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近代化学的传入
第一节 近代化学传入之始和化学一词的由来
一 近代化学传入之始
二 化学一词的由来和《六合丛谈》中的化学
三 《格物入门》中的《化学入门》
第二节 化学书籍的翻译
第三节 近代化学教育的开端
一 京师同文馆的化学教育
二 上海格致书院
三 留学生、教会学校与化学教育
第四节 新学制的推行与化学教育的发展
一 癸卯学制与新教育的体制化
二 新式化学教材
第五节 化学术语的翻译和统一
一 江南制造局的化学译名
二 益智书会的化学术语命名
三 杜亚泉的无机物命名方案及其他
第七章 近代化学教育
第一节 20世纪上半叶与化学有关的高等教育学制的嬗变及高等教育概况
一 民国时期学制的嬗变
二 民国时期大学课程的整理与修订
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教育改革
第二节 高等化学教育
一 京师大学堂——壬戊学制前的高等化学教育
二 1922-1937年——我国高等化学教育的大发展
1 国立北京大学化学系
2 国立清华大学化学系
3 私立南开大学化学系
4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化学系
5 国立中山大学化学系
6 国立浙江大学化学系
7 私立燕京大学化学系
8 私立辅仁大学化学系
9 国立复旦大学化学系
10 国立武汉大学化学系
三 西南联合大学——抗战时期的高等化学教育
1 学校的变迁
2 课程设置
3 西南联大化学系的教师与学生
四 抗日战争结束以后的高等化学教育(1946~1951年)
1 北京大学化学系
2 清华大学化学系
3 南开大学化学系
五 院系调整至“文化大革命”前夕的高等化学教育
1 1952年高等院校中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
2 1952年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
3 1953~1960年高等教育形势的发展
4 20世纪60年代前期高等教育的形势与高等化学教育
第三节 师范教育简述
第四节 中等学校的化学教育
一 民国时期普通中学的学制和化学课程标准
1 初级中学
2 高级中学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的中等化学教育(1948~1958年)
第五节 近代化学杏坛师表
1 俞同奎
2 丁绪贤
3 郑贞文
4 张子高
5 王琎
6 李寿恒
7 张江树
8 刘树杞
9 杨石先
10 曾昭抡
11 戴安邦
12 程有庆
13 高济宇
14 李方训
15 顾翼东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化学科学研究
一 基本概况
二 民国时期的化学研究机构
1 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
2 中央研究院工程(工学)研究所
3 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
4 中央研究院医学研究所筹备处
5 北平研究院化学研究所
6 北平研究院药物研究所
7 北平研究院镭学研究所
8 北平协和医学院生物化学科
9 私立中国西部科学院理化研究所
10 私立南开大学应用化学研究所
11 延安自然科学院化学(化工)系
12 北平工业试验所
三 化学各分支学科的科学研究
1 无机化学的研究
2 无机分析化学的研究
3 有机化学的基础研究
4 物理化学的研究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前期的化学研究(1949~1966)
一 基本概况
二 化学研究发展的社会背景
1 中国科学院的建立及其办院方针
2 中国科学院学部的成立与科学发展12年长远规划的制订
3 《科学十四条》与广州会议
三 中国科学院所属与化学相关的研究机构
1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2 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3 中科院大连石油研究所一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4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5 中科院沈阳金属研究所
6 中科院上海冶金研究所
7 中科院北京化学研究所
8 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
9 中科院北京化工冶金研究所
10 中科院广州化学研究所
11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12 中科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
13 中科院新疆化学研究所(乌鲁木齐)
14 中科院煤炭化学研究所(太原)
15 中科院青海盐湖研究所(西宁)
16 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
17 中科院华东物质结构研究所(福州)
四化学各分支学科的科学研究
第三节 近代化学科苑撷英
第九章 近代化学学术团体
第十章 近代化学工业
第十一章 中国化学发展承前启后的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