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经济管理经济中国经济和平崛起论:中国重塑大国之路

和平崛起论:中国重塑大国之路

和平崛起论:中国重塑大国之路

定 价:¥20.00

作 者: 彭澎主编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中国治政

ISBN: 9787218047508 出版时间: 2005-01-01 包装: 简裝本
开本: 21cm 页数: 361 字数:  

内容简介

  2003年12月10日,温家宝总理在美国哈佛大学发表题为“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演讲,首次正式提出“和平崛起”的观点。此后,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也提到这一观点。一时国家舆论纷纷给予关注,认为这是中国新领导层的一种新的国家战略思维。和平崛起理论的提出代表着我国治国理论和对外政策的重大战略思维的形成。2004年5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了第十三次集体学习,胡锦涛指出,哲学社会科学界要切实担负起自己的历史责任,瞄准学术发展的前沿,大力推进学术观点创新,学科体系创新和科研方法创新,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和平崛起论:中国重塑大国之路》试图从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中去发掘和平崛起理论的底蕴,力图为这一理论的确立提供更加坚实的依据。

作者简介

  彭澎,1961年生于重庆市。政治学副研究员。1982年西南政法学院法学学士毕业;1987年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硕士生毕业;1997年美国密达伯瑞学院社会人类学访问学者;1998年美国佛蒙特大学亚洲研究中心访问学者;1999年考取中山大学行政管理学博士生;2002年9月赴美国加州大学北岭分校做访问学者。1990年以后,在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先后担任软科学研究所管理研究室副主任及主任、社科顾问公司总经理、国际经济社会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科研处处长等职。主持或参与编写十余本著作,发表近百篇论文,涉及国际政治、民主政治、体制政治、企业改革和行政管理等多个方面。出版《国际政治经济学》、《政府角色》、《跨国公司对我国政府治理的影响与对策》等专著。

图书目录


绪论  中国崛起·和平崛起
    一  “和平崛起论”提出的背景 
    二  大国崛起之路的争议 
    三  中国崛起的目标 
    四  对中国崛起的不同视角和分歧 
    五  中国崛起的障碍 
第一章  哈佛宣言:和平崛起
    一  战略思维的转变:变被动为主动
    (一)和平崛起——中国发展的重大承诺
    (二)从韬光养晦到和平崛起 
    (三)中国还将为崛起而继续努力 
    二  和平崛起的内涵:和而不同  
    (一)和而不同与和平崛起是同一理念的两个方面 
    (二)和而不同呼唤更多的对话 
    (三)中华民族复兴与人类文明的多元化
    三  和平崛起的影响:重新认识中国   
    (一)新的形象新的视觉 
    (二)新的外交新的关系 
    (三)新的认识新的理论 
第二章  大国兴衰史与“中国威胁论”
    一  大国兴衰之路 
    (一)大国兴衰的历程 
    (二)大国兴衰的共性 
    二  大国崛起的国际环境   
    三  大国崛起的结果及一般趋势   
    四  “中国威胁论”:来自西方国家的另类音符 
    (一)“中国威胁论”的提出   
    (二)“中国威胁论”的流传   
    (三)“中国威胁论”的扩展   
    五  “中国威胁论”的缘由:中国的崛起  
    (一)有利于中国崛起的国际环境 
    (二)中国跨入世界经济大国行列 
    六  对“中国威胁论”的剖析  
    (一)鼓吹“中国威胁论”的主要动机 
    (二)“中国军事威胁论”  
    (三)“中国经济威胁论”   
    (四)中国不会对他国构成威胁 
第三章  中国地缘政治的世界观
    一  中国地缘政治中的“天下”观   
    二  中华民族“和为贵”的地缘政治思想   
    (一)与西方战略重点不同的和平地缘观 
  (二)军事战略家的和平观 
  (三)影响深远的老墨和平观 
  (四)文攻武卫与丧权辱国 
  (五)文化大国主义的本质 
  (六)中国人的内向心理 
  二  中国人的自豪感与屈辱感   
  (一)古代史:在自豪中不断承受屈辱 
  (二)近现代史:在屈辱中自豪地奋起 
  、四  中国人的世界观是和平崛起的思想基础 
  (一)与众不同的崛起方式 
  (二)和平崛起的历史文明底蕴 
  (三)实力是和平崛起的基础   
  (四)树立新的世界观 
第四章  中国第一次走向世界:丝绸之路
    一  丝绸之路的开辟:目的和过程 
    (一)灶-绸之路名称的来由  
    (二)匈奴的侵扰和秦汉被迫而战 
    (三)张骞“凿空”  
    (四)三条丝绸之路 
    三 丝绸之路的演变: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一)贸易和物产交流之路 
    (二)科技交流之路 
    (三)文化互动之路 
    (四)和平与发展之路 
    二  丝绸之路的影响:推动世界文明进步 
    (一)丝绸之路的产生和发展 
    (二)丝绸之路上中外文化交流的基本特点
    ……
    三  丝绸之路的影响:推动世界文明进步
第五章 中国第二次走向世界:郑和下西洋 
    一  郑和远航的使命
    二  和平远航开创几个世纪的友好交往
    三  西方人的远航:殖民与掠夺
    四  抗击海上盗寇与台湾的命运
    五  “海禁”:中国丧失了崛起于世界之巅的一次最佳时机
第六章 中国对周边地区的安抚 
    一  中国历史上的疆域与民族问题
    二  和亲:中国人应对挑战的安抚方式
    三  朝贡制度:符合古代中国人理念的国际关系
    四  长城与民族性
第七章 “黄祸论”:中国成为“威胁”的一次例外? 
    一  “黄祸论”的出台
    二  历史上的所谓“黄祸”:游牧民族的入侵
    三  近代以来子虚乌有的种种“黄祸”论调
    四  和平崛起的中国拒绝“黄祸论”
第八章 中国被迫卷入世界大战 
    一  世界大战始于新老帝国重新瓜分世界之争
    二  在帝国主义怂恿和胁迫下卷入第一次世界
    三  为抵抗外敌入侵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
    四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酷爱和平的民族
第九章 冷战中的孤独 
    一  “一边倒”政策的选择
    二  被迫应付周边战争
    三  美苏争霸中的“中国牌”:世界和平的制衡器
    五  不结盟运动的举起及发展
第十章 和平崛起是中国的历史选择 
    一  和平崛起是中国的历史选择
    二  和平崛起符合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
    三  和平崛起符合时代的潮流
参考文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