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书刊编辑专业教材。资料丰富,表述深入浅出,简明扼要,对中国有关编辑方面的文史知识作了较为全面、系统的介绍。上编着重探讨编辑工作的起源、历代典籍体例的演进、著名编辑家的业绩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对古代编辑出版工作的影响;下编主要阐述自鸦片战争以来到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编辑出版活动,评述编辑业务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下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演变和发展,介绍为进步文化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近现代编辑家。作家简介姚福申,男,1936年生,浙江鄞县人。复旦大学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曾长期任教于新闻学院,退休后又担任《新闻大学》杂志主编六年,现为中国新闻史学会常务理事。撰写和主编的学术著作与工具书有《中国编辑史》、《学海泛舟二十年》、《新时期中国新闻传播评述》、《中国近代报刊名录》等。《中国编辑史》曾获吴玉章奖金新闻学优秀成果奖、1989——1990年上海市优秀图书二等奖。目录绪论有关编辑史若干问题的探讨上编古代部分第一章世界古代文明与中国编辑工作第一节文字的出现和上古文献的形成第二节泥版文献在编辑和传播上的局限性第三节埃及的纸草文献及其编辑水平第四节古印度与中国的书籍编辑工作第二章中国文献的出现和编辑的产生第一节我国文字和文献的起源第二节殷代甲骨文献的发现第三节殷代已有原始的档案编辑工作一、甲骨文献是有次序地叠放在档案库里二、有些文献已编次成册三、殷代还编有长篇历史文献第三章周代——书籍编订的草创阶段第一节龟册与简册第二节春秋以前的远古典籍第三节我国古文献的首次选辑和删订第四节孔子的编辑意图及其历史贡献一、打破了文化知识为贵族垄断的局面二、首创书籍的多种体裁三、使中国史学脱离神话的轨道四、有效地保存了中国古代的文史资料五、树立了中华一统的爱国主义思想第五节战国时期学术自由下的书籍新体例第六节《吕氏春秋》及其编辑特点第七节帛书的起源第四章中国古籍在秦世的两次浩劫第一节“书同文”与《仓颉篇》编慕第二节新闻传播手段的创新第三节秦始皇焚书的前因后果第四节“书亡于项羽”说第五章编辑业务的奠基时期——两汉第一节汉初流行的古籍形制第二节西汉前期的文化建设与征书、献书第三节刘向父子在编辑工作上的贡献第四节辞书编辑在汉代的产生和发展第五节通史、断代史的第一次编慕第六节今古文之争与编校工作的进展第七节石经的校定和纸的发明第八节科技书籍的编撰与书肆的出现第六章中国文化在魏晋南北朝时代的进展第一节图书四部分类法的出现第二节汲家书的发现和编次第三节郭璞与古籍编注工作第四节总集的产生和《文选》的编辑第六节早期佛经的翻译工作第七节科技图书编辑技术的进步第八节纸的应用推动了编辑工作的发展第七章隋唐——编慕活动的发皇时期第一节隋初征书与炀帝焚纬第二节隋唐时代大型类书的编辑第三节设馆修史制度的正式建立第四节佛经翻译和韵书编辑的发展第五节唐代的时政记和朝报第六节政书的创始和发展第七节本草和方书的编纂第八节唐代书籍的装裱与印刷术的发明第八章飞跃发展的五代两宋编辑出版事业第一节儒家经典的第一次雕印第二节北宋初期规模浩大的编纂活动第三节《资治通鉴》及其编撰特色第四节朝报、邸报和小报第五节宋代的官刻、家刻与坊刻……第九节宋代书籍版式、装帧和活字印刷第九章元明两代编辑与出版工作的进展第十章清代编纂工作及其经验教训下编近现代部分第一章鸦片战争前后的编译出版工作第二章维新运动与书刊编辑第三章辛亥革命前夜的编辑出版情况第四章民国初年的出版事来第五章“五四”前后的书刊编辑活动第六章中国工产党早期的出版工作第七章十年内战时期的编辑出版事业第八章抗日战争时期的出版界第九章解放前夕的编辑与出版活动第十章新中国编辑出版工作的起步阶段第十一章出版事业在曲折中前进第十二章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编辑出版工作后记主要参考书目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