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也要有相应的环境。法治既是一种社会管理模式,也是一种社会行为方式。在任何国家中,法治的实现都必须以社会成员“按规则做游戏’’的行为习惯为基础,而社会环境对于人的行为习惯起着重要的养成作用。在美好的环境里,人的行为也会趋向美好;而在丑陋的环境里,人的行为则会变得丑陋。换言之,环境可以改变人们的行为。例如,国人多有随地吐痰的陋习,但是在五星级宾馆那清洁明亮的大厅里却往往能够克制自己;国人多缺乏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但是在那些秩序井然的外国旅行时却往往能够循规蹈矩。究其原因,环境使然。因此,中国要建成现代法治国家,就必须努力构建适应法治需要的“法环境”。所谓“法环境”,就是能够保障并促使人们按照法律规则做事的社会环境。在这样的“法环境”中,守法是人们的基本行为模式,无论是政府高官还是平头百姓,都要老老实实地“按规则做游戏”。在这样的“法环境”中,奉法者强,守法者众,那些有邪念或陋习的人就会像在五星级宾馆的大厅里随地吐痰一样感受到环境压力,并自觉或不自觉地约束其行为。诚然,营造这样的“法环境”并非一朝一夕或靠一人之力即可完成的事业,但我们必须从今天做起,从自己做起。现在法学界的学风和文风有值得思考的地方:我们可能从西方的制度中读出了法律的对抗,却没有注意到中国文化的中庸;我们知道了论文的范式,却无法摆脱语言的僵硬。这样的氛围难免将人的思想被禁锢在一个个框框里。《法学家茶座》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局面。《茶座》主张用老百姓的话,说老百姓的事,谈老百姓关注的问题,讲老百姓生活中的法理。她别开生面,没有居高临下,也没有生搬硬套,有的只是平等的交流,观念的碰撞。让法学走出超凡脱俗的“象牙塔”,步入寻常百姓家,这就是《法学家茶座》一贯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