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教育/教材/教辅教材职业技术培训教材化学基础

化学基础

化学基础

定 价:¥27.00

作 者: 霍子莹,李海鹰等编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丛编项: 化工工人岗位培训教材
标 签: 科学与自然 化学 化学理论 应用化学

ISBN: 9787502559915 出版时间: 2004-10-01 包装: 胶版纸
开本: 21cm 页数: 379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是《职业技能鉴定培训读本(技师)》之一,依据《国家职业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规范》编写,以企业技师为主要,适当兼顾高级工和高级技师的需要。本书是根据化工高级技师所应掌握的化学内容编写而成。全书共分三篇十六章。上篇为化学基本理论篇,主要包括化学反应速度理论,平衡理论(化学平衡、离子平衡、沉淀平衡),氧化-还原反应理论,物质结构理论;中篇为重要元素及无机化合物篇,重点介绍了主族元素的通性及重要化合物,重要副族元素及其化合物;下篇为重要有机化合物篇,详细介绍了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主要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用途和制法。在本书中,对于较难的章节或选学内容注有“*”,以便读者在学习中参考。为了便于读者学习和理解,在需要重点掌握和理解的地方加入了习题,每章后面还附有思考题。对于较难的、思考性较强的题目前面注有“*”,作为读者的选做内容。本书对提高技术工人的化学基础知识及理论水平会有很大帮助。本书适合企业培训技能或技术工人自学,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

暂缺《化学基础》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绪论1 01 化学是研究物质化学变化的科学1 02 无机化学的发展和前景1 03 有机化学的发展和前景3第1章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5 11 化学的基本概念5  111 原子和分子5  112 元素、核素和同位素7  113 原子量、分子量和式量8 12 国际单位制和摩尔9  121 国际单位制9  122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9  123 摩尔10  124 摩尔质量10 13 气体定律11  13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12  132 气体摩尔体积13 14 化学方程式及其计算14  141 化学方程式14  142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14  143 热化学方程式15第2章 化学反应速率17 21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表示方法17 2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8  221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质量作用定律18  222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9  223 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20  224 其他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21第3章 化学平衡23 31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23  311 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23  312 化学平衡与平衡常数24 32 化学平衡的移动26  321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26  322 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28  323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28  324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29  325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氨的合成29第4章 电解质溶液与电离平衡31 41 弱酸和弱碱的电离平衡31  411 一元弱酸和弱碱的电离平衡31  412 多元弱酸的电离平衡36 42 溶液的酸碱性36  421 水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离子积36  422 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37  423 酸碱指示剂40 43 缓冲溶液40 44 盐的水解42  441 盐类的水解平衡42  442 盐溶液的pH值42  443 影响盐类水解作用的因素44 45 难溶电解质沉淀的生成和溶解45  451 溶度积45  452 溶度积与溶解度的相互换算46  453 沉淀生成和溶解的条件46  454 沉淀的转化47  455 沉淀反应的某些应用48第5章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基础49 5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49  511 氧化和还原、氧化剂和还原剂50  512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52 52 原电池与电极电势53  521 原电池53  522 电极电势56 53 标准电极电势57  531 标准氢电极57  532 标准电极电势57  533 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58  534 电极电势的应用59 54 电化学基础61  541 化学电源61  542 电解64  543 金属的腐蚀与防腐蚀67第6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69 61 原子的组成69  611 原子的组成69  612 同位素70 62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71  621 电子云71  622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72 63 核外电子的排布74  631 能量最低原理74  632 保里不相容原理75  633 洪特规则75 64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76  641 元素周期律76  642 元素周期表79 65 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81  651 原子半径、电离能和电负性81  652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83  653 元素的化合价84第7章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86 71 离子键86  711 离子键的形成86  712 离子的结构特征87  713 离子键的特征88 72 共价键88  721 共价键的形成88  722 共价键的特征89  723 共价键的类型90  724 键的参数90 73 配位键和金属键91  731 配位键91  732 金属键91 74 分子的极性92 75 分子间力和氢键93  751 分子间力93  752 氢键94 76 晶体的基本类型95  761 晶体的特征95  762 晶体的基本类型96第8章 配位化合物99 81 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99  811 配合物的定义99  812 配合物的组成100  813 配合物的命名102 82 配合物的稳定性103  821 配离子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103  822 配位平衡的移动104 83 配合物的应用106  831 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106  832 在生命过程中的重要作用107  833 分离、提纯稀有元素107  834 在湿法冶金中的应用108  835 在电镀中的应用108  836 配位催化108第9章 重要的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110 91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110  911 碱金属110  912 碱土金属114 92 过渡元素118  921 过渡元素的概述118  922 铜族元素120  923 锌族元素125  924 铬及其重要化合物130  925 锰及其重要化合物132  926 铁系元素135 93 锡、铅及其重要化合物140第10章 重要的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142  101 卤素142  1011 卤素的通性142  1012 氯气143  1013 氯化氢和盐酸145  1014 氯的含氧酸及其盐146  1015 溴、碘及其化合物148  1016 卤离子的鉴定150 102 氧族元素150  1021 氧族元素的通性150  1022 氧和臭氧、过氧化氢151  1023 硫及含硫化合物153 103 氮族元素161  1031 氮族元素的通性161  1032 氮气及含氮化合物162  1033 磷及其化合物170 104 碳族元素172  1041 碳族元素的通性172  1042 碳及其化合物173  1043 硅及其化合物176第11章 有机化合物概述180 111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180  1111 有机化合物的历史发展180  1112 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181 112 有机化合物的特性181 113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182 114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184  1141 按碳骨架分类184  1142 按官能团分类185 115 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合物的地位及作用186第12章 烷烃188 121 烷烃的通式、同系列和同分异构188  1211 烷烃的通式和同系列188  1212 烷烃的同分异构现象189 122 烷烃的命名法189  1221 普通命名法189  1222 系统命名法190 123 烷烃的结构191  1231 甲烷分子的正四面体结构191  1232 其他烷烃的结构192 124 烷烃的性质192  1241 烷烃的物理性质192  1242 烷烃的化学性质194 125 烷烃的来源197  1251 天然气197  1252 石油197第13章 烯烃199 131 烯烃的通式、同系列和同分异构199  1311 烯烃的通式和同系列199  1312 烯烃的同分异构现象199 132 烯烃的命名200  1321 普通命名法200  1322 系统命名法200 133 烯烃的结构200  1331 乙烯分子的结构200  1332 烯烃的顺反异构202 134 烯烃的性质202  1341 烯烃的物理性质202  1342 烯烃的化学性质203 135 烯烃的来源和制法209  1351 从裂解气、炼厂气中分离209  1352 醇脱水209  1353 卤代烷脱卤化氢209 136 重要的烯烃209  1361 乙烯209  1362 丙烯211  1363 异丁烯212第14章 炔烃213 141 炔烃的通式和同分异构213  1411 炔烃的通式213  1412 炔烃的同分异构现象213 142 炔烃的命名214 143 炔烃的结构214  1431 乙炔的结构214  1432 其他炔烃的结构214 144 炔烃的性质215  1441 炔烃的物理性质215  1442 炔烃的化学性质215 145 炔烃的制法219  1451 炔化物的烃化219  1452 二卤代烷脱卤化氢219 146 重要的炔烃--乙炔219  1461 乙炔的工业制法220  1462 乙炔的性质和用途220第15章 二烯烃222 151 二烯烃的通式、分类和命名222  1511 二烯烃的通式222  1512 二烯烃的分类222  1513 二烯烃的命名223 152 共轭二烯烃223  1521 共轭二烯烃的结构和共轭效应223  1522 共轭二烯烃的性质224 153 天然橡胶和异戊二烯226第16章 脂环烃228 161 脂环烃的分类、命名228  1611 脂环烃的分类228  1612 单环脂环烃的命名228 162 环烷烃的同分异构现象229 163 环烷烃的性质229  1631 环烷烃的物理性质229  1632 环烷烃的化学性质230 164 环烷烃的结构232 165 环烷烃的来源与制备234  1651 石油馏分分离法234  1652 苯加氢法234第17章 芳香烃235 171 芳香烃的分类235  1711 单环芳烃235  1712 多环芳烃236  1713 稠环芳烃236 172 苯分子的结构236  1721 苯的凯库勒构造式236  1722 苯分子结构的近代观点237 173 单环芳烃及其衍生物的异构和命名238  1731 单环芳烃的构造异构和命名238  1732 单环芳烃衍生物的命名239 174 单环芳烃的性质240  1741 单环芳烃的物理性质240  1742 单环芳烃的化学性质241 175 苯环上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247  1751 取代基定位规律247  1752 取代定位规律的应用248 176 重要的单环芳烃250  1761 苯250  1762 甲苯251  1763 苯乙烯251 177 萘252  1771 萘的结构252  1772 萘的命名253  1773 萘的性质253 178 芳烃的工业来源255  1781 由炼焦副产物回收芳烃256  1782 石油的芳构化256第18章 卤代烃257 181 卤代烃的分类、同分异构和命名257  1811 卤代烃的分类257  1812 卤代烃的同分异构现象258  1813 卤代烃的命名258 182 卤代烷的性质259  1821 卤代烷的物理性质259  1822 卤代烷的化学性质260 183 卤代烃的制法263  1831 由烃卤代263  1832 由不饱和烃与卤化氢或卤素加成263  1833 由醇制备263 184 重要的卤代烃264  1841 三氯甲烷264  1842 四氯化碳264  1843 氯乙烯265  1844 二氟二氯甲烷266  1845 四氟乙烯266  1846 氯苯266  1847 氯化苄267第19章 醇、酚、醚268 191 醇268  1911 醇的结构268  1912 醇的分类269  1913 醇的同分异构现象269  1914 醇的命名270  1915 醇的性质271  1916 醇的制法276  1917 重要的醇277 192 酚279  1921 酚的结构279  1922 酚的分类279  1923 酚的命名279  1924 酚的性质280  1925 酚的制法284  1926 重要的酚286 193 醚287  1931 醚的结构287  1932 醚的分类287  1933 醚的命名288  1934 醚的性质288  1935 醚的制法290  1936 重要的醚290第20章 醛和酮293 201 醛和酮的结构、分类、同分异构及命名293  2011 醛、酮的结构293  2012 醛、酮的分类293  2013 醛、酮的同分异构现象294  2014 醛、酮的命名294 202 醛和酮的性质295  2021 醛、酮的物理性质295  2022 醛、酮的化学性质296 203 醛和酮的制法303  2031 醇的氧化或脱氢303  2032 炔烃水合303  2033 羰基合成304  2034 烯烃的醛基化304 204 重要的醛、酮304  2041 甲醛304  2042 乙醛306  2043 苯甲醛306  2044 丙酮307  2045 环己酮307第21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309 211 羧酸309  2111 羧酸的结构和分类309  2112 羧酸的命名310  2113 羧酸的性质311  2114 羧酸的制法316  2115 重要的羧酸317 212 羧酸衍生物321  2121 羧酸衍生物的结构和命名321  2122 羧酸衍生物的性质323  2123 重要的羧酸衍生物327第22章 含氮化合物331 221 芳香族硝基化合物331  2211 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的结构、分类和命名331  2212 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的性质332  2213 重要的硝基化合物334 222 胺335  2221 胺的结构、分类和命名335  2222 胺的性质337  2223 重要的胺344  2224 季铵盐和季铵碱346 223 重氮和偶氮化合物346  2231 重氮和偶氮化合物的结构与命名346  2232 重氮化反应347  2233 重氮盐的性质及其在合成上的应用348  2234 偶氮化合物和偶氮染料352 224 腈353  2241 腈的结构和命名353  2242 腈的性质353  2243 重要的腈--丙烯腈355第23章 高分子化合物356 231 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概念356 232 高分子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357  2321 高分子化合物的分类357  2322 高分子化合物的命名358 233 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和特性358  2331 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358  2332 高分子化合物的特性359 234 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359  2341 加聚反应360  2342 缩聚反应360 235 重要的合成高分子材料360  2351 塑料361  2352 合成纤维362  2353 合成橡胶364  2354 离子交换树脂365"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