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社会科学信息与知识传播传播的观念

传播的观念

传播的观念

定 价:¥39.80

作 者: 陈卫星著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百科全书

ISBN: 9787010041421 出版时间: 2004-0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21cm 页数: 480 字数:  

内容简介

  传播本来是为了建立主体和主体之间的关系,但传播活动经常需要采取一定的技术形式和表现手段,要受制于决定传播价值导向的传播制度,由此决定了传播现象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传播学要研究的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世界和一个被表现的世界之间的关系,其学术活动的目的是要通过理论来理解和把握象征符号和符号系统的生产、处理和效果,以便解释与这些生产、处理和效果相关联的现象。今天的人们生活在一个被传播媒介所包围的环境当中,传播媒介成为人们重新征服时空、占领市场和建构存在意识的工具,传播的社会表象更趋复杂。这就需要重新寻找一种认识框架来界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传播学作为一种研究传播行为和现象的分析方法或框架,其意义就在于跟社会实践的对话当中。作者1997年从巴黎学成回国后,一直致力于在“现代性”和“中国问题”这两大核心命题之下,把西方学理放在本土问题及其特殊现实语境中进行思考。在本书中,作者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所发生的现代化转型进行了传播学反思。作者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出发,认为传播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的扩张而开始形成的网络,传播手段不仅仅是生产力内部的范畴,同时也编织和构筑了生产关系,维持和加强了生产领域当中的一般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传播的问题只有在社会本身被引入了市场机制以后才是一个现实性的问题。正是改革开放所引导的中国社会现代化事业的推进深深改变了传播体制的表象,铭刻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就是一个传播网络的扩大化和多样化过程,而改革的社会实践的有效性要看是否能够在社会表象的层面上提供一种新的社会资源,并转化为社会进步的动力。

作者简介

  陈卫星教授是我国传播学界仅有的几位从国外拿到传播学博士学位的学者之一,毕业于法国司汤达大学传媒学院,曾任巴黎《欧中经贸》杂志主编。在法国这样的欧洲理论大国求学,他坦言“学得很苦”,但正是这种“苦”使他对源于西方的各种传播学理论了然于胸。作为本书的主体内容,全书重点介绍了传播学的三大基础学派:控制论学派、经验功能学派和结构主义符号学派。站在一种横断面的学术批评立场,作者指出,控制论学派看重人机交流的理性功能设计,经验功能学派出于既定的政治和经济目的考察对大众的劝说和暗示,结构主义符号学则探索符号:认识:权力之间的相互运作.

图书目录

导论
上篇 知识的逻辑
第一章 社会机器化的畅想
1.人有人的用处
2.事物的状态是信息的尺度
3.传播如何控制社会
4.信息是如何度量的
5.信息在传播中生成
6.系统是信息的身份
7.系统是一种关系结构
8.悖论后面的传播系统
第二章 事实是经验的囚徒
1.媒介化是大众化的同谋
2.传播是社会关系的整合
3.社会心态的传播透视
4.说服程序的设计规范
5.传播是线性的因果关系
6.说什么意味着不说什么
7.如何设置传播程序
8.主观导向的客观求证
9.社会表象的经验描述
第三章 被结构的符号神话
1.传播是社会的交换
2.现代传播从语言开始
3.能指与所指的循环
4.符号的表意建构
5.平凡化的世俗神话
6.意义是符号的阐释
7.塑造主体的意识形态
8.传播是权力的眼睛
9.结构的封闭和开放
中篇 话语的界面
第四章 媒介领域的地形图
1.传播关系与媒介逻辑
2.传播符号的修辞策略
3.新闻事件的传播态势
4.新闻报道的真实效果
5.新闻采编的流程分析
6.新闻信息的场面调度
第五章 技术与社会的变奏
1.机器世界的思维
2.数字化存在的指南
3.网络传播的爆炸
4.人文生态的计算
5.技术铭文的社会读解
第六章 社会想像的催化剂
1.文化工业的生产意义
2.媒介话语的自恋情结
3.想像的无意识力量
4.意识社会化的见证
下篇 社会的反思
第七章 传播系统的自反性
1.理性建构与符号悖论
2.传播系统的结构属性
3.公共舆论的制度空间
4.信息构成与象征秩序
5.社会现代性的传播观
6.意识形态的社会博弈
第八章 现代化的传播思路
1.唯物主义的传播史观
2.传播理性与社会制度
3.社会传播的阐释意向
4.社会主体的结构分化
5.社会转型的传播伦理
6.新经济制度的传播观
7.市场竞争的传播定位
8.传播空间与公共空间
9.传播动力的社会分配
后记
主要参考文献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