对策
 第七节 青少年犯罪与中小学生犯罪被害的关系
  一、被害人与犯罪人的关系
  二、加害与被害的相互作用
  三、被害人与加害人的角色互换
  四、犯罪的免疫力
第四章 犯罪侵害的规律--犯罪时空分布与对策 
 第一节 预防侵害教育的欠缺
 第二节 犯罪的时空分布规律
  一、犯罪自然环境
  二、犯罪时间分布理论研究
  三、我国犯罪时间分布的特点
  四、犯罪空间分布理论研究
  五、侵害中小学生犯罪的时空分布
 第三节 主要犯罪与对策
  一、犯罪侵害对策模式
  二、主要犯罪类型
  三、性侵害类犯罪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类型)
  四、盗窃抢劫类财产犯罪 (侵犯财产罪类型)
  五、拐骗类犯罪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类型)
第五章 犯罪侵害的防范--预防与救助体系
 第一节 防范模式
  一、被动他救技防模式
  二、主动自救观念模式
  三、预防与救助体系的原则
 第二节 中小学生法制课
  一、新的挑战与新的要求
  二、我国中小学课程设置的欠缺
  三、开设相关法制课程的设想
 第三节 创立多种形式的宣传机制
  一、西方宣传的特点与启迪
  二、免费宣传品
  三、儿童护身符系列
  四、电视广播节目与中小学维权网站
 第四节 开展中小学学校安全活动
  一、学校安全活动
  二、校外安全活动
 第五节 法律救助与保护
  一、西方青少年的法律保护
  二、我国保护中小学生的立法分析
  三、制定与完善相关法律
 第六节 创立中小学生被害人救助机构
  一、西方中小学生被害人救助机构
  二、我国中小学生被害人救助机构
  三、被害人救助的理性思考
 结论 被害人太极论
  一、被害人太极图
  二、犯罪八卦理论
  三、罪与非罪的转化
  四、带犯罪发展论与犯罪免疫力
  五、儒教文化圈与低犯罪圈
观点回放
核心词索引
参考文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