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印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精神,进一步深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教育部组织部分高校的专家学者精心编写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本书力图全面准确地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观点,突出重点和创新,凸现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本书可作为大学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辅助读本,作为全国高校开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试点课的参考教材,也可供教育系统的党员、干部和教师员工阅读。前言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这一历史性决策、历史性贡献对教育系统特别是高等学校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2003年7月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当前,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就是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务必在武装思想和指导实践两方面都取得新的成效。”《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通知》也明确指出:“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广大青年特别是青年学生,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命运。要高度重视青年学生的理论武装工作,加强教材编写和师资队伍建设,推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高等学校要系统讲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以及教育部党组的要求,教育部组织部分高校的专家学者精心编写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作为大学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辅助读本,作为全国高校开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试点课的参考教材,也可供教育系统的党员、干部和教师员工阅读。本书力求体现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强调理论的系统性和准确性,力求全面准确地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观点,让读者特别是大学生能够系统、准确地了解和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全面准确地把握其中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及其内在联系。二是突出重点和创新,充分考虑到读者特别是大学生的阅读特点,既保证内容的高度、深度和厚度,也要体现写作和体例上的创新性和灵活性,方便读者特别是大学生阅读,使之“入脑”、“入心”。三是凸现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充分吸收近年来全国特别是高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学研究最新成果的基础上,试图解决大学生以及教育系统的党员、干部和教师员工关心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回答读者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真正起到释难解惑的作用。本书由教育部组织编写。参加本书编写工作的有:第一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博士生导师杨耕教授;第二章,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徐志宏教授;第三章,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秦宣教授;第四章,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张宇教授,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华民教授;第五章,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张雷声教授;第六章,上海交通大学政治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胡伟教授;第七章,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韩震教授;第八章,北京大学哲学系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丰子义教授;第九章,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主任、博士生导师王顺生教授;第十章,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陈锡喜教授,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武东生教授。参加本书统稿的有:北京师范大学杨耕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胡乃武教授、徐志宏教授、郭湛教授。杨耕教授审读了全书,并对部分章节作了较大修改。全书最后由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教授审定。本书的编写出版是在教育部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的。袁贵仁副部长十分关心本书的组编出版工作,多次召集作者和有关专家学者座谈,对本书的编写提出了指导意见。教育部普通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吴树青教授,教育部普通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陈先达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张静如教授,中央党校校务委员、科研部主任李忠杰教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研究员,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毅教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孙蚌珠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张新教授,教育部普通高校思想品德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陈勇教授等专家学者,参加了本书编写提纲的讨论并审读了部分书稿。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靳诺、副司长徐维凡等,参加了编写提纲的讨论和有关统稿工作。本书在编写和出版过程中,得到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