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继《法治的使命》之后,刑事法论坛第二部结集出版的实录性著作,名日《法治的界面》。本书收录的是刑事法论坛的第13-24次活动的内容。从论题中可以看出,随着刑事法论坛的不断举办,我们开始深入的讨论一些涉及刑事法治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的讨论就如同电脑中的一个个界面,反映出我们对刑事法治的进一步思考。随着《法治的使命》一书的出版,这种论坛形式,尤其是实录以后形成口述式著作所具有的新颖性与活泼性,都引起了学界同仁的关注。当然,论坛的内容更是人们所关注的。受到这种鼓励,从2001年4月到2002年6月,我们又继续举办了12次刑事法论坛活动,现在结集出版,把它献给更多的读者,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空相隔的听众。记得贺卫方教授将他的一本书命名为《具体法治》。确实,法治不应当是、或者说不仅仅是宏大叙事,而且应当是具体的,有着润物细无声的那种细腻。收入本书的刑事法论坛,就讨论了一些具体的法律制度,诸如沉默权、劳动教养、严打、口供等。正是在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中,引发了我们对刑事法治的关切。通过这些讨论使我们认识到,法治,包括刑事法治虽然是一个巨大的社会工程,但它又必须从一些细微处着手,通过一些具体制度的设置,使人们感觉到法治就在我们身边。是的,法治不再是一种热盼,一种期许,一种遥不可及的梦想,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垂手可及的具体法治。本书就给读者展示了具体法治的某些界面,我相信它对法治建设是有种益的。本书的出版同样要感谢许多人。首先需要感谢的是各次论坛的主讲人,他们贡献了自己的思想;还要感谢评论人,他们精当的点评和精彩的叙说,使刑事法论坛为之增色;我还要感谢与我共同主持刑事法论坛的陈瑞华教授、白建军教授、梁报林副教授,是我们的共同努力使刑事法论坛活动得以续办;我们同样还要感谢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主任王丽博士和李贵方博士,他们不仅慷慨资助刑事法论坛,而且还多次担任刑事法论坛的评论嘉宾,既出钱又出力,令人感动。最后,我还要感谢刑事法论坛的学术秘书付立庆同学,他每次事前为刑事法论坛张罗,事后又组织人将录音整理成文字,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许永安、方鹏、周折、王亚凯等同学参与了本书的录音整理工作,对他们的辛勤劳动表示感谢。刑事法论坛到现在已经持续三年,我想还要办下去,争取再出一本书,书名就叫做《法治的言说》,由此形成法治三部曲。我坚信,这一目标是可以达到的。陈兴良2002年7月12日谨识于北京蓝旗营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