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份拓展了的调查报告,又是一部可读性很强的社会学专著。 本书描述的对象——南街村,以其独特的管理模式与发展路径实施着由乡村逐步走上工业化的过程,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成就。然而,唯其管理模式与发展路径的独特又往往给人们带来诸多困惑。于是,它既被许多媒体聚焦,又成为不同的人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与评论的热点。 本书作者历时六年,追踪着南街村发展的步子,细细地观察着南街村发生的事和人,真实地描述了南街村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变迁,从中,不仅可以让今天的人们通过这一个案领略20世纪后半期中国农村发展的真实图景,而且因其客观性、实证性与科学性,使其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后的农村有了认识与借鉴作用和社会学意义。 作者简介刘倩,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长期从事社会学和文学的研究。著有《崛起的文学新一代》、《丁克家庭》等作品。目录心有千千结(代序) 导论 本书的方法论 一 个人立场二 大题小做三 入场方式四 平常心与边缘人视角五 田野调查六 资料七 旁人的肩膀八 研究中的道德和道义九 个案选择的意义第一章 研究的村庄 一 中国中部的共产主义小社区二 社区背景和经济地理三 进村印象:标语口号、革命歌曲、毛泽东雕像、灿烂的夜晚四 村民记忆:解放前和公社时期五 新村与旧址:变化和建设中的南街村第二章 村庄里的人:人口与社会分层 一 人口二 身份概念之界定三 地缘与村籍四 社区身份与职业分化五 分配制度与人身依附第三章 艰难的选择 一 改革之风和南街村现实二 土地问题三 由分到合:抓阄和安民告示四 个体经营者的归顺:面子与舆论五 中部农民的集体主义情结第四章 农业 一 改革以前的农业二 农机队:从人情到市场三 养殖场:一对外来的大学生四 高科技园区:白脸汉第五章 工业 一 从农业内部长出的工业:玩泥蛋和玩面蛋二 第一桶金:指出卖磨、10万元贷款、5000万元债券、5000万元贷款、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三 第一次冲突:内力与外力作用下的合资企业四 胶印厂风波:妥协与磨合第六章 走向大市场 一 卖面粉和第一批业务员二 市场的网络三 第一笔外资:两个日本姐妹的故事四 南街村驻郑州办事处五 客商联谊会第七章 公益事业 一 学校二 幼儿园三 敬老院四 职工食堂五 医疗保健和计划生育六 环保队七 文工团八 希望戏曲学校第八章 教育与灌输:以革命的名义 一 大造革命舆论:“鲁迅语录”、和平广告公司、文化园二 村党委的喉舌:报社、广播站、广播电视台三 开会四 活动五 “三讲”活动教育动员大会六 “合理不合法”:打屁股、人力车队七 公有制大讨论八 永动机的梦想:包装全世界第九章 王宏斌:南街村的“班长” 一 故事里的王宏斌二 我所接触到的王宏斌三 文化人眼中的王宏斌四 作家笔下的王宏斌五 顾问办老领导谈王宏斌六 “班子“里的人谈王宏斌七 村民口中的王宏斌八 某邻村人谈王宏斌九 南街村和王宏斌第十章 干部和干部制度 一 “班长”的左膀右臂二 小“四人帮”三 紧张与闲散四 “回避制度”与“家属巡视队”五 干部的调动:“工作需要”六 干部的任免:“工作需要”七 “耿宏事件”:第一个敢“反挺”的人八 李合谦:“曾经”的南街村干部第十一章 职工 一 外来的荣誉村民二 外来的普通职工三 “回来的”本村村民四 本村人中的荣誉村民第十二章 南街村的女人 一 女人的“男性风格”二 惟一的女党委委员三 娶来的女村长四 广播站的姑娘们五 晒太阳的老婆婆六 不同时代的另一种命运第十三章 家庭 一 搬家:“班长”的法儿多二 户籍与房屋政策三 家庭结构变迁和分家的因素四 家庭个案五 十星级评比:福利统管,星级制约第十四章 婚姻 一 婚姻制度二 恋爱和结婚的申请书三 2000年的集体婚礼四 “光汉条都比咱那时寻得好”:“南街人讲的故事”中的故事五 女儿出嫁:户口问题六 传统父系制的婚姻第十五章 丧葬 一 治丧委员会二 桥头:1998年的一场葬礼三 “只差两三天”:最后一个土葬者和第一个火葬者四 2001年的一场葬礼五 南街村殡仪馆第十六章 南街村的社会结构变革 一 三大班子:“党政企”三位一体二 顾问办三 依附的群众组织四 驻南街村单位:保驾护航五 文化体制与公社体制比较六 南街体制与公社体制比较七 财权与政权:村庄社区内部关系的变革八 企业法人与谈判资格:村庄与外部社会关系的变革结语 基本观点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