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序
前言
上篇
第一章经济犯罪的本质
一、经济犯罪的概念
二、经济犯罪的特征
( 一 ) 发生领域的特定性
( 二 ) 犯罪行为的复杂性
( 三 ) 社会危害的巨大性
三、经济犯罪的本质
( 一 ) 坚持罪刑法定原则
( 二 ) 以发展观看待经济犯罪 第二章经济犯罪的客观构造
一、经济犯罪行为的三重结构模式
( 一 ) 经济犯罪是一种经济行为
( 二 ) 经济犯罪是一种违法行为
( 三 ) 经济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违法行为
二、经济犯罪行为的二重违法结构模式
( 一 ) 经济犯罪的一般违法性
( 二 ) 经济犯罪的刑事违法性
三、经济犯罪的侵害事实
( 一 ) 经济犯罪侵害事实的界定
( 二 ) 经济犯罪侵害事实的意义
( 三 ) 经济犯罪侵害事实的类型 第三章经济犯罪的主观罪过
一、经济犯罪的犯罪故意
( 一 ) 经济犯罪的明知
( 二 ) 经济犯罪明知的内容
( 三 ) 经济犯罪是否存在间接故意
二、经济犯罪的过失
( 一 ) 确立经济犯罪过失犯罪的依据
( 二 ) 确定经济犯罪过失的方法
三、经济犯罪的目的
( 一 ) 犯罪目的和故意的关系
( 二 ) 犯罪目的的适用范围
( 三 ) 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 第四章经济犯罪的犯罪主体
一、经济犯罪的一般主体
二、经济犯罪的特殊主体
三、职务经济犯罪
( 一 ) 职务经济犯罪的类型
( 二 ) 职务经济犯罪的特点 第五章单位经济犯罪
一、单位犯罪主体
( 一 ) 单位犯罪主体的类型
( 二 ) 单位犯罪主体的特点
( 三 ) 单位犯罪主体的认定
二、单位犯罪行为
( 一 ) 单位犯罪行为的范围
( 二 ) 单位犯罪行为的判定
三、单位实施自然人犯罪的刑事责任
( 一 ) 单位实施自然人犯罪的可能性
( 二 ) 单位实施自然人犯罪的当罚性
( 三 ) 处罚单位实施的自然人犯罪符合罪刑法定原则
( 四 ) 揭开单位面纱 第六章经济犯罪的刑事政策
一、刑事政策和经济犯罪的刑事政策
二、经济犯罪刑事政策的制定依据
( 一 ) 社会政治经济总形势的状况
( 二 ) 经济犯罪的状况
( 三 ) 经济犯罪自身的特点
( 四 ) 社会公众的意愿及感受
三、我国现行经济犯罪刑事政策评析
( 一 )“厉而不严”
( 二 )“重打不重防”
( 三 ) 地方保护主义
四、我国经济犯罪刑事政策的重构
( 一 )“厉而不严”的刑事政策转变为“严而不厉”
( 二 )“重打不重防”重心转变为“以防为主,打防并重, 打要有力”
( 三 ) 禁止地方保护主义
( 四 ) 行刑采取“惩罚与教育相结合”
( 五 ) 适当采用轻刑化措施令 下篇 第七章集资诈骗罪
一、集资诈骗罪的行为方式
( 一 ) 非法集资
( 二 ) 使用诈骗方法
二、集资诈骗罪的主观罪过
( 二 ) 集资诈骗罪是否可由间接故意构成
( 二 ) 集资诈骗罪是否必须具备非法占有为目的
三、集资诈骗罪与非法集资违法行为
四、集资诈骗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以及其他犯罪的区别 下篇 第八章洗钱罪
一、洗钱犯罪概述
二、洗钱罪的行为方式
三、洗钱罪的主观罪过
( 一 ) 洗钱罪的罪过形式
( 二 ) 对“明知”的理解
四、洗钱罪与上游犯罪的关系
五、洗钱罪与其他相关犯罪的界限
( 一 ) 洗钱罪与窝藏、转移、收购、销售赃物罪的界限
( 二 ) 洗钱罪与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罪的界限
( 三 ) 一罪与数罪问题
六、打击洗钱犯罪的国际合作
七、我国的反洗钱现状与对策 第九章骗取出口退税罪
一、出口退税及其犯罪的原因分析
( 一 ) 出口退税制度
( 二 ) 骗取出口退税犯罪的危害性及其原因
二、出口退税机制与骗税生成机制
( 一 ) 出口退税机制的正当程序及其缺陷
( 二 ) 骗取出口退税的生成机制及特点分析
三、骗取出口退税罪的犯罪构成
( 一 ) 客体
( 二 ) 客观方面
( 三 ) 主体
( 四 ) 主观方面
四、骗取出口退税罪的司法认定
( 一 ) 骗税罪既遂形态认定
( 二 ) 骗取出口退税罪与偷税罪的区分
五、骗取出口退税罪的预防机制 第十章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
一、增值税专用发票概说
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立法
三、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本质特征
四、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行为特征
( 一 ) 虚开行为的内容
( 二 ) 虚开行为所指向的对象
五、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主观罪过
六、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数额认定
七、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刑罚 第十一章侵犯商业秘密罪
一、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犯罪客体和对象
二、侵犯商业秘密罪的行为方式
三、侵犯商业秘密罪的重大损失
四、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犯罪主体及主观罪过
五、认定侵犯商业秘密罪应注意的问题
( 一 ) 罪与非罪的界限
( 二 ) 此罪与彼罪的界限 第十二章串通招投标与串通投标罪
一、串通招标投标的表现形式
( 一 ) 招标人与投标人之间的串通
( 二 ) 技标人之间相互串通
二、串通招标投标行为构成要件分析
三、串通招标技标行为与其他行为的界定
( 一 ) 串通招标投标行为与串通拍卖行为
( 二 ) 串通招标投标行为与投标联合体的技标行为
四、串通投标罪的构成特征
( 一 ) 犯罪客体
( 二 ) 犯罪客观方面
( 三 ) 犯罪主观方面
( 四 ) 犯罪主体
五、串通投标罪的认定 第十三章合同诈骗罪
一、合同诈骗罪之合同
二、合同诈骗罪的行为方式
三、合同诈骗罪的主观罪过
( 一 ) 合同诈骗罪故意产生的时间
( 二 ) 诈骗罪是否包括间接故意
( 三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理解和认定
四、合同诈骗罪与非罪的界限
( 一 ) 合同诈骗罪与合同纠纷的界限
( 二 ) 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的界限
五、合同诈骗罪的既遂与未遂 第十四章非法经营罪
一、非法经营罪的立法背景
二、对非法经营罪客体的重新认识
三、非法经营罪的行为方式及对立法的简要评价
四、正确认定“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 第十五章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
一、本罪是特殊主体的犯罪, 即身份犯
二、本罪是情节犯 , 而非结果犯
三、本罪与他罪之关系 附篇 第十六章刑法对公青、非公青经济的平等保护
一、刑法对公有、非公有经济的平等保护,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
二、刑法对公有、非公有经济平等保护的现状分析
( 一 ) 刑法对公有、非公有经济不平等保护的表现
( 二 ) 刑法对公有、非公有经济不平等保护的原因分析
( 三 ) 刑法对公有、非公有经济不平等保护的危害
三、完善刑事立法 , 加强刑法对非公有经济的保护 第十七章经济刑法学体系建构
一、经济刑法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中居于重要地位
二、经济刑法学的研究对象和目的之强调
三、经济刑法学体系之建构
四、经济刑事法一体化之提倡
参考书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