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浙江民间所藏古代陶瓷、青铜器、文具、杂项、书画等珍藏品260余件(组)。大量图版,每幅图版均附年代、名称、尺寸等以及详尽的由专家撰写的赏评文字。浙江地处东南沿海,人杰地灵,文化渊薮,素有“文物之邦”、“人文荟萃’之美誉。收藏作为一种人们传承历史文化的高雅活动,在浙江有着悠久和辉煌的历史,并涌现出一批著名的收藏大家,如有南朝堪称全国最大的藏书家沈约,元代文物鉴藏家柯九思,明代藏书家范钦、书画鉴藏家项元汴,清代金石收藏家丁敬,近现代有罗振玉、赵万里、钱君勾等等。由于收藏大家辈出和民间收藏活动的兴盛,使一大批见证浙江历史文化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各种珍贵文物和民间遗产得以保存至今,成为浙江传统文化中的一大特色。进入20世纪80年代,浙江民间收藏经过一段低潮以后,又出现了快速发展的势头。至21世纪,浙江民间收藏活动出现了空前的活跃和发展,民间收藏大家的涌现和各种民办博物馆的崛起,与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交相辉映。收藏从其性质而言,有公藏和私藏之分,民间收藏属于私藏的性质,它的兴盛与社会发展等因素密切相关。古人云“乱世藏金,盛世玩古”。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捉高,民间收藏古玩之风也悄然形成,并很快上升为热潮,席卷整个中华大地。民间收藏者队伍的不断扩大,是我国社会步入太平盛世和人民群众小康生活的一个生动体现,同时在客观上也为营造全社会保护文物的良好氛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在方兴未艾的民间收藏中,随着收藏者队伍不断扩大,民间收藏良莠不齐等问题亦日益突出,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成了博物馆面向社会服务的一个现实问题。从全国看,浙江民间收藏相对较为发达,其收藏规模和水平也在国内享有一定知名度。因而正确引导浙江民间收藏朝着合法、科学、合理方向发展,对浙江文化大省建设和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从2003年初以来,浙江省博物馆与浙江电视台影视文化频道、《每日商报》共同合作,以《文物保护法》为宗旨,先后推出了义务为民间收藏者提供藏品鉴定咨询服务的“鉴宝斋”活动和“家有宝藏——2003浙江民间收藏巡回‘鉴宝’活动”。期间,组织省级文博单位专家100多人次参与了持续近半年的面向民间义务“鉴宝”活动,进行了综合和专题性“鉴宝斋’’活动4场,电视实况“鉴宝”会活动1场,鉴赏专题讲座3个。还赴绍兴、宁波、温州、临海等地进行义务巡回“鉴宝”活动,在当地博物馆的协助下,约有5000多人的20000多件收藏品得到了专家的义务鉴定和咨询服务。由于活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和贴近群众,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取得了轰动的社会效应。在此基础上,成功举办了首届“家有宝藏一一浙江民间收藏珍品大展”和“浙江省博物馆之友·民间收藏论坛”,并特邀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单位的专家,从“大展”珍品中评选出“浙江民间收藏十大珍品”,浙江电视台影视文化频道对此作了近3小时的“十大珍品”揭晓实况转播,把本次义务“鉴宝”活动推向高潮。在上述整个“鉴宝”、“显宝”、“寻宝”、“展宝”和“评宝”过程中,浙江省博物馆以自身的优势和品牌,在为民间收藏提供义务鉴赏服务的同时,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有效地调动和整合了民间收藏资源,成功实现了民间收藏资源让社会大众共享,取得了博物馆、收藏者和社会公众三者“共赢”的结果。2004年1月11日,汇集了260余件(组)民间收藏珍品的“家有宝藏一一浙江民间收藏珍品大展”在浙江省博物馆隆重开幕,这些珍品既有从为民义务巡回“鉴宝”活动中筛选出来的民间收藏的精品,又有来自浙江民营企业大藏家高档次的珍品。“大展”分铜器、瓷器、书画和杂项4个类别同时向社会公众展出。那些浙江传统的古瓷精品,价值极巨的元青花、明清彩瓷,精美的商周青铜器、越国兵器、汉唐铜镜、皇室工艺品和元代绘画等,让观众美不胜收,大饱眼福。如此全省性、多品种、高级别的民间收藏珍品大展,在全国亦实属罕见。为了更好地宣传此次浙江民间收藏成果,在各位收藏者、收藏家的友好合作和支持下,经国家和省两级文物鉴定专家审选后,由浙江省博物馆主编的《家有宝藏一一浙江民间收藏珍品大展特集》与世人见面了。作为本次“大展”的配套图录,相应分为陶瓷、青铜、杂项和书画篇,共有260余件(组)展品组成。尽管编录的民间藏品仅占浙江全省民间收藏的极小部分,但由于展品挑选较为严格,加上浙江一些大藏家的参与,使编录的藏品等级普遍较高,基本反映了当前浙江民间收藏的水平和档次。当然,鉴定作为人们凭学识和经验来判断的技术,并非是一种完全科学的方法,需要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探索和完善。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因而在本图录上有出现个别藏品的鉴定争议,也实属难免。总之,我们希望通过本书的出版,对民间收藏者之间的相互学习、交流有所裨益,对推动我省民间收藏活动的健康发展和提高民间收藏者的鉴藏水平,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