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社会科学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编辑史

中国编辑史

中国编辑史

定 价:¥49.00

作 者: 姚福申著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编辑

ISBN: 9787309039191 出版时间: 2004-06-01 包装: 简裝本
开本: 23cm 页数: 578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为书刊编辑专业教材。资料丰富,表述深入浅出,简明扼要,对中国有关编辑方面的文史知识作了较为全面、系统的介绍。上编着重探讨编辑工作的起源、历代典籍体例的演进、著名编辑家的业绩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对古代编辑出版工作的影响;下编主要阐述自鸦片战争以来到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编辑出版活动,评述编辑业务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下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演变和发展,介绍为进步文化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近现代编辑家。作家简介姚福申,男,1936年生,浙江鄞县人。复旦大学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曾长期任教于新闻学院,退休后又担任《新闻大学》杂志主编六年,现为中国新闻史学会常务理事。撰写和主编的学术著作与工具书有《中国编辑史》、《学海泛舟二十年》、《新时期中国新闻传播评述》、《中国近代报刊名录》等。《中国编辑史》曾获吴玉章奖金新闻学优秀成果奖、1989——1990年上海市优秀图书二等奖。目录绪论有关编辑史若干问题的探讨上编古代部分第一章世界古代文明与中国编辑工作第一节文字的出现和上古文献的形成第二节泥版文献在编辑和传播上的局限性第三节埃及的纸草文献及其编辑水平第四节古印度与中国的书籍编辑工作第二章中国文献的出现和编辑的产生第一节我国文字和文献的起源第二节殷代甲骨文献的发现第三节殷代已有原始的档案编辑工作一、甲骨文献是有次序地叠放在档案库里二、有些文献已编次成册三、殷代还编有长篇历史文献第三章周代——书籍编订的草创阶段第一节龟册与简册第二节春秋以前的远古典籍第三节我国古文献的首次选辑和删订第四节孔子的编辑意图及其历史贡献一、打破了文化知识为贵族垄断的局面二、首创书籍的多种体裁三、使中国史学脱离神话的轨道四、有效地保存了中国古代的文史资料五、树立了中华一统的爱国主义思想第五节战国时期学术自由下的书籍新体例第六节《吕氏春秋》及其编辑特点第七节帛书的起源第四章中国古籍在秦世的两次浩劫第一节“书同文”与《仓颉篇》编慕第二节新闻传播手段的创新第三节秦始皇焚书的前因后果第四节“书亡于项羽”说第五章编辑业务的奠基时期——两汉第一节汉初流行的古籍形制第二节西汉前期的文化建设与征书、献书第三节刘向父子在编辑工作上的贡献第四节辞书编辑在汉代的产生和发展第五节通史、断代史的第一次编慕第六节今古文之争与编校工作的进展第七节石经的校定和纸的发明第八节科技书籍的编撰与书肆的出现第六章中国文化在魏晋南北朝时代的进展第一节图书四部分类法的出现第二节汲家书的发现和编次第三节郭璞与古籍编注工作第四节总集的产生和《文选》的编辑第六节早期佛经的翻译工作第七节科技图书编辑技术的进步第八节纸的应用推动了编辑工作的发展第七章隋唐——编慕活动的发皇时期第一节隋初征书与炀帝焚纬第二节隋唐时代大型类书的编辑第三节设馆修史制度的正式建立第四节佛经翻译和韵书编辑的发展第五节唐代的时政记和朝报第六节政书的创始和发展第七节本草和方书的编纂第八节唐代书籍的装裱与印刷术的发明第八章飞跃发展的五代两宋编辑出版事业第一节儒家经典的第一次雕印第二节北宋初期规模浩大的编纂活动第三节《资治通鉴》及其编撰特色第四节朝报、邸报和小报第五节宋代的官刻、家刻与坊刻……第九节宋代书籍版式、装帧和活字印刷第九章元明两代编辑与出版工作的进展第十章清代编纂工作及其经验教训下编近现代部分第一章鸦片战争前后的编译出版工作第二章维新运动与书刊编辑第三章辛亥革命前夜的编辑出版情况第四章民国初年的出版事来第五章“五四”前后的书刊编辑活动第六章中国工产党早期的出版工作第七章十年内战时期的编辑出版事业第八章抗日战争时期的出版界第九章解放前夕的编辑与出版活动第十章新中国编辑出版工作的起步阶段第十一章出版事业在曲折中前进第十二章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编辑出版工作后记主要参考书目索引

作者简介

暂缺《中国编辑史》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目 录
  
   绪论 有关编辑史若干问题的探讨
  
   上编 古代部分
  
   第一章 世界古代文明与中国编辑工作
  
   第一节 文字的出现和上古文献的形成
   第二节 泥版文献在编辑和传播上的局限性
   第三节 埃及的纸草文献及其编辑水平
   第四节 古印度与中国的书籍编辑工作
  
   第二章 中国文献的出现和编辑的产生
   第一节 我国文字和文献的起源
   第二节 殷代甲骨文献的发现
   第三节 殷代已有原始的档案编辑工作
   一、 甲骨文献是有次序地叠放在档案库里的
   二、 有些文献已编次成册
   三、 殷代还编有长篇历史文献
  
   第三章 周代———书籍编订的草创阶段
  
   第一节 龟册与简册
   第二节 春秋以前的远古典籍
   第三节 我国古文献的首次选辑和删订
   第四节 孔子的编辑意图及其历史贡献
   一、 打破了文化知识为贵族垄断的局面
   二、 首创书籍的多种体裁
   三、 使中国史学脱离神话的轨道
   四、 有效地保存了中国古代的文史资料
   五、 树立了中华一统的爱国主义思想
   第五节 战国时期学术自由下的书籍新体例
   第六节 《吕氏春秋》及其编辑特点
   第七节 帛书的起源
  
   第四章 中国古籍在秦世的两次浩劫
   第一节 “书同文”与《仓颉篇》编纂
   第二节 新闻传播手段的创新
   第三节 秦始皇焚书的前因后果
   第四节 “书亡于项羽”说
  
   第五章 编辑业务的奠基时期———两汉
  
   第一节 汉初流行的古籍形制
   一、 无书名,或无确定的书名
   二、 不分章节,或分章节而无章名,编次混乱
   三、 没有篇题,或篇题位置前后不一
   四、 编次前后不一,同一书有几种出入较大的本子
   五、 异体字、假借字、错别字很多
   六、 不著录作者姓名和文章的时代背景
   七、 多种彼此无关的书抄在一起
   第二节 西汉前期的文化建设与征书、献书
   第三节 刘向父子在编辑工作上的贡献
   一、 刘向、刘歆生平简介
   二、 校书编目的具体办法
   三、 刘向编书时的文字加工情况
   四、 《别录》与《七略》
   第四节 辞书编辑在汉代的产生和发展
   一、 《尔雅》,中国最早的辞书
   二、 扬雄和他的《方言》
   三、 许慎与《说文解字》
   第五节 通史、断代史的第一次编纂
   一、 司马迁和《史记》的编撰
   二、 《汉书》的编纂特色
   第六节 今古文之争与编校工作的进展
   第七节 石经的校定和纸的发明
   第八节 科技书籍的编撰与书肆的出现
  
   第六章 中国文化在魏晋南北朝时代的进展
   第一节 图书四部分类法的出现
   第二节 汲冢书的发现和编次
   第三节 郭璞与古籍编注工作
   第四节 总集的产生和《文选》的编辑
   第五节 韵书初创时期的编辑体例
   第六节 早期佛经的翻译工作
   第七节 科技图书编辑技术的进步
   一、 舆地学方面的杰出贡献
   二、 《齐民要术》的编纂与科技书的专门化
   第八节 纸的应用推动了编辑工作的发展
  
   第七章 隋唐———编纂活动的发皇时期
   第一节 隋初征书与炀帝焚纬
   第二节 隋唐时代大型类书的编辑
   第三节 设馆修史制度的正式建立
   第四节 佛经翻译和韵书编辑的发展
   第五节 唐代的时政记和朝报
   第六节 政书的创始和发展
   第七节 本草和方书的编纂
   第八节 唐代书籍的装 与印刷术的发明
  
   第八章 飞跃发展的五代两宋编辑出版事业
   第一节 儒家经典的第一次雕印
   第二节 北宋初期规模浩大的编纂活动
   一、 “类书之冠”的《太平御览》
   二、 《册府元龟》的纂辑
   三、 会要的编撰工作
   第三节 《资治通鉴》及其编撰特色
   第四节 朝报、邸报和小报
   第五节 宋代的官刻、家刻与坊刻
   第六节 《通鉴纪事本末》开创史书新体例
   第七节 南宋的职业编辑陈起父子
   第八节 南宋时期目录学的进展
   第九节 宋代书籍版式、装帧和活字印刷
  
   第九章 元明两代编辑与出版工作的进展
   第一节 元代书籍的编印概况
   第二节 马端临与《文献通考》
   第三节 我国最大的类书《永乐大典》的纂辑
   一、 编辑《永乐大典》缘起
   二、 《永乐大典》的编辑特色
   三、 《永乐大典》的散佚及其主编的结局
   第四节 西欧科技书籍的翻译
   第五节 地方志的编撰工作
   第六节 明人编撰的三部科技书籍
   一、 《本草纲目》与该书验方索引
   二、 17世纪的农业百科全书
   三、 宋应星与《天工开物》
   第八节 明代编辑出版工作的缺陷
  
   第十章 清代编纂工作及其经验教训
   第一节 清代考据学方面的成就
   第二节 章学诚及其编纂理论
   第三节 康熙时代政府组织的编辑活动
   第四节 现存最大的类书———《古今图书集成》
   第五节 关于《四库全书》的编辑
   第六节 书籍的抽毁和窜改
   第七节 清代的文字狱和禁书运动
  
   下编 近现代部分
  
   第一章 鸦片战争前后的编译出版工作
   第一节 出于“以夷制夷”策略的翻译活动
   第二节 西方殖民势力在中国出版界的渗透
   第三节 教会的编辑工作和宣传策略
   第四节 清朝政府的禁书和太平天国的删书
   第五节 石印和铅印书刊的相继兴起
  
   第二章 维新运动与书刊编辑
   第一节 洋务派进行的编译工作
   第二节 殖民主义者所介绍的“西学”
   第三节 甲午战争与政论文章首次结集
   第四节 维新派人士的编书和译书
   第五节 严复编译工作的理论与实践
   第六节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办报高潮
  
   第三章 辛亥革命前夜的编辑出版情况
   第一节 商务印书馆及其编译所的创立
   第二节 出版界在教科书编辑上的角逐
   第三节 革命刊物的出现和书刊形态的改良
   第四节 晚清自然科学的编译工作
   第五节 清代有关出版的律令与书业商会
  
   第四章 民国初年的出版事业
   第一节 中华书局的成立
   第二节 商务与中华在书刊编辑上的竞争
   第三节 若干有关新闻与出版的律令
   第四节 北洋政府时期书刊编辑的特色
   第五节 戏剧杂志与戏剧丛刊的编辑
  
   第五章 “五四”前后的书刊编辑活动
   第一节 《新青年》的诞生、发展及其社会影响
   第二节 雨后春笋般的新型书报杂志
   第三节 商务印书馆在新潮流冲击下的改革
   第四节 “五四”时期四大副刊的编辑
   第五节 “整理国故”与古籍索引的编纂
   第六节 “五四”运动对编辑出版事业的促进
  
   第六章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出版工作
   第一节 新青年丛书与新青年社丛书
   第二节 《共产党》月刊及其编辑意图的实施
   第三节 党的第一个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第四节 上海书店及其编辑特色
   第五节 长江书店———上海书店的继续
   第六节 《向导》与《中国青年》
  
   第七章 十年内战时期的编辑出版事业
   第一节 国统区的四大出版社
   第二节 地下出版物与伪装发行
   第三节 鲁迅主持的编辑出版工作
   第四节 邹韬奋与《生活》周刊
   第五节 国民党的书刊审查制度与“新生事件”
   第六节 张元济编校古籍的成绩
   第七节 十年内战时期的中小型出版社
   第八节 《世界文库》与《中国的一日》
   第九节 红色革命根据地的出版物
  
   第八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出版界
   第一节 抗战初期上海的编辑人协会
   第二节 “孤岛”时期的编译出版工作
   第三节 华美出版公司与时代出版社
   第四节 视死如归的爱国编辑
   第五节 沦陷区编辑工作者的应变对策
   第六节 全国出版中心的转移
   第七节 生活、读书、新知的编辑特色
   第八节 国统区编辑为出版自由而斗争
   第九节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编辑出版事业
  
   第九章 解放前夕的编辑与出版活动
   第一节 轰轰烈烈的拒检运动
   第二节 奄奄一息的旧中国出版业
   第三节 解放区编辑出版工作在胜利中前进
   第四节 编辑工作者在迎接解放的日子里
   一、 为革命前赴后继,勇往直前
   二、 长夜待旦,相濡以沫
   三、 为迎接解放而编辑出版的书籍
  
   第十章 新中国编辑出版工作的起步阶段
   第一节 建国初期出版界概况
   第二节 人民出版事业的整合与专业分工
   第三节 关于书刊查禁界限的审定
   第四节 全国统一编辑教科书的尝试
   第五节 编辑出版工作渐趋计划化规范化
  
   第十一章 出版事业在曲折中前进
   第一节 取得改造私营出版业的胜利
   第二节 对通俗读物编辑工作的反思
   第三节 计划出版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第四节 从贯彻“双百”方针到开展反右斗争
   第五节 1958年的出版工作大跃进
   第六节 稿酬标准变化及其政治背景
   第七节 “文革”时期的编辑出版界
  
   第十二章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编辑出版工作
   第一节 出版事业在“文革”后的腾飞
   第二节 新时期的重要编辑活动
   一、《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编辑出版
   二、《辞海》的多次修订
   三、《中国新文学大系》及其同类书籍的编纂
   四、年鉴与地方志的编纂工作
   五、其他重要出版活动及政策导向
   第三节 对编辑人员任职条件的设定
   第四节 人才断层与高校试办编辑专业
   第五节 中国编辑学的初步形成与发展
   第六节 改革开放与著作权法的制定
   第七节 市场经济下编辑工作的发展与困惑
   一、 迎合市场需要,导致一时色情读物泛滥
   二、 从协作出版到公开买卖书号
   三、 市场需求促使策划编辑应运而生
   四、 大部丛书与豪华装帧热的兴起
   第八节 编辑工作正步入网络时代
  
   后记
  
   主要参考书目
  
   索引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