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政治中国政治中国的和文化意识

中国的和文化意识

中国的和文化意识

定 价:¥18.00

作 者: 郑涵著
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中国哲学

ISBN: 9787806688694 出版时间: 2005-0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21cm 页数: 254 字数:  

内容简介

  摘录自序言:摆在我们前面的这本《中国的和文化意识》,由两部分组成:正文是中国古典美学中“和”的范畴的研究:附录为作者近年来对文学批评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前者是由博士论文修改而成,后者则是硕士论文的选题。对这两个题目,郑涵都有相当深入的研究。比如,为了研究“和”这个审美范畴,他读了许多人类学、考古学、古文字学、古文献学和哲学、历史书籍,加以综合论述,说出了“和”的深层底蕴。论文从原始社会到明清时代,比较系统和完整地综述了“和”的历史风貌,较全面地总结了它的基本特征,富有创造性。特别是将“和”文化的形成与远古的原始崇拜、巫术仪式和天人合一的概念联系在一起,发前人所未发。本文在进行史的叙述的同时,还对中国古代“和”,文化意识形态的结构方式进行了探讨,力求做到史论结合。作者将阴阳关系看作中和意识形态的基本结构方式,是符合实际的,而这一认识,就将“和”对中国文化的全面渗透性,给揭示出来了,这是一个重要的见解。对于文学批评的研究,则注重理论性与现实性的结合,打破了那种纯抽象的范式,这是有利于文学批评的发展的。当然,这些见解都是探讨性的,并非什么定论。但郑涵的治学是认真、扎实的。摘录自正文:中国古代的和文化意识以阴阳互动为基本的结构形式。阴阳互动不是黑格尔一分为二的辩证法,而是互施互化、互涵互化而至多元协调、广大和谐、生生不已,是得其环中、往复无穷的圆融与完满,其核心是中和现于阴阳,阴阳归本中和。就思维形式而言,阴阳互动观念反映出中国古代网态思维模式:以中和观念为核心,强调天人合一为本的多元居中致和,以此化生万物,包罗万象,涵摄一系列对位对应的概念与范畴。目录序(吴中杰)引言第一章中国古代的和文化意识探源第二章铜石并用时代与夏商周三代人文之和第三章贵和尚中天人相协第四章人和与天和第五章中国古代的和文化观念的意识形态结构主要参考文献附录一中国古典建筑中的宇宙意识附录二文学批评对象浑合论附录三历史艺术批评原则新探后记

作者简介

暂缺《中国的和文化意识》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序(吴中杰)
引言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和文化意识探源
第二章 铜石并用时代与夏商周三代人文之和
第三章 贵和尚中 天人相协
第四章 人和与天和
第五章 中国古代的和文化观念的意识形态结构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中国古典建筑中的宇宙意识
附录二 文学批评对象浑合论
附录三 历史艺术批评原则新探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