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语言、笔致来说,有的地主固然不够圆熟,有待进一步推敲,但是相当简练、平抑和内敛,也比较文雅和机智,少有她这个年纪的某此“新新作家”的放纵、扭捏和矫情。以内容而言,她似乎不太在意一气呵成的故事链接,而十分注重刻划人特的感性、情绪以及来去无踪的心理机微。是的,她笔下的人物都很时尚,都生活在都市时尚之中,但时尚带给他(她)们的往往不是享受和欢乐,而是困窘和挣扎。很显然,作者本人是城市的一员,她的主人公亦是城市中孤独的芸芸众生。对于这些在浮华城市中彼此隔离而又貌似幸福的人们的身份和境况,作者既有期待、肯定和同情,又不断发掘其骨子里的脆弱、凄惶和悲凉。他(她)们不断追求“高峰体验”,却又不知何谓“高峰体验”。追求当中,本身竟至失去了记忆,失去了话语,甚至不知道失去了什么,质询自己“到底靠什么来标明自己的存在呢?”(《失语症》)这种荒谬性造成了巨大的焦虑感、孤独感和失落感,“许多事情在脑子里如同一百多只印度次大陆的大象奔跑一般纷至沓来,又似乎空无一物”(《经济观察报一样的月亮》)。于比较本身都是不得当的。也许因为我在村上世界里浸淫久了,三句话不离本行,尤其看到似曾相识的文字的时候自然格外兴奋。但不管怎么说,这部短篇集让我隐约看到了一种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