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素(1872~1970)是英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散文家。在哲学思想上,他代表的英国实证主义是对盛行美国三十多年实用主义哲学的“修正”。在他看来,哲学就是对人生疑惑的解答,使生活不踌躇、不麻痹。罗素一生多产而长寿,以巨大的热情关注人类命运和社会问题。他思想庞杂又著作等身,出版了七十一本书及小册子。他对数理逻辑和数学基础的研究,创立了逻辑原子主义,成为逻辑实证主义的先声;以他命名的“罗素悖论,”对二十世纪数学基础发生过重大影响,导致了第三次数学革命。他还是最早推行数理逻辑的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反映在政治上是一个和平主义者,一二次世界大战中,他都因反战,为和平而呐喊被囚禁和关押。他青年时追求过自由主义,后倾向社会主义;他赞成社会进步,对社会弊病提出尖锐、独到的批评,同时又对该文明的发展感到隐忧。(《社会改造原理》)他是一个人道主义者,他很看重个人的利益、自由和幸福,强调身心的和谐与快乐,(《自由之路》)他认为“任何一种对他人不造成危害的快乐都应得到珍视”,因而没有必要过分压制性欲。(《幸福之路》)出于对个人幸福和身心健康的关怀,他甚至赞成试婚或简便的结合与离婚,对私通、同性恋,也持宽容的态度。(《婚姻与道德》)罗素告诫人们,“幸福这东西不像成熟的果子那样,仅仅靠机遇便会掉进你的嘴里,”他说:“幸福必需是一种追求……”,罗素也深刻的指出:“人生不幸福的两大原因:社会制度与个人的不健康心理,”一方面要人们通过社会改造增进人类的幸福,(《社会改造原理》)另一方面又要人们认清不健康心理的危害,以及它是如何产生、形成的,从而培养健康的心灵,安度幸福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