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性传播疾病的诸多病种中,梅毒的流行范围十分广泛,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的危害也十分严重,在青霉素问世以前,梅毒曾是重要的致死、致残的疾病之一。医学史上曾将梅毒与结核、麻风并列为世界三大慢性传染病。对梅毒的防治与科研涉及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和社会医学的诸多领域。因此,梅毒病学理所当然成为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而控制梅毒的流行,对保障人民的身心健康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是医疗防疫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回顾我国梅毒流行史,解放前在城乡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梅毒都有不同程度的流行。建国后,经过积极防治,取得了控制乃至基本消灭梅毒的显著成果,受到世人瞩目。近年来,随着国内外人员交往日益频繁,旅游事业的迅速发展,流动人口急剧增多,再加上卖淫嫖娼现象的死灰复燃,致使性传播疾病又呈卷土重来之势,其中梅毒患者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且呈逐年增高的趋势。据全国性病。麻风病控制中心的统计,自1979年再次报道梅毒首例患者以后,梅毒病人数量逐渐增多。特别是1993年以来,全国许多地区梅毒发病率呈现大幅度上升。至1999年,全国梅毒发病数为肋406例,是1993年发病数的40倍,年均增长85%,而且先天梅毒以及心血管梅毒、神经梅毒患者也屡见不鲜,形势十分严峻。为了提高对梅毒预防与诊疗工作的水平和成效,龙振华教授会同北京大学积水潭医院的多名教授及有关专家编写了《梅毒病学》一书。龙振华教授长期从事皮肤性病科的临床与教学工作,对梅毒的诊疗与防治具有丰富的经验,并十分熟悉国内外在梅毒病学方面的新进展。1970年,他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工作期间,首次发现1例确诊为二期复发性梅毒疹患者(北京市在1960年已经消灭梅毒)。鉴于梅毒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涉及临床各个学科,龙振华教授邀请了多名临床与药物学专家分别撰写了相关篇章,使得本书内容全面、系统,而且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确实是一本可读性和实用性极强的参考书。我相信本书的出版对广大的性病防治人员和临床各科的医务人员在进行梅毒的诊疗与防治工作中会有很大的裨益,同时,对控制梅毒的流行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