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边缘化是中国当代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但它的意义并没有得到全面而清晰的阐发.本书以八次学术讲演构成,企图从文学问题出发,涉及现当代中国文化和知识分子的诸多普通性问题,触及的问题较多,但始终围绕文学观念这个中心。郜元宝是当代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内最为出色的学者之一,本书是他继广有影响的《鲁迅六讲》之后精心撰就的关于文学出路的“八讲”。郜元宝,男,1966年3月24日生于安徽铜陵,复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涉足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现代汉语观念研究、鲁迅研究、海德格尔研究等领域,著作中《拯救大地》(1994)、《说话的精神》(2004)为文学评论集,《鲁迅六讲》(2002)为系列论文,《在语言的地图上》(1998)、《另一种权力》(2002)、《午后两点的闲谈》(2002)、《现在的工作》(2004)、《思想即依靠》(2004)、《惘然集》(2004)为论文和随笔的杂集。2002年获“冯牧文学奖”,2003年获“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文学性智慧和非文学性智慧的分裂如何从内部制约着文学的发展?现代中国的文学和学术究竟处于怎样一种关系状态,二者扮演的文化角色有什么不同?当代文学在90年代的整体失败为什么竟然会导致某种学术的“繁荣”?我们的文学教育长期以来如何巧妙地以文学史和文学理论的权威化设计抽空了文学读者的具体阅读经验?应如何反抗这种对文学阅读的非文学规训?在中国文学史上,有没有一种资源可以发掘出来,帮助我们重新争取一种文学的自觉——至少帮助我们重新确立文学者的基本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