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学的读物,可以写得深奥、严谨、学究气十足,但那样不符合本书的宗旨。本书的读者对象是中等文化程度以上的读者,因此,我们写作时便要处处考虑到这些读者的接受能力和品味,文章要短小精悍,笔触要生动活泼,用词要通俗易懂,通过各个版块的有机联系,将汉语方言的知识和现象串联成一个“网络”。读者读完全书,自然对汉语方言的基本知识有概要式的了解,即使是有选择性地阅读,对于提升读者的语文知识,对于加强他们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也大有好处。方言是地方文化的载体,可以说,没有方言,地方文化就失去了依附。我们以前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对于方言有不少误解,以为研究、介绍方言,不利于推广普通话、不利于语言规范化。其实,深入地研究和认识方言的特点,非但不会妨碍“推普”,不会妨碍语言规范化,反而会有效地促进这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工作,个中道理,请读者详细阅读本书的有关章节,这里就不赘述了。本书的写作,从酝酿到成书,历时五年,笔者耗费了大量的心血,虽然不敢说没有错误,但基本上尊重方言事实,求实求真求趣,将汉语方言中最精华的东西呈现给亲爱的读者。然而,书成之后,不免惶恐,实在是因为笔者学识有限,阅历有限,时间也有限。如果有遗珠之憾,责任当然要由我来负。在此预先向读者致歉,希望得到读者的指教和批评,令此书将来再版时可以有机会不断改善。书稿杀青在即,不禁想起诸位师长在本人成长过程中所给予的关爱。是詹伯慧教授引导我走入方言研究的学术殿堂,他的人格魅力有口皆碑,他的学识亦使我受惠无穷,他老人家在我感到彷徨的时候,数度伸手扶助,感激之情,难以言表。张日昇教授也是我的患难之交,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是他用真诚的情谊,帮助了我,如今他远在异国,令人怀念。“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很遗憾不能在有限的篇幅一一列举帮助过我的同事和朋友,但他们的友情,可以说是我编写成这本书的动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