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说明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改革开放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国际经济法从产生到现在,在立法、司法实践以及法学教育等各个领域,无论是作为独立的法律部门还是作为独立的法学学科体系,一直被人们以极大的热情关注着。随着世界贸易组织将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等新领域与传统的货物贸易一起纳入其调整的范围,以及国际经济关系的不断发展,国际经济法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集国际货物贸易法、国际服务贸易法、国际技术贸易法、国际投资法、国际货币金融法、国际税法、国际经济争端解决法等于一体的庞大的、独立的、综合性的法学学科体系。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下,国际经济法教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我国对外开放事业的飞速发展,需要我们为国家输送大量合格人才。他们不仅要有扎实的国际经济法学的理论功底,而且应当熟练掌握国际经济法的各项基本制度,还必须具有娴熟的分析与处理国际经济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法律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的法学教学主要注重系统的原理讲解,忽视对学生的实务能力的培养,因此,最近几年以来,国内法学界要求实施案例法教学的呼声日益强烈。编者在过去二十年的国际经济法教学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实施案例法教学对培养国际经济法的合格人才尤其重要!要在国际经济法教学中推行案例法教学,首先需要有好的案例素材,并且需要将案例素材巧妙地与法学原理和法律适用有机结合,通过案例教学的过程向学生不仅传授知识,还通过对学生的启发与训练,使其掌握分析与解决国际经济关系中的各种法律问题的路径与方法,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但是我国是一个典型的成文法国家,立法体系受大陆法系的影响比较明显,判例尚未成为可以直接适用的法律渊源。而在英美法系国家,判例常常构成其重要的法律渊源,发达国家在法学教育中普遍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寓法学理论于具体个案之中。由于判例法在法律的创建、解释及填补法律漏洞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随着两大法系的趋同化,近年来我国已经开始注重对判例的研究与利用。尽管这种趋势也已经反映在我国法学教育中,但是推行案例教学所需要的案例素材仍然十分缺乏,尤其是缺乏经过精心挑选的案例,而在选材上具有典型性,内容上具有针对性的案例更是十分有限。为了解决在推行国际经济法的案例法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这一迫切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决定组织出版21世纪高等院校法学系列基础教材·案例教学用书,其中将《国际经济法案例》的编写任务交给了浙江大学法学院。经过全体参编人员的共同努力,终于完成了本书的编写工作。本书根据案例教学的特点和要求,以实现法学教育的首要目的——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以最新的国内外典型案例为素材,以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理为指导,结合国际经济法的各项基本制度,配合教材的基本结构与教学进度的要求,将国际经济法的理论与制度及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本书的编写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体例上具有新颖性。本书由导论、国际货物贸易法案例、国际服务贸易法案例、国际技术贸易法案例、国际投资法案例、国际货币金融法案例、国际税法案例、国际经济组织案例和国际争端解决案例等部分组成。每个案例的结构包括案情介绍、基础知识、争点及评析、课堂讨论等部分。(1)案情介绍部分,简要介绍案情和判决结果。(2)基础知识部分,扼要指出本案例教学所涉及的法律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3)争点及评析部分,归纳案件争议的焦点,结合法律规则、原理加以阐述,帮助学生解读法律知识的重点、难点,对照案件审判结果加以评析。(4)课堂讨论部分,选取与案例教学内容相近的案例,引导学生根据重点提示加以分析,启迪学生积极思维,从而巩固该部分教学内容。上述体例可以充分体现法学原理、法律规范与司法实践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符合法学教育的一般规律,在体例编排上克服了以往案例教学用书案情介绍过于冗长、争点不明显、评析相对不足等方面的缺点,具有新颖性和实用性。第二,内容上具有典型性。本书从大量的国内外司法实践中挑选出若干具有典型意义的真实案例,及时反映了国际经济法所涉及的贸易、投资、金融等各领域司法实践发展的最新情况与动向。第三,使用上具有同步性。本书紧密结合国际经济法配套教材编写,从案例的筛选到基础知识的介绍,再到争点归纳及案例评析,每一个环节都充分考虑到与配套教材相应知识点的吻合,可以满足国际经济法教学时同步使用的需要。第四,教学上具有启发性。课堂讨论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该部分法律知识的理解,同时可以启发学生将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自觉适用法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五,效果上具有优越性。编写人员都具有学习、研究国际经济法和从事国际经济法教学的经历,他们结合自己学习国际经济法与教学的体会,充分考虑到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特点与要求,从而可以有效地确保本书的使用效果。本书不仅可以作为高等院校法学专业的国际经济法案例教学用书,而且对广大法律、经贸工作者也具有参考价值。本书由浙江大学法学院翁国民教授主编,参加编写工作的还有浙江大学法学院经济法与国际法专业的部分青年教师与硕士研究生,他们是应坚、王玲、姚宏敏、蒋奋、傅林涌、李欣,复旦大学法律系国际经济法专业的陈晨同学也承担了本书贸易法的部分编写工作。本书在编写过程中直接引用了一些专家学者所编写的案例中的案情与资料;有些资料取材于一些司法仲裁机构所公布的案例或司法仲裁的裁判文书;有些则取材于一些研究机构在网上发表的信息资料,如果没有这些素材,要完成本书是不可能的。为此,本书的全体编写人员谨向本书正文部分或在注解与文献部分所列明的或虽未列明但为本书完成提供了信息与资料的各位学界先贤、法律界精英表示衷心感谢!同时,需要特别声明的是,本书纯粹为学术研究、教学辅助所需而编写。本书中对所引用案件的评析如果与案件的实际裁决结果不一致,应充分尊重司法或仲裁机构的裁决。本书的评析纯系学理探讨的一家之说,对其完全可以讨论、批驳。如在引用案件时涉及案件当事人的真实名称或姓名,仅表明编写者为保持案件真实原貌的意图,此外再也没有其他企图。主编?翁国民2004年7月7日于南都德加