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史学与文化
试论魏晋南北朝隋唐时代的历史特质
——兼论本次讨论会的目的及其意义
汉译佛教词语的确立
——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化在东亚史上的意义探
内藤湖南之六朝隋唐贵族论的特征
——从清朝考据学说开去
史学:社会变迁的记录和解说
——略论魏晋至隋唐时期的史学与社会
贵族制社会中的血缘与地缘关系的历史特性
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与基层社会的视角
唐代的士大夫与禅
后门阀时代“江夏李氏”望贯的异变及其意义
从列传到传记
出土简帛中的哲学思想研究
从简、帛、通行本比较的角度论《老子》文本演变的观念、
过程和规律
郭店简《老子》校释剩稿
郭店简《缁衣》与睡虎地简《为吏之道》
人文探寻
关于中华民族复兴的文化信息
华人的全球意识:中西文化整合的反思
论中国古代的情感美学
走向社会化的科学认识论
从肖邦钢琴作品的速度与力度布局看其浪漫主义精神
儒学宗教性意蕴的界定与探析
宋金元时期中华民族统愿望的诗学表达
试论对联产生的社会成因及功能
经典反刍
《淮南鸿烈》与黄老思潮的终结
性的善恶与人的蕃衍
——《左传》对两性伦理的文化反思
形迹与言说
明清学术与文化
方以智的思想
——围绕“质测”与“通几”
《四库全书总目》考据方法探微
小说的学术化
——清中叶才学小说刍议
晚清谴责小说的叙述方式与社会批判功能
现代化进程研究
国门打开前夜中日“经世”内涵之比较
20世纪初民主宪政在近代学校中的尝试
论20世纪中国诗学的现代转型
语雷文字学
释“衍”、“侃”
汉语名状结构的历时考察
上古复数表示形式“(名/代)+等/属/侪/曹/辈”及相关问题
《故训汇纂》与多义词研究
——以“猥”为例
秦汉学术
卜辞中的五方及中国名号的起源
从周公晚年地位、周楚关系看“周公奔楚”的性质
论春秋时期楚人在淮河流域及江淮地区的发展
王充“命”论新议
学术述评
历史人类学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
20世纪戴震哲学思想研究述评(上)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同仁学行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